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灵官殿(东凉亭)
东凉亭位于览胜垴东北角一凸出山梁上,沿下寺翻越览胜垴东山坡,或顺弘化禅寺背后往东一华里即是。这里由览胜垴延伸而来,如一小小半岛,方位凸显,视野开阔。九十里黄荆山、滔滔长江尽收眼底。山峦起伏,绿野平畴,景色如画,令人陶醉。寺院内外,有古松数十棵,参天而立,挺拔苍翠,为整个东方山所仅有。
东凉亭始建于唐元和年间,是一座四柱草盖小亭,供香客游人歇脚乘凉用。宋初在亭内供佛。后来,人们又根据传说,把王灵官作为智印祖师的护法神之一,供奉在东凉亭边的茅屋中。并祈护庇一方平安。这样,东方山便出现了最早的佛道共存的殿堂。佛教寺院供奉王灵官在我国并不少见,四大丛林之一的九华山祗园寺,就请原为道教专职镇守山门的王灵官为佛教护法,专建“灵官殿”。
至建国前,先后重建东凉亭的,有清道光年间的陆氏兄弟和清咸丰年间的刘俊龙,有1930年间的住持僧乘信。刘俊龙,大冶汀祖(现属鄂州市)人,洛阳为官,后因官场倾轧,转迁还乡。途中被政敌派兵追杀,逃往东凉亭求神保佑,果然乱兵迷路,因此得救。他为报灵官搭救之恩,捐资重建东凉亭永乐宫和灵官殿。
建国后,东凉亭存有殿堂二重并寮房等共六间。面积约300平方米。前殿供奉灵官元帅,后殿供奉释迦牟尼佛。这一时期,东凉亭是东方山寺庙群中的第二大寺。
1990年释参智、透强二僧主持重建东凉亭大殿。1995年住持僧参住并众僧扩建牌楼式三门和二层楼客堂、斋堂、寮房等十余间。重建后的东凉亭,寺庙三门朝南,寺殿主体建筑坐西朝东。楼阁式三门,钢筋混凝土结构,金黄色琉璃瓦面,迭脊飞檐,抬梁穿斗,内外浮雕。门楼匾额书“东凉亭”三字。门前精雕白玉石狮一对,精致雄伟。主体建筑“灵官殿”为正方体形,担梁庑殿式,四檐滴水,脊顶饰有金龙,东南北三方都有1.8米宽的走廊,柱檐之间亦饰金龙。整个大殿48柱落脚,建筑面积590平方米,分前后殿,三大开间,前后殿中,开有天井,天井上端覆盖玻璃,无明水滴入,雨水经搁沟管道排出。左右各五间楼阁僧房。大殿门楣上,嵌石刻匾“灵官殿”。
前殿正中神龛,赫然端座王灵官,灵官像由香樟木新雕,高1.8米,三目圆睁,面赤黑髯,红袍金甲,神仪威勇,左手托五雷,右手执金鞭,专打邪恶妖怪。神像上方题匾“威灵四方”,殿梁上题写“慧日慈云”等十块匾额和楹联多幅,书法隽秀。
原来灵官像前几案上,有一座历史颇久的铜香炉,据传是刘俊龙所赠。炉外壁上铸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大字,并有二龙戏珠图案、制作相当精巧,现已不知下落。像左还有一口八宝铸钟,直径为0.8米,高1米,是1930年刘俊龙的后裔所赠。据介绍,铸钟时,在生铁里掺入了不少金、银、铜等贵重金属。因此这口钟的响声与众不同,音质柔和,悦耳动听,静谧的晨昏,十里之外可闻。
王灵官亦称“玉柩火府天将”,道教奉祈的护法神将。本名王善,原籍潭洲浮梁人,宋徽宗(1101——1125年在位)时,曾从真人萨守坚受符法,为林灵素再传弟子。死后由玉皇大帝封为“先天主将”,掌管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明永乐中封为“隆恩真君”,为镇守山门之神。明成祖朱棣特令在京师建立的《天将庙》改为《显灵官》。东方山的四众弟子,则把王灵官奉为智印祖师的护法神,建殿供奉。
后佛殿,供奉2.6米高的释迦牟尼佛和随侍尊者,左右两旁并列供奉观音菩萨与地藏菩萨,十六尊者。照壁供奉韦驮、关圣二护法神。整个大殿佛像肃穆、庄严、逼真、超然。
围绕大殿的建筑,前有四角香台亭,琉璃瓦面,亭外数片竹林点缀其间。左建土地神庙。右为楼堂,后围院墙,形成院落。东凉亭的景致如诗如画,有远有近,美不胜收。全寺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
东凉亭常住僧众六人。现任住持参住法师,俗姓黄,名开孝,大冶市罗桥黄少龙村人,生于1938年戊寅十一月初三日。1988年于东凉亭出家,礼师乘圆法师。1991年9月在武昌宝通禅寺受具足戒。参与了东凉亭大殿的重建。现任东方山寺庙管理委员会成员。
80年代后,东凉亭原住持乘林法师圆寂。1992年重建灵官殿的首倡之一乘林法徒参智和尚,因劳累过度,于大殿落成后圆寂。他们的弟子在殿右侧建立了一座海会塔,供祀乘林、参智牌位。释乘林俗姓丁,法号宽亮,鄂州市汀祖人。生于1914年,1987年圆寂。释参智俗姓詹,名承忠,黄石市西塞山区灰窑庄人,生于1925年乙丑十一月,1992年壬申四月初十日卯时圆寂,俗寿67岁。
海会塔建于松林之间,坐西北向东南,总高为11.8米,塔座以上六面三层,每层都用现代建筑材料仿制成红色琉璃瓦覆盖的六角飞檐,显得很有气势,底层朝东南方向开门,上两层六面开门,有明有暗,底层开门以外各面,均绘制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彩色壁画。塔基为条石所砌,台阶九级。基座各方建有实心围栏,外壁雕有或圆或方的凸起图案、饰以兰色,衬托在朱红底色上十分醒目。
海会塔上坡数十米、有近年建造的圆寂僧人青石雕墓塔三座,塔高3—5米。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