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抚州市寿昌寺简介_寿昌寺开光_寿昌寺历史

发布时间:2019-06-13 10:06:11作者:心经结缘网

 黎川县洵口镇寿昌寺
  在洵口镇东南二里下寨村香炉峰下,有一座名扬中外的唐代古刹——寿昌寺。寿昌禅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3)由高僧泉南桂琛筹资兴建,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系佛教“曹洞宗”的古刹。 
  寿昌禅寺风景优美。香炉峰翠屏叠嶂,溪水自南向北,迂回其前。古时寿昌禅寺四周古树参天,绿荫如盖,上方常有泉飞,四时疑雨,洞壑幽峭,夏亦生寒。倘或皓月当空,佛池印月,岩壁倒影,景色更佳。这是一群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综合艺术体。整个禅寺线条流畅舒朗,造型灵动婉丽,凸现了唐式建筑的风采神韵,生动地再现了盛唐风韵与大唐雄风,弥散出天人合一的人文底蕴。 
  千年胜迹,必有与之相随的千年吟咏,寿昌禅寺历代诗人墨客题咏甚多,尤以清代署名烟霞散人在寺前“养生池”畔即兴题的回文诗最为别致,诗的全文是:“花开菊白桂争妍,好景留人宜晚天,霞落潭中波漾影,沙笼树色月笼烟。”这首诗据说经过折合取舍可演绎出一百首诗来,例如倒念“烟笼月色树笼烟,影漾波中潭落霞,天晚宜人留景好,妍争桂白菊开花”亦是一首好诗。
  寿昌禅寺还是佛教曹洞宗的重要法寺。曹洞宗是南派禅宗影响最大的五大分支之一。曹洞宗自唐大中年间(850)由高僧良价在江西省宜丰县洞山普利寺创建以来,曾一度衰落。元末明初,曹洞宗二十五世法嗣常忠禅师,发愿为中兴曹洞宗弘法修道,他隐于新城(今黎川)廪山,潜修20年,悟透禅机,了明大道,传二十六世法嗣于无明大师,无明大师承传法嗣后,初住持宝方禅寺,后游历海内名山大川古寺,参禅悟道,返回黎川住持寿昌禅寺。
  无明禅师虽是行道高僧,但并非不问世事,平时更像一个交游广泛的诗人。因为禅师一生为修建宝方禅寺、寿昌禅寺而四处募捐,故需与当时一些达官贵人、富裕士绅,多有周旋。又因久负盛名,诗文播于神州,当时许多社会贤达,诗人墨客,都慕名前来相交,谈诗论禅,相互唱和,往往使文人、缙绅折服。


  寿昌寺——位于洵口镇香炉山村附近。包括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堂、僧众宿舍、膳房及斋堂等,总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这里青山环立,阡陌纵横,风景十分优美,它与福山寺、妙法寺构成黎川三大佛教胜地。    寿昌禅寺始建於唐咸通年间(西元八六○年),时名为永居院,占地六十馀亩。据史料记载,寿昌寺原共有十八个佛殿,前有寿昌桥、青烛岩,後有明眼井,四周古塔林立,有的洁白如雪,亮如明镜。发展至明、清时最为兴盛。寺院中心建筑大雄宝殿,内供三尊大佛,均高两丈有馀,四大金刚各高一丈多,其他佛像无数,仅罗汉殿的阿罗汉就超过五百尊。大殿前的香炉大过脸盆,炉身缠有「双龙献珠」,金银铜铁四种合金铸造的大锺直径两米多,钟声响亮,馀音五里之外亦觉清晰。寺内两尊石和尚像,神采飞扬,栩栩如生。沈香楼的观音坐像用风火铜铸成,重量六百多斤,另一尊石观音身高一丈多,殿前十多座石碑各高一丈有馀,其中两座缠龙晶莹美玉石碑是宋朝治平皇帝和明朝洪武皇帝御赐。  
  据史料记载,寿昌寺在历史上受过几次帝王的敕封。宋朝治平皇帝和明朝洪武皇帝的皇后均到过寿昌寺作寿,治平帝把本寺原名永居院敕赐为寿昌院之後,洪武帝又把寿昌院敕赐为今名——寿昌寺(一直使用至今),并敕建沈香楼。在封建社会,只有帝王居所方可建此名楼。此二帝还各赐一丈多高的玉石碑一座,以示皇恩浩荡。寿昌寺在当时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在这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历代高僧辈出,僧侣过千,成佛作祖者甚多,佛法曾远传至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如福建省福州鼓山涌泉寺是本寺圣明经祖师的徒弟元贤禅师所开创,涌泉寺至今还保留寿昌堂,更珍贵的还有寿昌语录纪经板,共有一百多块,一直保存在鼓山。而今所有曹洞宗派系,都是寿昌禅寺诞生的。
  至清末明初,由於社会混乱,战火蔓延,世风日下,寿昌寺从鼎盛走向衰弱,寺内建筑大面积遭到破坏,一座金壁辉煌的名寺变成一座荒庙。新中国成立後,经各方努力,在过去的废墟上重建了大雄宝殿等建筑,但由於受财力的限制,寺院规模远不及以前。後受「文革」的冲击,寿昌寺又陷於千疮百孔,一片凋零。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後,寿昌寺与全国各个宗教场所一样重新有了生机。一九八八年,黎川县政府将寿昌寺列为重点开放寺庙,并在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全国各地特别是福建省福州市一些庙宇及当地政府、信众的大力支持下,於一九九五年进行了大修,新盖了大雄宝殿、天王殿、念佛寺、会客室、客房、厨房,并修通了一条五公里的通往当地政府的水泥路,投资一百六十多万元。
  现任住持空妙法师,佛缘广结,为寿昌寺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深得当地佛教徒的敬仰。一九九六年十月黎川县佛教协会成立之时,被一致公举为佛教协会会长。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