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泛涟漪、长流不息的城市河北岸,座落着一座仿明代建筑阅,格的寺院——圆通禅寺。
圆通禅寺原为晚清“明志佛堂”。传说,清官员淮安吴中堂复修运河水利工程时,发现此地埋下的一块石碑,碑上刻有“拆到此地拆不得”的训诫,告之家人,其夫人吴氏笃信佛教,念佛明志,遂于此地修建明志佛堂。
圆通禅寺名不仅取意佛理,更包含着对宝应佛教盛行的历史追忆。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曾这样描述过宝应:“离开淮安府,……走了一天路程,当夜幕降临时,来到一个名宝应州的大城镇。居民信奉佛教,对死者实行火葬”。沧海桑田,胜迹烟灭。1990年,经扬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定名为圆通禅寺,保留旧称,以资纪念。
圆通禅寺座北朝南,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三进殿堂,前小后大,布局严谨。在殿堂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建有山门、弥勒菩萨殿(又称韦驮殿)、阿弥陀佛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东西两侧则有玉佛殿、观音菩萨殿、地藏菩萨殿、客堂等。前后殿堂之间种植了荷花、翠竹、腊梅、琼花和枇杷树,整个寺院清净、朴素、庄严。每当法会,寺院每个角落都可让香客、游人同受法雨滋润。
山门八字墙,漏空脊,层次分明,拱型大门上方“圆通禅寺”四个大字饱满通灵,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生前题写。赵朴初夫人陈邦织,老家住在宝应县城朱家巷。按当地风俗,“女婿如半子”,赵朴初先生算是半个宝应人,当家乡的统战部门领导找到赵老时,他欣然应允挥就。
从山门进入寺院,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前殿。
大雄宝殿的正中是释迦牟尼装金佛像,佛体神圣庄严,神态慈祥端庄,仿佛正时时处处关切着所有向他膜拜的人们。佛龛呈六角状,六根木雕龙柱工艺精湛,佛龛的顶部站立着伸展巨翅的灵鹫。灵鹫山俗称灵山,因山上多灵鹫而得名。传说释迦牟尼当年就在灵山传经布道。大雄宝殿两侧没有像一般寺院那样矗立十八尊罗汉法身塑像,而是供奉竹禅大师题跋书画十八尊罗汉像的浙江天童寺“照画石刻’’拓片。照画石刻拓片十八尊罗汉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当今汉传佛教中十分罕见。
藏经楼位于大雄宝殿西侧,藏有日本版《大正藏》十箧一百部,为寺院“镇殿之宝”。《大正藏》系台湾弥勒内院宽裕法师所赠,由明波法师(现宝应宁国寺住持)、慧明法师(现上海静安寺住持)从上海龙华古寺护驾迎回圆通禅寺,是宝应佛教界近代第一部藏经。
现在,圆通禅寺晨钟暮鼓,早晚功课;人烟凑结,香气氤氲。这里曾接待过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众多僧客、游人,成为宝应佛教对外开放的重点场所之一。
圆通禅寺
地址: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水门桥46号
电话: 0514-8283082 0514-8289279
邮编: 225800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