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五里源乡五里源村,由高僧稠禅师于南北朝时期北齐天保年间后段(556—559)创建,为百家岩寺的下院。
崇明寺建成后,因其位于修武县城去百家岩的必经之处,凡善男信女、文人骚客,慕名前往百家岩的,无不先到崇明寺或先礼佛,或作小憩,又因这里风景绝佳,由此崇明寺遂成一处名胜。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礼部侍郎何瑭撰写的《重修五里源崇明寺》碑记其“北负太行,东连百泉,西去海蟾宫里许,宫之前有泉涌出,下流寺侧,盖宁城(修武古称)之胜地也”。崇明寺在元至正年间(1341—1368)、明成化年间(1465—1487)、明嘉靖二年(1523年)均有修葺。据清道光《修武县志·寺观附》记载,百家岩寺曾一度倾废,其僧众皆居于五里源之崇明寺,可见当时崇明寺规模之盛。民国时期崇明寺尚有山门一间,东西廊庑各五间,中佛殿三间,大佛殿五间,另有钟楼一座、观音殿一间、东西配殿各五间,最后为僧房十一间。当地百姓传说,寺中大殿梁上虽然长年无人打扫,却从无积尘,为本寺一奇。此寺在日伪时期被彻底拆除,用于修建炮楼和碉堡。上世纪60年代初,五里源公社在原崇明寺的废址上修建了卫生院,古寺的碑刻也散落各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当地信众开始筹划重建崇明寺。90年代后期,信众集资购买了乡卫生院后院作为安放佛像之所,原碑刻文物也逐渐被找回。
崇明寺内存有唐代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呈八棱形,造型精美,所雕经文清晰可见 ,人物线条流畅,是修武县境内惟一保存完好的唐代石刻,对佛教史、社会史和艺术史研究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意义。还存有北宋鲁迁之诗碣、明清碑刻和造型独特的莲花盆香炉。
崇明寺西临通往云台山的云台大道,北接马坊泉和海蟾宫,东北邻李固浊鹿城和古汉山汉献帝禅陵,这里稻塍相连,水竹明秀,号称“豫北小江南”,为历代文人雅士流连忘返之地,现已成为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旅游线路上的一处重要人文景观。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