龙江古寺,位于陆丰市博美镇广汕路博美路段北郊的佛祖山,又名“龙江院”、“新庵”,始建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景炎元年(1276年),宋端宗驾临古寺,赠言曰:“海中圣地,千年复兴”。新中国成立后,该寺作为公产使用。1997年,恢复原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该寺曾是海陆丰农民运动东南片赤卫队活动场所、中国共产党地下情报站“兰州站”、中国共产主义东南青年会诞生地、中国人民解放军飞虎队扩员壮大基地、解放军枪支物资仓库。2004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龙江古寺史书《古迹生辉》,记载了该寺的悠久历史和护国爱民之事。
龙江古寺:又名龙江院、新庵,位于陆丰市博美镇区北郊的佛祖山。传说始建于北宋崇宁年间。
大革命至解放战争时期,该寺曾是海陆丰农民运动东南片革命根据地,中共“兰州”地下情报站,中国共产主义青年会粤东东南片共青会在此成立,董朗主力部队北上转移接待联络站,解放陆丰县城时,该寺作为枪支物资仓库之一,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古迹。
新中国成立后,该寺被作为博美镇公产住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落实宗教政策,将原寺院归还佛教信众管理,于1997年佛教界人士积极筹资修建该寺。1998年,释慧光法师主持寺务工作。2003年,政府宗教工作部门准予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同时,建立寺务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全体僧人和佛教信众学习宗教政策,遵守该寺管理制度,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
数年来,龙江古寺热心为修建道路、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龙江古寺现负责人释慧光,常住僧人3名,佛教信众600多人。
陆丰龙江古寺位于博美镇北郊,居山麓而建,距广汕公路约600米处,古寺坐北朝南,蜿蜒的八万河绕寺而过,给古寺增添了几分秀丽。
龙江古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寺始建于北宋崇宁年代公元1002年2月,为观音庵,后称龙江院。从此,这座山有观音菩萨而得名“佛祖山”。由于龙江院地处粤闽水陆交通要道,陆路从这里前往京城;码头船只来往频繁,居民集市交易方便,生息兴旺。据说,古代的高官贵族,商贾名流,路过古寺都要进入庵内谒见烧香叩拜,长年香火不断。
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农历五月初四日,龙江院被清政府放火烧毁,该寺的和尚为避免残害跳江归天,古寺东侧河边相传为和尚潭,由此而名。龙江院被毁除后,周围香客以遗址为佛台敬奉观音菩萨,香火延续不断。
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店下村洪氏(后人敬称为“洪菜姑”)发起重建龙江院,与陆丰湖口庵结为姐妹庵。民国戊午年(公元1918年)六月一日,余传禄承继洪氏衣钵与吴传喜、吴传寿三渡南洋与华侨林吾妹、杨汉忠、庄惠真、孙传明等扩建了这座完善的佛堂——陆丰龙江古寺。民国时期,国民党将领骆凤翔先生莅临龙江院,亲手为大门石匾书写“龙江古寺”四个大字,延袭至今。
龙江古寺不仅是佛教圣地,而且还是革命古迹。在海陆丰大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共产党人进行地下活动的场所,在此成立了农民运动赤卫队和东南片新民主义青年会,并建立陆丰东南4情报联络站,为支持革命,掩护我党地下活动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在文革时期,古寺古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这座饱受沧桑的古寺。1984年,一群热心公益事业的离退休老干部(包括在这里革命过后幸存者)组建“龙江古寺理事会”;1998年“龙江古寺理事会”改为“龙江古寺古迹理事会”;2000年3月3日,该会经陆丰市民政部门批准成立“龙江古寺古迹研究会”。2003年,龙江古寺被陆丰宗教部门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近十年来,在首届古迹研究会林木重会长和广大理事成员的不懈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赞助下,千年古寺才得以复兴,寺貌焕然一新。新建的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均伪造北宋年代的古建筑,风格高雅,气宇不凡。
陆丰龙江古寺不仅是观光旅游的佛教圣地,更是一所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天王殿联:
菩提树下成佛智觉沐大地
东山传法恩波广披耀南粤
喜慈晖之光永照千家万户
原天恩浩大沐浴四面八方
佛恩浩大渡万民千秋如意
法雨长施愿人间百年吉祥
寺依龙江扬宏法
佛座宝殿度众生
林开大戒普渡众生免苦厄
佛启真法宏愿人间共太平
世上积德旺万载
人生施善兴百年
敬佛祖永益门第
种福田长荫后人
天雨虽宽难润无根之草
佛门广大难度不善之人
世上回首千山路
一事无求品之高
大雄宝殿联:
龙腾一地佛日普利
江环四周人天太和
世上所有我尽见
一地无有如佛者
(汕尾市档案局、档案馆编)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