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焦作胜果寺简介_胜果寺开光_胜果寺历史

发布时间:2019-06-13 03:40:24作者:心经结缘网

胜果寺塔

  据旧志记载,胜果寺在县城南门内,初建于唐代,北宋绍圣年间重修,有殿宇寮舍七十二间,并建寺塔九层一座,即今天的胜果寺塔(又名宋塔)。胜果寺在民国时期仍然规模宏整,香火旺盛,为修武名刹,民称“南大寺”。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驻军为了加固城墙,拆用了胜果寺部分房屋的砖瓦,此后再未能修复,至文革时期被完全拆毁。虽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重建了大殿和东厢配殿,但规模和盛况已难和往昔相比。 
  胜果寺的创建年代并无明确记载,但人们从钱起的名作《登胜寺南楼雨中望严协律》,知道胜果寺在唐代就已有之。至赵宋绍圣年间,对胜果寺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按照道光本《修武县志》收录的《怀州修武县十方胜果寺记》的记载,这次重修,起始于绍圣三年(1096年)九月,竣工于次年四月,建成殿宇百余间,钟鼓楼及寺塔各一座。其后历代多有修葺,可查的有明代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至三十四年(1606年)的金妆殿像,清代康熙年间的一次重修(具体年代不详),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的重建钟楼。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修建则在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四门绅士倡率,合县信众捐资,将前后佛殿以及准提殿、钟鼓二楼大加补修,焕然一新。如今,殿宇非旧,钟鼓难闻,只有当日的寺塔还巍然矗立,似乎在昭示着胜果寺曾有的辉煌。此塔因寺院而得名胜果寺塔,又因它建于北宋,人们更习惯称它为宋塔。按照塔旁的文物保护碑介绍,塔身为砖木混合结构,呈八角形九级楼阁式,塔高26.15米,每层高度由下而上均匀递减,宽度逐层收敛,使整个外部轮廓呈抛物线形,各层檐下,均用仿木结构的斗拱装饰,使塔身外形优美玲珑。塔心室为六角形,攀登梯道不仅施于塔内,还沿塔身外壁进入相邻塔门,拾级登高,直达塔顶,顶端耸立一铁铸圆形塔尖。绕塔顶环行,可眺全城风光。2006年5月,此塔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武县胜果寺
  胜果寺塔位于修武县城西南隅。宋绍圣中建。砖塔七层。原有殿宇72间已废,唯塔独存  胜果寺塔。塔门东向,平面呈八角形,每边长3.1米,塔高26.15米。塔身每层高度自下而上均匀递减,宽度逐层收敛。各层檐下,均用枋木结构的斗拱装饰,玲珑壮观。塔心室为六角形,向上攀登的梯道,不仅施于塔内,还沿塔身外壁进入相邻塔门,拾级登高,直达塔顶。沿塔刹环行,可眺望全城景色。 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胜果寺塔既继承了唐代的建筑风格,又承托了宋代的建筑特征,在中原无论在何处近距离观塔,都给人以向对面倾斜的感觉。塔名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传这里是先有寺后有塔,唐代天宝年间,长安城内一口大铜钟被盗,有人企图北运献给安禄山,他们在孟津渡过了黄河后,行至修武县方庄时被唐兵截获,唐玄宗李隆基看到奏折,传下圣旨,将大钟留在当地,建立寺院,并御赐寺名"胜果寺"。胜果的含义有两个:一是佛教僧众修行的最高境界为胜果; 二是大铜钟乃唐兵截获的胜利果实。
  胜果寺塔每层檐下为砖砌仿木结构斗拱,檐上部在反叠涩层上下各角配以木质角梁,外挂风铎。塔刹为铁质,上铸八卦、日、月、龙、凤等图案和修塔铭文。塔心室呈六角形,顶部为平置的两块。在塔心室西壁外辟一门,内设上行梯道,由此向上登临,走出上层塔门,再沿塔身外壁左(右)行90度进入另一塔门,逐级攀登,直至塔顶,然后绕塔刹环行可眺望全城风光。
  站在胜果寺塔顶,放眼望去,整个城市风光尽收眼底.我们在此不仅能够感受到古迹带来的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也能感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勃勃生机,厚重的历史记忆和新兴的城市风光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胜果寺塔梯道不仅施于塔内,而且还沿塔身外壁进入相邻的塔门,这种建筑结构有别于中原地区的一般宋塔,对研究宋代砖塔的建筑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旅游信息
  最佳旅游时间
  年均气温为12.8~15.5°C。7月最热,月均气温为27~28°C;1月最冷,月均气温为-2~2°C。全省无霜期大致在190~230天之间,一般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年降水量从北到南大致在600~1200毫米之间。
  交通 
  焦作的旅游交通条件极为便利。焦作是河南省交通发达地区之一,焦新、焦枝、焦太铁路穿境而过,东接京广,南连陇海,北至太原;焦郑、焦晋高速公路和焦作黄河公路大桥与国道融汇贯通,与地方路网纵横交错,与省会郑州、中岳嵩山、古都开封、洛阳、山西晋城之间的行程均在百公里以内。


