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金桥寺
自贡金桥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仙市镇新和街,面依釜溪河,先后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805)和清咸丰末年(1862),总面积一万余平方米,属汉传佛教寺庙。
金桥寺以她庄严的雄姿和慈悲的玉颜吸引着千万的游人和众多的信教居士到此地旅游观光,请经念佛,是蜀中大地不可多得的佛教道场。该寺以独到的建筑布局,奇异的风格被八方香客赞叹不已。大雄宝殿及观音殿四周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红墙青瓦,塑鳌飞角,雄伟壮观,殿堂内雕刻有十二生肖像和各种人物生动精美,栩栩如生。
如今的金桥寺,依山傍水,并与星罗棋布的仙市文化古镇名胜 斑阑景点浑然一体,正笑迎八方香客和游人到此地虔诚念佛观光。
在仙市古镇,最能集中体现盐商文化的宫庙有五座,即南华宫、天上宫、川主庙、湖广庙、江西庙。现在,川主庙、湖广庙已经被拆,灰飞湮灭,消失得无有影踪,只能从镇上老年人一知半解的口中模模糊糊的略知一二;五座宫庙现在比较完整保留下来的只有天上宫和金桥寺两座,从这仅存的两座庙的名字便可想像出,当年各路盐商汇聚仙市、竞相风流的繁荣与辉煌。
古镇上的广东会馆即金桥寺建于清咸丰末年(1862年),是自贡盐运昌盛时广东籍盐商修建的以凝聚乡情为纽带的同乡会馆,由于馆内供奉的是出生于广东南海新兴的“禅宗六祖”慧能和尚,所以称为南华宫,1958年改称金桥寺。南华宫占地1284平方米,建筑面积1416平方米,坐落在半边街的山脊上,庙宇中轴线与半边街和釜溪河垂直,俯视釜溪,蔚为壮观。
南华宫的香火鼎盛了百年之后,随着釜溪河盐运的逐渐衰落,南华宫也就渐次荒疏衰败了。解放后至2000年,南华宫这段时期被挪作政府的办公用房,里面供奉的佛像在“破四旧”时被当作“四旧”毁坏。1992年,仙市被省政府批准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古镇后,当时的富顺县政府为了进一步打造这一历史文化名镇,提升古镇的文化品位,让更多的人了解仙市、走进仙市,2000年乡政府搬出南华宫,重塑佛像,恢复南华宫的旧貌,续传香火,满足广大游客烧香拜佛的精神文化需求。
南华宫被称作金桥寺,时间较短,根据走访,其说有二:一说1958年大跃进时,当时在公社坐镇的书记看到了郭沫若老先生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诗歌“三面红旗迎风飘,人民公社是金桥”,顿悟,于是大笔一挥就把“南华宫”更名为“金桥寺”;一说是2000年乡政府搬出所改。但就从宫内钟楼里悬吊着的那一口1999年铸造、上有“金桥寺”三个大字的铁质大钟,以及郭老先生的“人民公社是金桥”来看,南华宫被改叫金桥寺,第一种说法的可信度要高些。
进入金桥寺,从半边街或顺着河边的古盐道经山门皆可达。建筑精美的金桥寺融庙宇和民居一体,有门厅、戏楼、疏楼、院坝和大殿、耳房、钟楼等三级分布,起伏开合,层次分明,布局协调。当年,院坝既是集贸市场,又是过往行人的通道,通过两侧疏楼下的门洞与半边街相通,街、市相融,不仅扩大了街道的容量,又很好地调节了赶场的人流,精巧独到的构思,令人惊叹。一条小街穿寺而过,让人分不清是街市还是佛寺,使得这座寺庙有了极为罕见的生活气息,也使得仙市的街市生活多了几分幽淡、超凡之气。
寺内的大雄宝殿,威严肃穆、高大雄伟,雕梁画栋,色彩斑斓,飞裙翘角与屋脊上的宝鼎交相辉映。沿级级石阶而上,那高高的门槛不知道是划出佛家与世人的界限,还是暗示要遁入空门、修身养性的艰难。
大殿内香火连绵,前来烧香拜佛的香客虔诚地跪拜在观音足下,为家人、朋友、自己祈福许愿。特别是每年的农历3月19、6月19和9月19,在传说佛主一年要过三个生日之时,来此进香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以求平安。每当清晨,早起的僧人撞起大钟,低沉的钟声传遍大街小巷,回荡在古镇的上空,经久不绝。
寺庙高大的山门俯瞰釜溪河。山门上方悬挂一匾额,上书“金桥寺”三个大字。字体隽秀,浑厚饱满,兼有汉碑雄劲和晋唐俊骨,刚劲幽雅;笔力豪迈凝重、雄奇奔放,纵横捭阖,展现一种萧散旷达的意境与格调,古雅之气扑面而来。据说,字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大名鼎鼎的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所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人墨迹,百年古刹,金桥寺现在已成为人们了解佛教文化不可多得的一个景点,为古镇增添了一抹灿烂的光辉。
地 址:自贡市沿滩区仙市镇新河街34号
邮 编:
电 话:0813-7980575
主要负责人:释庆悟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