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寺座落于黄州城南长江之滨宝塔公园内。据明弘治《黄州府志》载,该寺始建于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由郡人张大用于显庆二年捐地基,由僧人惠立创建,取名“护国寺”。又据苏轼《安国寺诗》称,该寺始建于南唐李璟保大二年(公元944年),始名护国寺。
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时任黄州刺史韩琚,其弟韩琦因父母双亡投奔来黄州韩琚处,韩琚安排在安国寺内读书,韩琦在寺内发愤攻读“白昼青灯,风雨无怠”,终于考中进士,并于宋仁宗嘉祜年间任枢密使,后官至宰相,成为一代名臣。后人在安国寺旁立有“韩魏公祠”,此祠为韩琦青年读书遗址,安国寺也因韩琦发迹于此而名声远播。嘉祜八年(1063年),宋仁宗御赐“安国寺”名,并赐印一方。玉印为阳篆字体,印面呈正方形,边长10.6厘米,文曰“敕赐唐代祖庭安国禅林之宝”。自此,安国寺成为江淮名刹,规模宏大。“堂宇斋阁,莲皆易新元,严丽深稳,悦可人意,至者忘归。岁正月,男女万人会庭中,饮食作乐,且祠瘟神”。(苏轼《黄州安国寺记》)
北宋元丰年至七年(1080—1084年)苏轼谪居黄州,因安国寺“茂林修竹,陂池亭榭”,环境优美,苏轼“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写下了《安国寺浴》、《安国寺寻春》、《应梦罗汉》、《黄州安国寺记》等脍炙人口的诗文,并为寺内高僧继莲结下了深厚友谊。苏轼还将寺旁边池塘辟为放生池,取名为“苏子瞻放生池”,勒石立碑。
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金兵南侵,黄州多次沦为战场,生灵涂炭,安国寺亦遭厄运。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于乾道六年(1170年)至黄州时,发现安国寺已“兵火之余,无复遗迹,惟绕寺茂林啼鸟,似犹有当时气象”。后又作《白雪堂登四望亭因历访苏公遗迹至安国院》诗纪念。
元朝时,安国寺得以修复。元末战乱,安国寺又毁于兵火。
明朝初年,战乱结束。洪武元年,黄州城由南往北扩展。七年,僧人云亭重修安国寺。宣德七年(1432年),又加以培修。弘治十二年(1499年)为纪念已毁的黄州太守徐君猷所修遗爱亭重建于府前西侧。次年,韩琦读书处由寺院旁改建于府前西侧。正德元年(1506年)安国寺祭祀唐代著名战将的“睢阳张公祠”被毁。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安国寺得以再次修复。著名书画家董其昌还为韩琦读书处亲笔题写“韩魏公读书堂”横额。明朝后期,国势衰微,安国寺荒凉破旧无人修复。
清代前期,安国寺再现江淮名刹,寺院规划宏大,除同治寺院外,还有睢阳院(以唐名将睢阳张巡为名)等建筑,有“春草”亭、“竹啸”轩。曾有诗人赞安国寺“曲槛幽榭”与绀宇琳宫相辉映,邑宿之精庐,亦先贤之别业也”。
清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军五次占领黄州,黄州城战火不断,安国寺被焚毁,直至光绪二十三年(1896年)住持僧月松四处募捐集资重修,安国寺又呈规模,为十方丛林。
中华民国时期,安国寺逐渐衰落。院内有黄冈县籍国民党高级将领方本仁为安国寺醉疯和尚塔院题额并手书“福公塔院”石刻(醉疯和尚又名福光)现仍存寺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安国寺仅存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进入嵌有“安国禅寺”匾额的门楼,是一块方形院坪,面积约130平方米,穿过院坪为天王殿,殿内立有“四大天王”神像。天王殿后面有约500平方米的长方形花园,有路直通大雄宝殿,殿堂正中龛中矗座落着释迦牟尼佛像,两侧神龛中列有十八罗汉造像。大雄宝殿佛像背面,树立高宽各约4米的南海泥塑模型。正中为观音佛像。南海岛上山峰起伏,大小菩萨神态各异。此为“观音殿”。大雄宝殿前面即长形花园两侧,相对建有客厅、斋堂、塔屋和客房20余间。寺院东侧有一口二十余亩水面荷花池塘。西侧原有火化窑址和僧人墓塔数座,50年代后废止。房屋和土地被挪作它用。安国寺自1958年起,先后被学校、部队、机关、工厂、建筑等8家单位使用过。房屋、财产遭受很大损失,菩萨被毁,僧人遣散。“文革”中又一次遭到毁坏。上世纪80年代初,有关部门将安国寺收回后,仅存门楼及三幢殿屋和部份小房,已经非常破旧。
1986年黄州区有关方面负责人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鼓励下,在宗教政策进一步落实下,从武汉归元寺接回了时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湖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归元寺主持、1946~1963年曾二度任黄州安国寺主持、黄冈籍高僧显光法师重归安国寺。
