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切更寺、“切更尔寺”,藏语称“和日贡特却扎西林”,意为“和日妙乘吉祥洲”。位于县治西北90公里处,在今和日乡政府所在地南2公里的智合加。该寺为宁玛派寺院,早年为帐房寺。约在清道光十一年(1831),该寺第一世德尔敦(意为掘藏师)活佛德钦卓多在和日部落头人昂钦的支持下,于宁秀卧杰额顿浪山始建土房寺。此后,第二世德尔敦· 牟盘噶瓦罗哲(1862年生)扩建经堂,塑立佛像,彩绘壁画,并建立扎仓,开讲经说法之制,寺院有了较大发展,寺僧多达 300余人。第三世德尔敦·晋美桑俄合丹增(亦云晋美桑杰丹增, 1893年生)时期,鉴于寺院饮水困难并遭抢劫等原因,迁寺于现址。第四世德尔敦·晋美鄂赛,同仁隆务庄人,1935年生,现任泽库县政协副主席。
规模
据泽库县委统战部1955年统计,当时和日寺有佛堂2座34 间,僧舍312间,佛塔2座,住寺僧人120余人,包括寺院塔哇,共104户340人(其中男150人,女190人),马112匹,牛 786头,羊2073只。住寺活佛除德尔敦仓,尚有德仲才郎(1943年生,和日红科部落头人哇加之侄)、晋美索南(1920一1958,为德仲才郎之兄,曾任黄南州政协副主席)、罗加仓(1913一1958,和日红科部落人)、完玛仓(1929年生,和日红科部落人,现任巴滩牧场保管)、参巴朱古仓(1938年生,和日拉仓部落人,现住本寺)、俄合洛(1931年生,和日伊吾乎部落头人加洛之子)等。该寺大经堂于1958年拆毁,1981年批准开放后重建15间,并建昂欠1座9间,僧舍15院45间,现有寺僧45人。寺院香火来源主要为原和日四部落,分布在和日、宁秀等地。
特色
和日寺的藏戏和石经墙闻名遐迩。藏戏以《松赞干布》最为出名。石经墙高3米,长200多米,全由刻有经文的石板砌成。经文内容主要为《甘珠尔》、《丹珠尔》和《大般若经》,约2亿字。经石上并镌刻有大小佛像、图案、佛教故事画等2000余幅,字体清晰工整,绘画精美舒展,皆为不可多得的石刻艺术品,被誉为“世界石书奇观”。石经的刻写工作在德尔敦和罗加仓活佛主持下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由寺僧和雇佣寺外艺人雕刻,据说平均每日50人工作, 20年乃成。石经墙在1958年和“文革”期间受到一些破坏,近年来经修复补刻,已恢复原貌。
和日寺,亦称“切更寺”,“切更尔寺”,藏语称“和日贡特却扎西林”, 意为“和日妙乘吉祥洲”。位于青海省泽库县西北90公里处,在今和日乡政府所在地南二公里的智合加。
和日寺属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早年该寺为帐房寺,约在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该寺第一世德尔敦(意为掘藏师)活佛德钦卓多在和日部落头人昂钦的支持下,于宁秀卧杰额顿浪山,始建土房寺。此后,第二世德尔敦·牟盘噶瓦罗哲扩建经堂,塑立佛像,彩绘壁画,并建立扎仓,讲经弘法。自此寺院发展迅速,寺僧达三百余人。第三世德尔敦·晋美桑俄合丹增时期,鉴于寺院饮水困难及遭劫掠等原因,迁寺于今址。第四世德尔敦·晋音鄂赛,在80年代任泽库县政协副主席。
1955年,该寺主要建筑有佛堂二座,佛塔二座,僧家一百二十余人。住寺活佛除德尔敦仓,尚有德仲才郎、晋美索南、罗加仓、完玛仓、参巴朱古仓、俄合仓等。1958年,该寺大工经堂拆毁。1981年批准开放后,在四川德尔敦等主持下进行重建,香火重兴。现该寺主要建筑有大经堂、莲花生大师殿、石经墙等。塔16座,其中以菩提塔最有价值,约建于19世纪中期。该寺供于塔内。藏有《甘珠尔》、《丹珠尔》等佛经一千二百余部。
和日寺的藏战和石经墙闻名遐迩。其藏战以《松赞干布》最为出名。石经墙可谓该寺镇寺之宝,高三米,长二多米,全由刻有经文的的石板砌成。经文的石板砌成。经文内容主要为《甘珠尔》、《丹珠尔》、《大般若经》等。共约二亿字。经石上并镌刻有大小佛像图案、佛教故事图二千余幅,字迹清晰工整,绘画精美悦目,皆为不可多得的石刻艺术品,被誉为“世界石书奇观”。石经墙的刻写工作始于本世纪30年代,在德尔敦和罗加仓活佛主持下,由寺僧和雇佣艺人雕刻,据说平均每日50人工作,历二十年乃成。石经墙在1958年和“文革”期间受到部分破坏。80年代进行了修复补刻,现已恢复原貌。
和日寺寺主晋美鄂赛活佛。青海省同仁县人,曾任青海省泽库县政协副主席;青海省佛教协会理事。于1997年圆寂,享年60岁。
青海省泽库县和日乡和日寺
邮编:811400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