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云龙区东山寺
东山寺,位于徐州城东子房山西麓,始建于清道光初年。创始人为徐州接引庵住持僧定鉴法师。
清道光初年,彭城故黄河畔接引庵住持僧定鉴法师为避黄河洪涝,于是迁建子房山,名东山寺。
东山寺因在风景幽美的子房山,又有张良吹箫即“四面楚歌”散楚兵的传说,所以名闻遐迩,香火一度十分鼎盛,曾放过三壇大戒;康熙、乾隆南下,曾驾临此寺,现留有乾隆御碑一方。
后逐步发展为一处拥有大雄宝殿,罗汉堂、斋堂、寮房、磨坊,僧人练功场、建碑的四进院落。
解放后,因年久失修,最后一任住持精密老和尚,被迫离开寺院,其大弟子东宽留守寺院,此后寺院改成“遣送站”,乐宽和尚还俗,死后葬于庙后,今其墓还在山上,文革期间,整个寺院遭灭顶之灾,荡然无存。
1997年,徐州普渡庵因城市建设需要拆迁,异地重建于东山寺原庙址。经普渡庵住持常惠法师同意,普渡庵去原名,以东山寺名之。
现东山寺坐东朝西,正对徐州火车站,庙后有张良铜像屹立在鸡鸣谭前,旁有天瀑飞流直下。寺内建有大雄宝殿、三圣殿、地藏殿、天王殿、子房殿、碧霞元君殿、钟楼、鼓楼、藏经楼、斋堂、餐厅、会客室等。
东山寺现为尼众道场,有尼僧3人,住持为宏音法师。
徐州市子房山东山寺历史传承
子房山位于徐州城东,古曰鸡鸣山从汉至今一直被正名的子房山是汉代大臣张良的字”子房”命名的。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不是军事家,不是政治家。只有肯干舍的干,干到底的精神。他自知能力有限,必须借助他人的能力,大量的吸收人才,遇到贵族出身的张良,两人一见如故。刘邦每到关键时刻必向张良发问”我该怎麽办,把张良拜为师长,每每言听计从,而张良已出事的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只求事业的成功。刘邦每次与项羽正面交锋是屡战屡败,并屡败屡战,再刘邦项羽,韩信军力相等的时候,刘邦采用了张良的计谋,以封地动员韩信,英布。彭越的三方力量,九里山下十面埋伏,子房山上四面楚歌,逼迫项羽垓下霸王卸甲,最后乌江自刎,促成刘邦登上帝位,而这次的楚汉决战的总指挥大帐就设在徐州城东鸡鸣山上。
在公元(581年)子房山上建崇圣寺,梁武帝时(公元546年)请来印度译师真谛译出<摄大乘论>而开创了摄论。真谛的弟子法泰是摄论大师,盛名良代其徒靖嵩在新城崇圣寺宣讲<摄论>颇为桌著而轰动一时,他专门对比小乘,阐发大乘义理尤对愈伽形派观点予以弘扬声名远播,造成南北寺院僧人来徐州必到崇圣寺挂单膜拜而形成习惯,后来崇圣寺几经兴毁,再在 遗址上建寺时,把崇圣寺叫白了音改叫东政寺。徐州历代战争频繁寺庙已荡然无存。
清道光初年故黄河畔接引庵住持僧定鉴法师为避洪涝于是山建庙,名为东山接引律院,与兴化寺,太平寺并称三大十方丛林。
城中普渡庵始建于明朝,名籍七十二庵,位处繁华闹市。丙子年仲夏,因建金融商贸中心,主持僧常惠师率众僧 欣然卜地重修,随迁庵于子房山东山寺旧址,复名为东山寺。
新寺依山而距,林掩云拥,进瞰彭城风貌,远眺灵山鹫峰,崇台延阁,琉瓦眩目,殿宇巍然,飞檐斗拱,高峰永夜,金铎和鸣,玉雕三世佛慈悯庄严,僧众和合,芸芸众生礼佛览景,妄念顿息神怡心宁。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