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成县县城东南侧的凤凰山,雄据奇峰秀岭之间,仿佛披挂了云水绿翎的灵禽,横卧苍茫,数千年来成为当地颇具神韵的一处胜景。其上云崖处,有一睡佛寺,悠悠钟声不眠,诉说着岁月的迎来送往和千秋的更迭。
据说成县凤凰山睡佛寺始建于汉代,古称凤凰山寺,唐之后改名为大云寺,当地民间俗称睡佛寺。因很少有人撰文介绍这一圣境,许多与之相关的人文历史便长期掩于它寂静的云烟之后,鲜为人知。
凤凰山前,新枝吐芽,桃树正羞涩地绽放着花苞。在热情的成县县委报道组南淑莲组长陪同下,记者一行沿山路攀缘而上,准备一探这名不见经传的古刹。
佛阁深藏穹隆中
凤凰山睡佛寺,缘壁临虚凿窟而建。其上山顶较为平缓,有丛灌覆盖。直立的悬崖断壁,袒露出青白色的断面,嶙峋多姿,石缝中偶有藤蔓悬挂。断壁间有一长长的石径,凿山开石而成,可容一人通过。过了石径云栈,便是睡佛寺。
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虽然低矮狭窄但却存有旧时韵致的寺院山门,上面有新书的“大云寺”。门框两侧残缺的对联遗下“大梦觉来”、“云鹤护驾”数字,令人一下想到了山寺中人所拥有的旷古的胸怀和高远的意境。
踏入山门后,记者仔细观察。睡佛寺主窟高阔恢宏,大气磅礴,上有穹窿式崖顶遮盖;主窟外壁上又有崖突相叠,就像主窟的一道飞檐。与主窟相连的是一道长廊式偏窟。如此巨大而壮美的险峰奇洞,令人为之惊叹。整个山体,其上青岩壁立,其下林秀错落,睡佛寺石窟就是山腰间的一座画廊。
据南组长介绍,殿内佛像都是新塑的。主殿是菩萨殿,以前该殿供奉有菩萨及唐僧、悟空等塑像,近旁有天然石缸常年积水不涸,甘甜清凉。这里香火极盛,附近的善男信女都要在这里烧香磕头,祈福求寿。睡佛在偏殿。佛像安然卧于香案之后的佛床上,神态宁静,安详,慈善。眼帘半张半阖,和蔼中透着几分威严。
再往里走,是未经修复的旧佛窟遗址,崖壁上隐约可见数壁古代凿刻的佛像脱落后的痕迹。烟熏火燎的石壁间,堆积着数尊信众在非常年代里保护下来的塑像。附近还有几块残碑,其中一块字迹清晰,为同谷(成县旧称)县令镌刻。与周边渐绿的自然景色相比,这些遗存更容易让人陷入沉思,平生出几分世事变迁的幽幽思绪。
大佛睡去,寂静涅槃。有位当地的文人在随笔中曾写道:南来北往的游人,不知在睡佛的榻下留下过多少重重叠叠的足迹和虔诚的膜拜。睡佛静静地躺在那里,饱尝着人间的山水美景,就好像告别了物欲横流、烦嚣争斗的人间尘世,只留下大自然的返璞归真,人间性灵的纯洁和净化。深藏于穹隆之中的佛寺风雨不浸,真的躲过了人间的种种磨难?