显光法师重回安国寺后,操用自身的影响和对宗教事业的无限虔诚成功地收回寺产、募资筹款、重修山门、修茸各殿、重塑佛像、购置经书,用资数十万元,为重建古寺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使安国寺面貌焕然一新,寺中香火重燃,佛事再兴。显光法师后任黄冈市和黄州区政协委员、黄冈市佛教协会副会长,直至1998年农历十月初三回乡后圆寂,终年88岁。
2001年开始,安国寺开始有计划的扩建,扩建工程占地81.6亩,并作为市区的重点景点和重点工程,计划投入5000万元人民币建设大雄宝殿、天王殿、五百罗汉堂、观音殿、祖师殿、地藏殿、伽蓝殿、佛教接待中心、素食馆等。目前,占地300平方米,625平方米的新天王殿和近千平方米的大雄宝殿已进入装修阶段。
新建的大雄宝殿雄伟壮观,建筑面积达2300平方米,高24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供奉佛像,供信教群众朝拜和从事佛事活动;下层为“福乐堂”用以安放永久性“往生灵位”和“消灾牌位”结合佛学、科学、突破传统格局,将佛法不离人间的理念融入其中。
显光法师园寂后,1999年4月,由坚光法师主持。坚光法师时任黄冈市人大常委委员、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黄冈市佛教协会会长、黄梅四祖寺首座、鄂州西山古灵泉寺方丈。2000年6月,辞去安国寺主持职务。
继任安国寺主持永信法师为我国著名的河南少林寺的现任方丈。永信法师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永信法师发起成立少林寺武术队、创立少林书画院、成立中华禅寺研究会、创办《禅露》杂志,并勤于著作,已陆续出版专著《禅露集》一、二、三、集,主编并合著《少林寺》(大型画册)等,先后访问过美、俄、英、法、韩、日十余国,蛰声海内外。
安国寺又称护国寺,坐落于黄州城南的青云塔下,滨临扬子江畔的宝塔。建于唐显庆三年(658年)。其建筑规模相当庞大,据传 原有一藏寺院,有房屋5048间,并有禅堂街、睢阳院、春草亭、竹啸轩、遗爱亭等建筑。寺内“茂林修竹、陂池亭榭”,环境幽美。占地方圆二里,正门和后门分别在四里凉亭和五里凉亭处,需要“骑马关山门,鸣锣开斋饭”解放后仍拥有寺堂50祭余间,今存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
安国寺坐北朝南,头山门是一古式三梁砖石牌楼,上嵌书有“敕赐安国禅林”六个一尺见方大字的巨幅匾额,大门两傍各立石狮镇守。进门有约10米深的小院落。进小院落便是前殿,系韦陀殿。过前殿又有约130平方米的方形院坪,穿过院坪则为天王殿。天王殿后有500余平方米长的方形花园,中有路直通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后不远即为后殿,后殿是千手观音殿,最后是大竹园,外有围墙,与前殿相品的有东西厢房20余间,分立在三大殿两侧。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0),韩琦曾来黄州投奔其兄黄州刺史韩琚,在安国寺西厢房发愤读书,“白昼青火了,风雨无怠”,终于考中进士,后成为北宋著名宰相,一代名臣。三大殿殿宇高大雄伟。千手观音殿上悬“圆通自在”四字大匾,系清康熙年间黄州知府于成龙所书,于在位时曾重修赤壁与安国寺。大雄宝殿的佛像对面,竖立着高宽各约4米的南海海岛模型,海岛表面丘壑起伏,除塑有数不清的小菩萨,寺前左侧原有荷花池、水井、火化窟及和尚墓地,墓地上有大小不一的墓塔数座。安国寺因系敕赐十方丛林,前来求戒的僧尼、佛徒络绎不绝。每年5月,还有男女香客万人来此进香。
嘉佑八年(1063年),宁仁宗赐“安国”寺名,并赐玉印一方。玉印4寸见方,印纽为一龙首狮身坚兽,印文阳篆12字“敕赐唐代祖庭安国禅林之宝”印侧有小字,因年久难以辨认。此印造型奇特,为镇寺之宝。
苏轼贬于黄州时,常来往于安国寺,“间一、二日辄往”,“旦往暮还都五年如此”。除了参禅打坐等宗教活动外,他还常在安国寺沐浴,每当洗完澡,就“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觉得不仅洗掉了“身垢”也洗掉了心上的“荣辱”。
安国寺内设有韩琦当年的苦读书座。为了表示对这位先贤的怀念,苏轼先后写有《书韩魏公黄州诗后》、《梦韩魏公》等文。明末书法家董其昌题有“韩魏公读书室”横匾于上。苏轼在此还写有《安国寺记》、《安国寺浴》、《安国寺春》、《安国寺谈养生》、《应罗汉记》等有关安国寺的诗文。
苏轼在黄州期间,还出资于安国寺侧购置一大方池,将买来的龟、鳖及鱼类在此放生,并亲书“放生池”三字勒石于旁,还将池塘取名为“苏子瞻放生池”。后来,清迁官僚徐惺过此,写下了《安国寺放生池记》,以追怀苏轼。
安国寺
地址: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
电话:0713—8359307 8983849
邮编:438000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