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之所以名闻遐尔,因其山及其周围有千年古刹
潜山寺和“三台”、“八景”之故。“三台”即观音台、梳妆台、读书台;“八景”即温泉沸波、石洪飞渡、瀑布腾声、频溪烟雨、龙潭柳色、丹灶晴岚、书台月色、狗井松涛。相传,前两台是观音菩萨下凡和梳妆的地方;“丹灶晴岚”为东晋人葛洪的遗迹;后一台二景为咸安区历史名人冯京的典故。
潜山寺的历史可上溯至东晋初,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葛洪曾于潜山结庐弘法、炼丹。其后,道徒在其结庐处设道场,供奉其神像,是为潜山寺之前身。其炼丹处为“葛仙崖”,就是“八景”中的“丹灶晴岚”。
西汉哀帝元寿元年,《浮屠经》传入中国。三国吴开江南佛教之先河。武则天临朝时期,崇佛抑道,潜山道场被毁,道徒星散。玄宗开元年间,佛教的发展达到历史高峰。潜山寺应运而生,邑人就葛洪结庐处重兴庙宇,供奉佛像,并正式命名为“潜山寺”。宋真宗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佛教进一步世俗化,佛教的思想在咸宁广泛传播。咸宁崇佛之风日盛,潜山寺大兴土木。到明神宗万历年间,潜山寺发展到九重十三殿,红墙碧瓦,雄伟壮观,寺内僧徒达数十人之多,成为鄂南地区的名山首刹。晨钟暮鼓声闻数里,善男信女络绎于途。明成祖永乐初,新安王施千佛袈裟一件,近视无佛,远观有佛;十年,施银字《金刚经》一摺;二十年,又施金字《金刚经》一摺、九换铜降魔杵一件。四件法物至光绪八年(1882年)仍存寺内(清《咸宁县志》)。
潜山寺成为鄂南名山首刹的另一原因,与宋哲宗元佑年间的冯京有着深厚的洲源。北襟时,佛教内部倡导“三教融合,儒释一致”,因而邑中官绅士子借潜山寺僧舍兴教办学。
冯京,字当世,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九月壬戌出生于鄂州咸宁县(今咸安区)县城永安镇南门外冯家垄(故宅在相山(今华容山)下区公汽公司停车场内侧),青少年时期读书于潜山寺。山腰平台即其晨昏苦读之所,而”八景“之一的”狗井松涛“则与冯京同潜山寺方丈之间的一件诉讼有关。
时寺内养有一犬,每见生人狂吠不止,影响读书。冯京邀同窗于一月朗星稀之夜,将犬诱至寺外水井旁松的林中勒死烹食。方丈讼于县,知县传冯京到衙,见其气宇轩昂,知非平庸之辈,命作《打狗赋》,赋成且佳则息讼。僧亦雅人,可其判。冯京援笔立就,中有警句云:“僧惟不静,狗亦当偷。团饭引来,喜掉续貂之尾:索绹牵去,惊回顾兔之头。”知县阅至此处,不禁拍案叹曰:“此雕龙才也,异日必当大魁天下!”遂命设宴款待冯京和方丈。
此后,二人成为忘年交,常于灯前月下谈禅论道。冯京终生信奉佛教,直至哲宗元佑“九年四月三日晨起,巾屦朝诸佛,还坐室中而逝。”(见《冯京墓志铭》)。冯京还将其所著文集二十卷、奏议十卷,题名为《潜山文集》,还写有不少诗词,惜乎与《文集》一并散佚,可见其与潜山、潜山寺结下不解之缘。
(顾明德)(作者地址:咸安区地方志办公室)
潜山寺 在县南二十里。宋三元冯京读书之所。明永乐年间新安王施千佛袈裟一件,近视无佛,远观有佛。十年,施银字《金刚经》一摺。二十年,施金字《金刚经》一摺,迄今(清光绪八年,即1882年)数百余年,纸响如铜。又降魔杼一件,九换铜所造。邑令陈焕世过潜山寺诗二首录一,载《艺文》。
