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西北约11公里处的太室山西麓,座东朝西,面对少林寺,背依气势巍巍的望都峰(因站立峰顶可眺望九朝古都洛阳而得名),北临秀丽多姿的子晋峰(因周灵王太子晋在此居住修道而取名),南有知崖万壑的少室山和碧波荡漾的少林水库。这里群山环绕,峰峦叠翠,林木葱郁,溪水萦回,宝塔点缀,景色清幽。寺前的登偃旅游公路南行1公里与207国道相连,交通方便。永泰寺是佛教禅宗传入中国后营建的第一座女僧寺院,还是我国现存始建年代最早的尼僧佛寺。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泰寺始建于北魏,原名明练寺,唐代易名永泰寺,金代更名永禅寺,元朝以后又复名永泰寺,变称永泰禅寺。也有人称永泰寺为永泰庵或永泰院的。那么,永泰寺名是怎么演变得来的呢?寺与庵与院的区别又是什么呢?
永泰寺名的演变与永泰公主祝发
北魏正光二年(521年),宣武帝元属的女儿永泰公主在中岳嵩山“出欲入道为尼”。其史孝明帝元诩便在子晋峰下的明练塔旁敕建一座尼寺,让妹妹永泰公主侍佛传法,并喜度官宦及平常百姓家的女子百余人为尼。因寺建在南朝梁武帝的女儿、中国佛教禅宗初祖达摩的四大弟子之一有练公主塔旁,故名明练寺。
永泰寺之名始见于唐中宗李显神龙二年(706年)七月廿五日,嵩岳寺都维那憎道莹上奏朝廷,说明练寺“依山带水,形胜幽栖,不假多工,便堪居住”。整修竣工后,因“天恩为永泰公主于前件,故伽蓝置寺一所,请以永泰为名,特望度僧二七人……”自此,明练寺从创建到易名永泰寺,共经历了185年。
金朝,永泰寺又更为永禅寺,是寺僧标榜自己是佛教禅宗正脉的一种表示。因北宋以后人们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佛教僧徒中也有言女僧人是“二僧”(含低人一等之意)之说,这是性别歧视的恶果。永泰寺尼僧把寺名改称永禅寺,当是对这种蕊欲偏见抗争的一种方式。金代永泰寺名僧均庵主圆寂后,其门徒为其建塔,塔铭即题为“嵩山永禅寺均庵主塔记”。
元、明以后,永禅寺又复称永泰寺。这一时期永泰寺尼僧世系也多依照少林寺自元代初年福裕开始的“70字辈”的顺序排名论辈。所以,此时永泰寺有的尼僧便自称永泰寺是少林寺下院,把永泰寺称为永泰院或永泰庵。尼僧圆寂后也归葬建塔于少林寺塔林。如元至正四年(1344年)永泰院主圆公死后,建塔于少林寺塔林,塔铭上就刻有“永泰院主圆公之塔”8字,现在墓塔犹存。
明、清时期,永泰院或永泰庵之名在碑碣、墓塔中再没有出现过,均以永泰寺或永泰禅寺之名沿用至今。
民间传说,佛教僧徒是“男僧住寺,女僧住庵”。受此影响,当地群众也多称永泰寺为永泰庵。其实,“男僧住寺,女僧住庵”这种说法是不对的。那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寺与庵都是佛教僧侣传法居住的活动场所。历史上的寺与庵,男、女僧人都可以居住,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之分。所谓“庵”,单从字面意思讲,是僧人居住的小寺庙。但在古代则是僧人对自己居住地方的谦虚说法,也就是说不论僧人的住的房屋有多么豪华或简陋,对外人说起来,均谦称为茅庵或划庵。久而久之,庵就形成一种固定的名称了。如嵩山地区的初祖庵、二祖庵、三祖庵、广慧庵等,历史上居住的都是男僧。所以说,“男僧住寺,女僧住庵”是没有根本的说法,仅是民间的一种俗称。
关于女僧人的称谓,民间俗称女僧人是尼姑。化教称已出家的女僧人为比丘尼;称信奉佛而未出家,也有法名的女弟子为优夷。《大唐中岳永泰寺碑》中说永泰公主“出俗入道为尼”,说永泰寺是“尼寺”。这说明在唐代永泰寺就已经是比较有名的尼寺了。
永泰寺在历史上先后有明练、永泰二位公主在此出家,其规格之高,在中国佛教史上也是首屈一指。封建社会,皇室的人出家侍佛屡见不鲜。如北周的皇后先后有10人,全部信仰佛教。其中出俗为尼者有6人,好武帝宇文邕的李丘后、宣帝宇文的朱皇后,静帝宇文衍的生母和宣帝的陈皇后、元皇后、尉迟皇后,也都相继走出皇宫,到寺院为尼。因明练、永泰二公主是高居万人之上的“皇室子女”,不需要在人面前谦称自己成住的寺院为草庵茅庵。永泰寺从始建到现在已有1480多年的历史,都是以“寺”自居,世代居住于此的传法僧人都是比丘尼。这在有关永泰寺的历史文献记载中写的清清楚楚。
