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寺位于泰兴黄桥镇东,又名东寺庙。始建于北宋天圣四年(1026),迄今已近千年历史。附近还有关帝庙、药王庙、城隍庙、都天宫、火帝庙等庙宇建筑,遥相呼应,形成一体,煞有气势,其中以东寺庙最为著名。
福慧寺原有殿堂五进,厢房若干,大小佛像过百尊。大殿宏伟壮观,佛像高大庄严。正如泰州顾寄南老先生在《黄桥东寺庙》中所述:
东寺庙是黄桥人的骄傲。走南闯北,到过苏州西园的人说西园大雄宝殿的格式同黄桥一样,但整整小了一壳;到过杭州灵隐寺的人也说,想不到全国闻名的大庙,三尊大佛还不如我们东寺庙塑得传神。
从面临繁华的东大街的庙门向后,依次为天王殿、观音殿、罗汉堂、大雄宝殿、藏经楼。罗汉堂正中的弥勒佛两侧对联为: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五进之中,最高最大的为“大雄宝殿”。殿内高大的石坛上三尊大佛威严而坐,顶上大鹏展翅,传说曾下凡身化岳飞。大鹏翅羽尽力张扬,是护法,还是显示佛法无边,众说纷纭。两侧十八罗汉,或卧,或立,或痴,或嗔,形态各异。绕过佛坛向后为赤脚观音,观音手持净瓶,脚下踩着鳌鱼。人们说,如果不是观音踩着,让鳌鱼翻身,就要地动山摇。两侧又是一副对联:
问大师为何背向
叹世人不早回头
幽默而风趣,读之耐人寻味,有幡然醒悟之感。
中轴殿之外,另有偏殿、僧房若干。庙舍鳞次栉比,宏伟壮观。院中古柏森森,银杏耸天。巨钟一口,钟声可达十里。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被称作中国的保尔的吴运铎曾在此造过枪械弹药,他在《把一切献给党》这本书中,对福慧寺有过美好的回忆。
数百年来,福慧寺香火旺盛,闻名遐迩,曾被百姓赞誉为“苏北第一古刹”。国家一级编剧刘鹏春先生曾写过《乡愁是一座东寺庙》的文章。该文章中说道:“乡愁是一座东寺庙,故乡在庙门里,游子在庙门外。”东寺庙恰然成了作者心中故乡的象征。
文革期间,福慧寺遭受了灭顶之灾。大雄宝殿被拆建成影剧院,仅有罗汉堂五间房屋幸存下来。岁月沧桑,斗转星移,时光并没有抹去人们对福慧寺的梦縈眷念之情。为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满足人们的信教要求,同时也为了挖掘文化遗产,开发旅游资源, 泰州市人民政府于2000年7月正式批复,修建福慧寺,并报江苏省人民政府备案。
如今,天王殿、新建福慧寺广场、牌坊等已经修复。为保留遗迹原貌,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殿内整体结构保持完好,并塑四大天王、弥勒、韦陀等佛像。大雄宝殿也已修复完成。该殿由中国对外园林建筑苏州公司承建。重建的大雄宝殿高14.1米,建筑面积325平方米,全部为砖木结构,四根木柱直径为68厘米,高8.8米。殿宇之高大,设计之精巧,木构件的规格在江苏省内首屈一指。大殿的三尊大佛净高为3.3米,加上佛台、莲花座、背光,总高度为8.5米。后殿内的海岛观音高4米,大殿两侧彩塑十八罗汉及文殊、普贤佛像,栩栩如生。
2001年1月15日,在为大雄宝殿奠基时,出土了福慧寺唐代时的八瓣莲花石文物。形状为等边八角形柱状体,重约150公斤,直径43公分,高34.5公分,上下中心各有直径23公分、高1公分的凸面,似榫头模样,八角石每面宽17.5公分,镌满文字。石上刻有人名计186个,其中女子61人,重名者9人。女弟子中有杜五娘、丁十二娘、秦州娘等。此石柱应是经幢底部奠基之物。经幢是一种刻有佛号或经咒的石柱子,形似小宝塔。按石上刻的咸通十一年(870)十一月二日的日期来看,此石距今已有1130多年历史。它的出土也向人们显示了福慧寺的深厚文化底蕴。
福慧寺
地址:泰州市泰兴县黄桥镇
电话:0523—7222888
邮编:225411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