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张掖市张掖万寿寺简介_张掖万寿寺开光_张掖万寿寺历史

发布时间:2019-06-12 20:32:47作者:心经结缘网

 张掖万寿寺

  张掖万寿寺位于甘州区县府街。约建于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年)。《甘州府志》载:“万寿寺木塔九层,罗汉五百,俗名木塔寺,前五代后周已有 之,隋开皇二年(582年)重建。”“前五代后周”即指北周。当时的甘州早已是丝绸之路重镇,西域各国商队不断前来甘州贸易,同时又是循黑河经居延海前往 突厥的通道。北周武帝娶突厥女为皇后,又以千金公主嫁突厥可汗。双方嫁娶都经过甘州,仪卫行殿,随从如云。每岁赠突厥缯絮锦彩10万段,也经甘州转输,使 者不绝于途,都要地方官员迎送和接待。千金公主每次归宁都要在万寿寺祈福。

  《甘州府志》载,清甘肃提督孙思克《重修万寿寺碑记》称,隋文帝开皇二年重建的寺塔,塔名为“归塔”。这一塔名是寓有深意的。据《通鉴》载,开 皇初,突厥沙钵略可汗数次被隋所败,向隋朝提出和亲,其妻千金公主自请改姓杨氏,尊文帝为父。隋文帝遂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并遣尚书右仆射虞庆则及东骑 将军长松晟往省公主,并望公主归宁。“归塔”即有迎接大义公主归宁之意。

  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遣名僧造塔,将张掖木塔改建为15层舍利塔,一直到元代。

  大业二年(609年),隋炀帝西巡张掖,曾命随行的名僧慧乘在万寿寺为高昌王、伊吾设及二十七国使者讲授《金光明经》。随炀帝同来的炀帝姐姐乐 昌公主(曾为北周宣帝皇后)杨丽华,因在大斗拨谷(今民乐扁都口)冻病,死于张掖。为超度公主早升天界,即在万寿寺举行盛大法会。

  唐朝对万寿寺的维修也极重视。唐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恭曾奉唐太宗之命,负责监修万寿寺塔。唐僧玄奘西天取经归来,路经张掖,也曾在万寿寺礼佛诵经。

  《重刊甘镇志》载:“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重修”万寿寺,将15层木塔改为9层。明永乐十六年,禅僧满震精工细作,又大修寺塔。据冯承钧 译《马克·波罗行记》注释,永乐十八年(1420年),古哈烈国王沙哈鲁的使臣盖耶麦经过张掖时,认为木塔制作之工,可为世界木工、铁工、画师取法。明宣 德年间(1426年至1435年),镇守甘肃太监王贵曾疏请明宣宗颁赐“万寿寺”匾额,又赐藏经。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甘肃提督孙思克首倡与士绅集资维修,使寺塔焕然一新。正如《碑记》所记:“楼殿一新,廊庑改观,500罗汉,尊 尊光明,二十诸天,在在圆满,卧像显丈六金身,千佛耸百尺高阁。伽蓝护法山门厨库,无一不重加修理。”木塔更灼灼生辉。登临塔顶,可以东迎旭日东升,南望 祁连晴雪,西眺弱水蜿蜒,北观居延古牧。风清日丽,云过塔移,鸟雀围翔,铃声成韵。塔内宏钟一口,钟声隐约天际,四野皆闻。故有唐人集句:“塔势凌青汉, 钟声和白云。”“木塔疏钟”成为甘州八景之一。清代名僧卜舟有咏《万

  寿寺木塔》诗云:“巍然笔势蘸寒空,九级玲珑造化工。结顶朝元映日月,盘根错节傲霜风。声飘烟景微茫外,影射波光淡溪中。灵瑞毓钟张掖秀,能仁标范永流东。”

  万寿寺北端引殿中,有铜佛3尊,为西方三圣像。中为西方净土之教主阿弥陀佛;左胁为观世音菩萨,司慈悲;右胁为大势至菩萨,司智慧。像高约5尺 余,眉目宛然,栩栩如生,而衣带飘洒,有凌云御风之致。据民国时期张掖袁辅臣先生《张掖古迹名胜纪要》记述,当时考古者咸确定为六朝遗物。于是将三尊铜佛 移教育馆保存。从此轰动全国,皆知张掖有六朝佛,过往人士无不争相参观。事被驻防武威的国民党骑五军军长马步青得知,遂有窃为已有之意。于1936年12 月某夜,派其部下薛某专车来张掖将铜佛窃走。但又恐遭物议,第二天晚,又悄悄送回1尊(现存甘州区博物馆)。

  后来万寿寺纳入张掖中学校址,寺宇改为校舍。20世纪末扩修广场,校址被扩为广场的一部分,但木塔仍屹立于广场西侧。现存木塔系民国15年 (1926年)建,木塔为阁楼式建筑,塔身木柱而砖壁,外檐均系木构,八面九级。塔高32.8米,基座为正方形台基,台基高1.5米,边长20.3米。塔 内附有楼梯,供人攀登。塔高九层而门窗各异,或四面辟门,或南北开窗。门边镌刻楹联,门眉名称各不相同。如第一层西侧为“入三摩地”,东侧为“登极乐 天”;第二层西侧为“宝筏金绳”,东侧为“西天正觉”。窗沿皆砖雕花纹。各层沿下雕刻有仿木结构斗拱和十二生肖,形象生动,工艺精湛。整个木塔结构精巧, 造型优美,别具一格。体现了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张掖的一道亮丽的旅游景观,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王秉德  张掖市商业局退休干部 曹玉秀  甘州区政协文史委主任)

寺在张掖城西南隅,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重修,有木塔九层。相传为阿育王所造(公元前174-225年)以藏释迦舍利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