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真静书岩
真静书岩,乃古定远县八景之一,位于武胜县城南25公里的真静乡六村七社的河边梁子,小地名又叫燕子岩。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宣统及民国的六部县志,都对书岩作了详细记载,评价极高。在道光年间的《续定远县志》中记有:“岩在县东26里(旧治中心镇),环岩里许皆石壁,镌前哲各体字以百数,俱阔数尺,若唐李阳冰、宋司马光、李元庚,或楷或隶或篆,各极其妙。”整个书岩平面呈长方形,长210米,高7米左右。岩有陡有缓,镌有从南宋到清朝的楷、行、草、篆、隶各体字600余个。临岩一望,字体不同,大小各异,有的苍劲有力,有的圆滑流利,有的俊秀雅致,美不胜收。
从前,游人来书岩游览,最先看到的是镌刻在石壁上的行书“游岩路”和“蓬莱”这五个大字,可不知何时,这几个字被当地的农民采石修房子所毁了。现在,游人最先看到的是隐刻在陡峭岩壁上的“进德修业,惩忿窒欲”八个大字,每字约0.80米见方,为篆刻,字体苍劲有力,俊秀雅丽。向前走约30步,壁上篆有“道山”二字,是唐宣州当涂令李阳冰手迹,气势豪迈,赫赫醒目,为李元庚翻刻。邻近有“惟肖”二字,但已被岁月的风雨所剥蚀,显得模糊不清。再向前行,有武功苏唐卿所写“竹鹤”篆书,也为李元唐所刻;其工细的书法与精湛的画艺相融合,即象字又象画,看上去顿感竹影摇曳,似鹤伫立,栩栩如生,韵味无穷。“蒙泉凤台”篆书,目前仅存“蒙泉”二字,后面二字想必早已随风而逝了。“登金台,上玉门,攀龙鳞,附凤翼”十二字为楷体,清晰可读,字字如螟目挥拳,魁梧稳健的金刚。
在书岩的中段,有一石室,深约4米,宽约3米,高约2.5米,中有直径1米的园形井,水从石罅中泻出,涓涓入井中,四时不竭,清冽可饮。人们把这个石室叫做“神仙洞”。洞旁镌刻“忠孝慈爱”四字,为道光乙酉冬(1849年)定远县令陆玑手笔;洞上方有楷书“仇池”二字,35厘米见方,隐约可认;洞右侧平行的石壁上,有“龙门凤台”四个楷体大字,大概指的就是这个“神仙洞”吧。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现在的书岩,因地处川渝交界的偏辟之地,游人稀少。但在古代,那却是另一番景象,因为书岩是当时县内仅有的几个旅游名胜,加之地处通往合川的的交通要道上,因此来此游玩的人可谓骆驿不绝。公元1239年,也就是南宋嘉熙三年正月初七那一天,有一个叫吴春帆的人,邀约起他的一群兄弟伙,兴致勃勃地来此郊游。兴致所至,这帮名不见经传的兄弟伙,你一言,他一句,咬文嚼字,沉呤半晌,终于煞费苦心地弄出了四首五言诗,又花了些银子,叫人刻在了书岩上。全诗入下:
邀来僧更隐,访胜共争趋。日与人皆七,山存道不孤。
云烟嘘壁烂,翰墨擘窠枯。仰止舒怀抱,天开好画图。
共入神仙洞,神仙洞不讹。包罗天池小,阅历古今多。
柳弄梅含笑,莺鸣燕乍过。山泉煮敬好,闲啜意如何。
宾皆夸凤穴,我独羡龙门。文社人虽杳,书岩迹尚存。
烟迷千数雨,犬吠几家村。留得光芒在,千秋仰少温。
行乐与民同,乡庄布惠风。野田春水足,山径晓云蒙。
马度桃林外,牛闲草圃中。归途观夜景,渔火满江红。
不能不说,这几首诗倒也写得清丽灵秀,书法雕刻也流畅娴熟。但这些诗与字能否和书岩上的其它字比肩呢?那就只能任由后人评说了。769年过去了,这些诗与字早已成为书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这一点来说,吴春帆们的愿望倒是达到了。
在书岩崖壁上,有一岩洞,洞旁有“社池”二字,字径高宽为1.5乘1.5米,深深地镌刻在石壁上,笔力遒劲,非常壮观,是书岩中最大的字。攀附而上,渐得平地。有“书岩”二字,为颜体楷书,约1.5米见方,笔力劲拔,精美严谨。从这里折而朝南,壁上显现枝叶雕花,岩壁大半脱落,传说是卧虎浮雕。再住前行,有“富寿康宁”四个楷体字,字径1.5米见方,挺拔遒劲。转向东南方,是深刻石壁的蹯龙浮雕,展爪欲飞,栩栩如生。在书岩中,最有名气的字是宋朝宰相司马光的“思无邪,公生明”六个隶书字,字宽0.35米,高0.50米,为李元庚于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镌刻,距今已有805年的历史,是书岩最为久远的珍品之一。
整个书岩,虽字体各异,大小不同,但大都出自书法名家之手,且镌刻技术娴熟,线条纤劲有力,艺术价值极高。为保护书岩的珍贵字迹,清嘉庆十三年,重庆府定远县正堂沈远标,曾在书岩立碑,上刻保护书岩的文告:照得书岩为定邑胜迹,理宜保护,以壮观瞻,不得稍有损坏……倘再有前项无赖游民及乞丐人等歇宿岩洞,毁坏古仙人字迹……许该地主及约保人等立即扭禀赴县,以凭尽法惩治,决不姑宽,各凛遵勿违。特示!
1981年,武胜县人民政府将书岩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书岩镌刻碑记。1982年2月18日,县政府又作出保护书岩的三项新决定,并通告全县。现在书岩已经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经沧桑的书岩,静静地散发着历史文化的幽香,它绮丽壮观,恢弘豪迈,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不仅是武胜古代书法艺术的一大展示之地,也是广安乃至整个川东北地区的一大艺术宝库。自古以来,一直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文人墨客前来瞻仰、品评、鉴赏,并留下了许多赞美的诗篇。今天的人们徜徉在书岩下,品读着先人们留下的艺术珍品,无不为之而感动、陶醉。希望这一艺术瑰宝,不要再遭到人为的破坏,大家一起来珍惜它、保护它,让这一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名胜古迹,香飘千秋,光照永远。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