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靖远县10公里的糜滩乡下滩村,属靖远县三大石窟(法泉寺、寺儿弯、接引寺)之一,建于北魏神瑞元年(414年),“河西胡酋刘遮、刘退孤率部落万余家渡河内属。”翌年,“河西胡刘云等率数万户内属”(《魏书·太宗纪》)。此时,今白银地区便归属北魏。从《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四册看,当时,白银全境属高平镇地,镇治在今宁夏固原。《魏书·地形志》记载:鹑阴县,为平凉郡冶,“前汉属安定,后汉属武威,晋罢,后复属。”祖居县,为陇东郡地,“祖居即二汉之祖厉县也”。“晋罢,后复属。”但这两县当时都不在白银境内,“非故县地”。北魏建立以后,鲜卑贵族统治者就注意利用宗教以麻痹人民,从而加强他们的统治。当时,在全国各地兴起了修建寺院的高潮,有名的靖远县法泉寺、红山寺、寺儿弯石窟、糜滩乡的接引寺、朝阳寺等和景泰县五佛寺石窟,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凿的。
下滩村依山傍水,接引寺石窟就建在村委会址稍西的半山腰。坐西向东,背靠连绵青山,面对滔滔黄河。蓝天,绿阴,石窟,大河,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山水画。远远望去,仿佛是一座结构精巧,典雅玲珑的山中楼阁,此乃洞窟的正门。石窟宽8.5米,深7 米,高5米。中心方石柱紧抵窟顶,方柱宽2.5米。柱前开龛,龛高2.1米,宽1.5米,深0.5米。进入窟内,一朵大如车轮的奇妙莲花映人眼帘。浮雕式石像一佛二菩萨站于莲花台上,佛像身高l.5米。中间主佛观音慈悲和善,端壮美丽,头梳发髻,身披袈裟,两手在胸前做合十状。两菩萨高发髻,着裙服,飘带自然落下。内手虔诚地放在胸前,做阿弥陀佛状,外手屈指垂吊,颐面微露笑意、温和可亲。
此寺兴盛于唐宋年间,佛教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经历史的挫折而严重创伤,而造像至今保存尚好,只是面目受损;八十年代宗教政策落实,81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5年由地方信众集资修复窟前大殿,88年地方工匠张立言等修补石窟佛像,2009年底寺院开放,并聘请慧达法师住持寺务至今。
地址: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糜滩乡下滩村
邮编:730699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