源远流长的睡佛寺
相关史料记载,佛教于汉武帝开辟西域道路之后传入中国。东汉孝明帝夜梦神人,项有日光,飞行殿前,于是派遣使者至大月氏国,抄取佛经四十二章,由白马驮回洛阳,并带来沙门摄摩腾、竺法兰,汉明帝因此立白马寺于洛阳城。这是中国修建佛教寺庙的开始。
南宋王象编撰的《舆地胜记》曾记载:“大云寺石碑,在成州凤凰山上,去州七里,创始莫考,殿后崖上存刻字云:汉永平十二年。”永平十二年即是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元一统志》记载:汉永平十二年重修凤凰山寺。陇南学者文丕谟据此撰文认为,成县大云寺的建筑时间与最早的白马寺同时,是甘肃境内有文字记载的最早佛寺。
凤凰山寺改名大云寺也是有来历的。唐代的凤凰山寺,已很有名气,梵宫横空,朝钟暮鼓,为佛家胜地。唐武则天时,古都长安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4卷,上表朝廷,言太后则天为菩萨下世,要代唐为皇帝。武则天临朝后,颁示《大云经》,修建大云寺。全国各地有许多寺院同时改名为大云寺,凤凰山寺也在此时改名。
据文丕谟的考证文章介绍,汉代之后,睡佛寺已成为旅游胜地。崖壁上有汉、唐、宋、明诸朝官绅题记多处,唐代有成州刺史题记,记载了元和八年六月,在凤凰山四设清斋以飨神,移成州于山寺之中。《成县志》载:明崇祯中,李自成破县城后也曾移县城驻龛中。唐代有“元祐二年正月九日武功游师雄登凤凰山寺”题记。游师雄,陕西转运判官,提点秦凤路刑狱。宋代有陕西副使蒋子奇题记:“辛酉五月二十六日蒋子奇登大云寺”。宋嘉祐五年,大理丞柴元谨题留凤凰山寺诗一首:“岧晓高阁迥崖临,下瞰仇池远望心,不见明岐嘉瑞凤,乱山空锁白云深。”前人题留的纪行诗颇多,有一首尤为经典:“鹫岭云深有磐声,上方古刹晓风轻,龛灯有焰心磨练,慧性无尘眼界清。黄叶满山萝径窄,春苔扃户石床平,我来先看残碑记,为爱烟霞每独行。”
杜甫与睡佛寺主持的交情
凤凰山西侧称凤凰台,据传因有凤凰落于台上而得名。凤凰台边飞龙峡侧就是诗圣杜甫曾经居住过的遗址杜公祠。
唐乾元二年(759年)秋,由于“安史之乱”和关内大旱,加上仕途坎坷,诗圣杜甫辞去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携眷属流寓秦州。在秦州约住了三月,随着天气渐冷,饥寒交迫,诗人于这年冬十月“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举家流落同谷,居住在凤凰山下的凤凰村。不料在同谷的日子,成为诗人一生中最穷愁难熬的岁月。他以白头乱发的暮年之躯,在天寒日暮的山谷里捡拾橡栗或挖黄独充饥。就在此时,杜甫写下了诸多传世诗篇,尤以《同谷七歌》与《凤凰台》成为其巅峰之作。
在同谷,令杜甫欣慰的是遇到了他的旧友赞上人。赞上人原为长安大云寺主持。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在赴灵武时为叛军所俘,在送往长安途中,他逃进怀远坊大云寺中,寺院主持赞上人送他僧衣、僧帽、鞋袜,让他化装后逃出长安。行前杜甫给赞公赠诗相谢。后因安史之乱,赞上人也移居秦州,后又到同谷,主持凤凰山大云寺。
困窘的杜甫,在同谷时与赞上人往来密切。今成县杜公祠尚存碑刻有刘埘文:“卜邻如夙约,结伴近禅房”。同年十二月,杜甫作诗《寄赞上人》与赞公泣别,拖儿带女,含辛茹苦,离开同谷入蜀。“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在滴”,在别途中,诗人对同谷幽美的环境眷恋不舍,对居住过的凤凰村更是铭记于心,“首路栗亭西,尚想凤凰村”。
杜甫离开同谷三年后,赞上人也离开了同谷。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再次遇到赞上人。这时的赞上人已经更名为李衔。杜甫在长沙见到赞上人,情意更浓,尤其对多年前的往事记忆犹新,念念不忘。在《长沙寄李十一衔》一诗中,他开篇即说:“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指自乾元二年冬同寓同谷(即西康州),到大历五年已经十二年了。
《同谷七歌》其七中有“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指的就是与赞上人相遇同谷时悲喜交集的情景。
睡佛寺
地址: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城关镇
电话:
邮编:742500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