  胜果寺中的感德碑

  在胜果寺,靠寺院西墙摆放着一通无名碑,记叙光绪三年修武大灾,江苏绅士来修赈灾长达一年的本末,叙事详尽,但无撰文姓氏和立碑时间。询问胜果寺旁修武博物馆的负责人,得知此碑获于东门大街,修路时从地中挖出。据其文意,此碑内容未完,似另有一碑与此碑接续。因其立碑初衷为感恩江苏绅士,姑且名其为感德碑。碑文如下:

  感德碑

  光绪三年,豫大荒,人相食,在河北者修为剧。我两宫皇太后、后上轸念灾祲,发帑赈恤,并饬各丰省捐济,恩至渥也。时苏绅仰体皇衷,俯悯邻灾,绘刊“河南奇荒铁泪图”,广行劝募,得银四十四万两有奇,来豫助赈,河南北立赈局十余所。明年四月来我修,设局于东郭大王庙,即按户授票,每口八百,幼小减半之,极贫者酌增,次贫者量减,移日照票发钱,挨村轮给,恐其蹈藉也。于清苦儒寡及著实寒士,赒以数千,多至数十千不等,重吾道也。难童无依者,收局留养,爱如己子,选秀者延师使读;过幼者雇乳媪哺之,约五日来验。鬻子女者,又绘刊福幼、仳离二图,在籍另筹经费代为收赎,虽鬻极数百里,亦必遣介赎归,完骨肉、延嗣续也。有就食南省者,设传局于柳园、黑堽两渡,禀请宪谕,遣由此归,胥授以银,俾返复业、辑流亡也。卖田舍者,奉谕准赎,如有无力赎者,代偿其值,忧其食居无资也。时大疫,按症施以药石,死者施以棺,或助资使葬,又前之饿莩暴于野者,收瘞之,全孝思、除疠气也。秋七月,沁决老龙湾,治南尽成泽国,先即被水村庄计人授饼饵,嗣授以银,忧其乏水火也。迨九月,天作淫雨,沁复涨,并山水汇流,视七月有加焉,故赈如前法,且犹虑无衣褐者寒难卒岁,为典冬衣者收其票,赎还之。又岁终亲走荒村,遇冻馁莫支者,给以衣钱执照,使来局廩之。今年春于被水极重村庄犹深虑食无所出,仍填沟壑,故复赈之。是时,民被水旱疫疠死者约十有七,我朝二百余年灾未闻甚于此焉。其余不幸遭此鞠凶而得免于转死者,诸善绅力也。诸善绅于此総所费金可五万计,所历岁可一周,而早作夜思,不惮劳瘁,事巨细必躬亲,其所经营绥辑者,罔不委曲备至。然诸善绅犹谓天灾视人心为转移,救灾于已形之秋者,固应而弭灾于无形之际者,当有权衡也。爰逢朔望日,于城隍庙、待王镇两处亲讲乡约,复首捐千金,劝吾邑建立同善堂,使行各种善事,以迓天庥。噫!异矣!夫陈图以乞惠,开仓不待诏,或破家纾难,煮粥恤邻,古今来惓惓于灾黎者,原不乏人。然或者曰:“此有教养之责也,此有桑梓之情也。”而如诸善绅之不远千里来于修并无教养责、桑梓情,能如是之救灾,且欲弭灾者盖鲜矣!闻苏之先有范文正者,当为诸生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今诸善绅所为,即其志焉。他日策名天府,大展厥志,其造福于天下者,巨矣!当不止拯患吾豫吾修已也。抑吾豫吾修之食福于诸善绅者,亦岂有既哉?今将南归,吾邑人士感其德而不忘,共谋勒石,俾传不朽,嘱余记之。余倾心久,不避谫陋,因备述其协赈巅末之在我修如此,并书姓氏于左,为天下好善者劝。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