潜山寺的历史可上溯至东晋初,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葛洪,闻交趾(越南北部)出丹砂,携子侄由洛阳出发南行,途经地处南北交通要道的湘鄂走廊北端的咸宁时,曾于潜山结庐弘法、炼丹。其后,道徒在其结庐处设道场,供奉其神像,是为潜山寺之前身。称其炼丹处为“葛仙崖”。这就是潜山“三台八景”中“八景”之一的“丹灶晴岚”。
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浮屠经》传入中国。三国吴,开江南佛教之先河。武则天临朝时期,崇佛抑道,“铸浮屠,立庙塔,役无虚岁”。潜山道场衰落,道徒星散。玄宗开元年间(713—741),佛教的发展达到历史高峰。潜山寺应运而兴,邑人就葛洪结庐处重兴庙宇,供奉以佛教为主的神像,并正式命名为“潜山寺”。宋真宗倡导奉佛“十力”辅俗“五常”,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使佛教进一步世俗化,佛教的思想理论在咸宁广泛传播。在历代封建帝王、后妃、士大夫的推崇和扶植下,咸宁崇佛之风日盛。明成祖永乐(1403—1424)初年,新安王施千佛袈裟1件,近视无佛,远观有佛;十年,施银字《金刚经》1摺;二十年,又施金字《金刚经》1摺、九换铜降魔杵1件。(4件法物至470年后的光绪八年(1882)尤存寺内。见清光绪八年《咸宁县志》)。新安王的施舍提高了潜山寺的声誉和地位。潜山寺大兴土木,到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1619),潜山寺发展到九重十三殿,红墙碧瓦,雄伟壮观,寺内僧徒达数十人之多,成为鄂南地区的名山首刹。晨钟暮鼓声闻数里,佛香氤氲,梵呗警世,青袍黄冠趋之若骛,善男信女络绎于途。及至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廷上下崇黄教,九五之尊着佛装。前往潜山寺求签问卜,祈神锡福,礼佛弥灾,荐醮亡灵,冀获心灵安慰者比肩接踵。
潜山寺成为鄂南名山首刹的另一原因,与北宋“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儒”,官至枢密使、参知政事,哲宗元祐七年(1092)三月以宣徽使、守检校司空、加太子少师致仕,阶金紫光禄大夫、勋上柱国、爵始平郡开国公,食邑八千七百户,食实封二千七百户,薨赠司徒,谥文简的冯京有着深厚的渊源。北宋时佛教内部倡导“三教融合,儒释一致”,因而邑中官绅士子借潜山寺僧舍兴教办学。冯京青少年时期读书于潜山寺。因打狗作赋而与寺中方丈结为忘年交,常于灯前月下谈禅论道,以致冯京终生信奉佛教,直至哲宗“(元祐)九年(即绍圣元年,1094)四月三日晨起,巾屦朝诸佛,还坐室中而逝”(见《冯京墓志铭》)。冯京还将其所著文集二十卷、奏议十卷,题名为《潜山文集》,还写有不少诗词,惜乎与《文集》一并散佚。其文集以“潜山”名,足见其与潜山、潜山寺结下不解之缘,亦足见其对故乡的眷念。
清末民初,潜山寺屡遭兵燹,千年古刹荡然无存。民国十二年(1923),在张文忠的主持下,潜山周边百姓集资重建潜山寺二大宝殿。 1958年大跃进时,潜山寺被彻底拆毁,砖瓦、木料被运走炼钢铁。1988年,潜山周边5个村的群众筹资重建潜山寺于原址旁的冯京读书台(古寺原址为潜山林场建房占用),释迦重返潜山寺。
咸安区潜山寺
地址: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温泉
联系人:钱春
区号:
电话:07158252149
邮编:437000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