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灵应寺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灵应寺,民间俗称“倒座观音堂”,其始建年代已不可考(至少在明代),上世纪六十年代寺院佛像完全荒废殆尽,如今遗址尚存,仍然在勉强维持佛事活动。
息县灵应寺紧邻淮河北岸渡口,呈现出非常奇特的坐落方式:其建筑格局坐南朝北,主像观音菩萨也背南面北,是淮河流域第一座倒座观音道场。民间有俗谚云:“前有冲、背无靠、淮河围后腰”。所谓“前有冲”,是指观音堂的庙门正冲南大街,即南街大路的尽头正对观音堂庙门,这在传统风水观中无疑是“犯煞”的;大殿背后即是猛然陡沉的滩地,淮河稍微涨水即有淹没寺庙之虞,是为“背无靠”;上述两点道出观音堂的风水格局之险,但是古人偏偏选此地建庙,当有深意:一者迎面护佑北方的县城,二者镇住水患。息县倒座观音堂在淮岸县市中享有盛誉,民间有谣谚曰:“大水来了漫不过,淮河第一灵验庙。”“大水漫不过观音堂”至今仍为淮河流域的百姓津津乐道,而考之淮河水患志,处在淮河从中游向下游过度关键位置的息县,因为观音堂的护佑,虽然屡遭水灾,但是大水从来没有漫进县城,不能不说是个奇迹。2010年7月6日,当政府批准观音堂重建的文件签订时,主供观音石像曾睁眼微笑、大放光明,目睹诸信众叹为稀有!
当代息县籍的著名佛教学者李林博士曾有《题息县倒坐观音堂》曰:“三界十方尽法身,大千何处不观音?此堂此像偏倒坐,只为恁多南渡人!”面对观音堂破败不堪的景象,供职清华大学的李林博士毅然返乡出任息县佛教协会会长一职,并将自己二十多年收藏的佛教文物(其中仅宋元明清佛像近百尊、明清绢本佛画近二十幅)捐赠家乡,并发愿重修此庙,将其打造成集“修行圣地、慈善基地、文化阵地”于一体的佛教道场。
李林博士继承并发扬赵朴初先生的“人间佛教”理念,提倡“君子佛教”,即“以儒家的担当精神从事佛家的菩萨事业”,新的灵应寺将秉承“在服务中修行、在奉献中成就”的宗旨,设立念佛堂、往生堂、灵骨堂,以及信阳地区最大的安养院,以上设施对十方佛弟子免费开放,信众闻此无不欢喜踊跃。因寺院重建工程耗资甚巨,今特发出募化之请。宋司马光云:“积金欲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欲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仰望社会各界共襄盛举,筑福田基、耕福田海、共植菩提胜因。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