凡来嵩山永泰寺参观的游人都要提了这么一个问题,永泰公主为什么要放弃宫廷生活而出家为尼呢?笔者综合有关永泰的史料,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种:其一是,为躲避朝廷内部尔虞我诈的斗争,明哲保身而出家为尼。据《魏书·明帝纪》载:“明帝以延昌四年(515年)正月即位,二月尊高氏为皇太后,已亥又尊胡充华为皇太妃。三月皇太后出俗为尼,徒御金塘。”永泰公主不知是否太后所生?“八月皇太妃为皇太后,临朝称制。至正光元年七月侍中元义刘腾矫皇太后诏以帝年已长,敬逊别宫,乃幽皇太后于别宫。”清王昶在《金石萃编》中说:“永泰公主入道为尼,史虽无可考。然观当时朝政,高太后之出俗与永泰公主为尼,都有不安于其朝政之缘故。”据此,当地群众演绎出永泰公主的母亲西宫娘娘陷害东宫娘娘,永泰公主看不惯母亲的奸佞行为,又无可奈何,毅然出家的民间故事。其二是,北魏时期佛教盛行,永泰公主深受佛教教义的影响而自愿出家为尼,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十二月费必兴撰《重建嵩山永泰寺碑记》载:“汉明帝听洛阳妇女阿潘等人出家,为中国女缁(女僧)之始”永泰公主为仿效古人,于下光二年(521年)“出俗为尼”。其三是,永泰公主奉敕出家。永泰公主的父亲宣武帝元恪、哥哥教明帝元诩都在嵩山建有离宫,经常从京都洛阳到嵩山游乐。永泰公主多次随同父、史到嵩山,被嵩岳幽美的环境和宁静的寺院生活所吸引,多次要求到嵩山出家,为满足妹妹的要求,孝明帝元诩特诏令为妹妹敕建明练寺兼度土庶女等。所以民间盛传,永泰公主出家后的起居丫环侍奉,朝夕为伴,生活费用完全由朝廷供给,连公主用的粉黛和胭脂,都是宫廷送来的。永奉公主也经常把自己用不完的钱粮赈济周围的百姓。因此,嵩山地区广大僧俗对泰公主十分崇敬和爱戴。
永泰寺因永泰公主出家而扬名。明代费必兴撰《重建嵩山永泰寺碑记》称,“永泰公主出家为尼是继达摩面壁、神光断臂得法”佛教禅宗中的三件大事,可与“五叶敷荣,千花竞秀与三花之树、五衢之禾相辉应”,“变千古不配矣”。因而历代有许多名人学士到此寻胜访古。
永泰寺重修记
我华夏山川之壮美,唯有五岳,五岳之雄之尊者,当举嵩山。嵩山居神州之中,采天地日月之精华,集山水 草木之灵秀,巍巍峨峨,坦坦荡荡,上接青天,下拥黄河,高高矗立于群山万壑之间。
昔嵩山威威赫赫,烈烈扬扬,四海莫不朝拜,八方莫不麇集,多少天子龙种也臣伏脚下。汉武则天,挥乾坤玉手则登峰造极,描锦乡青史乃叱咤风云。悠悠历史给巍巍中岳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察嵩山灵脉有三,一为山之首,一为山之腰,一为山之尾。尾者,乃西隅子晋峰、望都峰也。登高远眺,二峰如大鹏展翅,扶摇直上,搏击云天。又衔大河,傍少林,揽群山起舞,汇林涛作歌,氤氲神气充盈九重峰峦,云蒸霞蔚尽染一天秀色。是谓中原一绝景。
峰下卧有永泰寺,北魏始建,历经千年风雨。皇家三公主皆出家于此的史实,给这方净土平添了千古美谈和几多恩怨,几多禅悟,几多历史的沉思……
星沉斗移,沧桑变迁,永泰寺几经兴衰起落,最终被历史无情的风雨化为一片废墟,令人痛哉惜哉!
当千里沃野吐绿染翠,神州处处显露无限生机之时,当人类就要叩开21世纪门槛之际,永泰寺又迎来了她新的春天。屈女士仰政府扶掖,倾囊一投护文物,历经五载奔波辛劳,终将永泰寺恢复如初:暮鼓晨钟,飞檐鎏瓦,袅袅青烟,冉冉紫霞,深山密林中被湮没了一千多年的明珠又大放光华。
倘若留连永泰寺,一睹这断垣、残碑,古井、老树;一略那过眼云烟,宫闱幽怨,你或许会为“红尘”与“佛门”虽近在咫尺,相距却又是那么遥远而顿发感叹。你也许会为天之娇女也向往空门,厌恶喧嚣尘世更惊诧不已。呜呼,溯绵绵历史,览浩浩卷轶,怀古扶今,不仅使人油然而生领悟:这诡谲人世象一个奇妙的圆,无头尾,无长短,无厚薄,无贵贱;这迷离人生好像方形的古刹,唯旷静超度,唯平淡空无是魂灵,由此启迪众生去大彻大悟,并渐入至高至真的境界。
始于癸西年仲春的寺院重修,为昌盛地方经济写下了一页新美的文字,为“旅游立市”谱就了一曲恢弘的乐章。此举既造福桑梓,又造福黎民,斯地幸哉,斯民幸哉,国家幸哉!其乐融融,永光安泰,然然记之,以照后人。
交 通:乘大巴至登封8路车至永泰寺下车。
自驾游:1、沿郑少高速行驶至距少林寺2公里处按路标行驶。
2、从洛阳出发走洛少高速、207国道行至距少林寺2公里处按路标行驶。美食·住宿·购物 寺内有素斋馆,价位较低,菜品纯正,人气很旺。
明万历三十五年所立重建嵩山永泰寺碑
天王殿
中佛殿。殿旁是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大杨树
唐永泰寺塔 皇姑楼 寺内残留的碑刻石构件 永泰寺山门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