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临夏州吉祥寺简介_吉祥寺开光_吉祥寺历史

发布时间:2019-06-12 21:06:35作者:心经结缘网

 吉祥寺座落在西河乡瓦房村东南隅,距县城40公里。它背靠冠翅山,面临湟水河,是明、清时期西北地区颇具盛名的藏传佛教胜地。

    吉祥寺原名司家寺,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它的改名还有一段传说,明嘉靖时,寺僧赖瞻太爷奉昭进京,在皇宫为嘉靖皇帝诵经弘法,深得皇帝信任,为其赐衣赐帽,大加赞赏,并亲题“吉祥如意”四个大字,作为临别赠言。为了纪念朝廷的恩赐,赖瞻太爷回寺后,即和地方商量,改司家寺为“吉祥寺”。河对面的张家寺为“如意寺”中,古往今来,这两个寺被誉为“姊妹寺”。

    吉祥寺初建在瓦房台(也叫肚子台),据现存遗迹考证和民间传说,原寺院周围松柏参天,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风光旖旎,吉祥寺就象一颗红宝石一样,镶嵌在这青山绿水之间。它依山而立,就势分台,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以次排列山门、僧院、护法殿、观音殿、大经堂、地藏殿等。殿堂之间由长廊连接,四周封闭。两侧分别设置配殿、僧房、碑亭等设施。山门前后建有过庭式的嘛呢房,共置十七个大嘛呢轮。大殿均为描檩画牵,起拱起彩,采用飞檐,置阴阳瓦。整个寺院组成完整的汉、藏古典建筑巧妙结合的建筑群。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气势恢弘,雄伟壮观。

    当时的吉祥寺有300多喇嘛,不仅规模宏大,风景优美,还藏有不少文物珍品,特别是四件镇寺之宝值得一提。前三件是赖瞻太爷从京里带回的“蔽尘珠”、“蔽水珠”、“蔽火珠”三颗珠宝,据说三颗珠宝非常神奇,蔽尘珠能使佛殿、佛像一尘不染,蔽水珠、蔽火珠可保寺院免遭水火两灾,并且屡试屡验。第四件镇寺之宝是本寺高僧花费心血,用金汁书写的《大藏经》。因寺上有这些镇寺之宝,吸引数以万计的信徒来寺"煨桑",礼佛、瞻仰朝拜,香火十分旺盛。清同治年代,由于封建王朝政治腐败,民族矛盾加剧,寺院遭到破坏,许多珍贵文物被盗、被毁。寺院的镇寺之宝蔽火珠、蔽水珠、大藏经均被抢走或烧毁,只幸存蔽尘珠也被大火烧坏失灵。

    清光绪年代时,当地群众又重建吉祥寺。二次修复的寺院建于现址,规模、风格都按原貌重建。大经堂内,塑有释迦牟尼、燃灯、弥勒三尊古佛;观音殿内塑有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四尊菩萨,大威德金钢;护法殿内塑有六臂护法、犀牛大海、骡子天王、财宝护法和本寺两位寺主白马土主、黑马土主;其它殿堂内塑像、唐卡、壁画并存。1958年和文化大革命中,寺院遭受彻底摧毁,大批文物残遭破坏,不少法器散失一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的有关宗教政策不断得到落实。原寺院五大聚事(西河乡滩子村、瓦房村、周家村、司家岭村和盐锅峡镇福川村)信教群众共同协商同意后,在寺院主持九麦三旦喇嘛和寺管会的带领下,众信徒的努力下,从1983年开始,渐次修起大佛殿和一些僧房。大佛殿建筑面积76平方米,整个大殿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甚为壮丽。殿内佛坛上供有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两尊缅甸玉佛及木雕宗喀巴大师和文殊菩萨。造型生动庄严,工艺巧妙精湛,布局设色独特,具有高度的艺术风格。正面和东西两侧墙上挂有“绿度母”、“骡子天王”、“白马土主”、“黑马土主”等唐卡画卷,制做精美,色泽绚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大殿屋檐下悬有一口大钟,高1.2米,口径0.8米,钟面铸有铭文,每当敲钟时声音哄亮悦耳。院中间置一宝鼎,高近3米,有鼎身和鼎亭两部分组成。鼎身部分铸有修寺院时功德主的名字,永作纪念。鼎亭里面是燃香的地方,香烟从几个门口缓缓吐出缭绕在院中,使人更感到佛教盛地的庄严肃穆。院西侧建有十六间砖混结构的平顶房,作为僧房和客房等。寺院的山门和其它殿堂正在筹建之中。从寺院的规划图,寺管会一班人和在寺僧人的信心中可以看出,发展中的吉祥寺,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恢复原貌。

    现寺院有喇嘛四人,居士近万人,每年农历四月八日举办善会,近有湟水河两岸的善男信女和游客,远有在武威、银川、内蒙、西安等地的居士,前来焚香朝拜。这几天的吉祥寺,春风轻拂,树木成荫,香烟袅袅,游人不绝,寺内外热闹非凡。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