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爬岩寺庙,据历史记载是原古寺石壁保留下来菩萨和石刻,乾隆43年春来此记载,字迹现在还保存清楚,收租地60多担,石壁游人赞扬的词句,可以证明手爬岩确实有庙,并且是个雄伟壮观的寺庙,泸州市文物局也来查看考证了文物资料记载。
解放后破除迷信,僧人还俗,寺庙被拆毁。1980年信众自发筹资恢复原样,1995初年来僧人后,按国家宗教政策1995年政府依法登记,并于1996年建立了寺院管理小组,管理小组由5人组成,同时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
地 址:龙马潭区特新兴镇沟头村12社
邮 编:
电 话:0830-3788515
主要负责人:彭柏华
泸州手爬岩寺
龙马潭区特兴镇沟头村临江悬崖石壁上,有清乾隆年间,依岩半而筑的摩崖古刹——手爬岩寺。
古寺在长100米,距江岸高30米处的石岩半中,凿有千手千眼观音造像,有释迦佛座像三尊,还有文殊普贤菩萨像,也有天公天母像,镇江王爷,四大天王一一依次列于释迦佛、观音大士左右,每窟造像一尊、两尊、三尊不等,以凹岩外而造像。佛像头上是川江古老的纤夫踩出来的挣滩小道,因绝壁无路,纤夫请石匠在岩半壁上挖有手爬、手扣的窝,脚下是羊肠小道,纤夫们身背纤搭布,拉着缆船上水的竹纤藤,一个跟着一个,一步紧跟一步,双手抠住岩上石窝,冒着一不小心便迭入岩下老虎滩的危险,齐心合力把中盐棒大船拉上滩。这儿是下水船到泸州城,小市水淹土地,王爷庙码头必经之路,纤夫和船工称这儿手爬岩。
2010年4月9日,为撰写《泸州寺庙》一书,在2003年11月23日与三多同往手爬岩采风作文的背景下又去采访。
这条古老的川江纤道已经消逝得影无踪,这岩下险滩恶水,早已被航道人训服。这千百年的拉滩号子,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封存……
唯岩存庙立。从龙溪河大桥往左行,一条石板路上行,左弯右拐约三里许就到了摩崖古刹手爬岩。岩下是“成自泸赤”高速路段上正在建设的手爬岩——黄舣长江大桥,岩下已矗立十六个钢筋水泥墩,工地上一片繁忙,临时渡口的装载船来回于江面。手爬岩下建桥工人告诉我,明年这坐大桥就会横跨江上。
谁也没想到,昔日冷清的手爬岩,一夜之间成为沸腾的工地。
谁也没想到,千百年的川江古纤道,在2009年改写了历史,岩上的菩萨不语。
手爬岩之行,笔者的发现和见闻不得不让人心灵震叹!
大千世界,众生芸芸。大江东去,逝者如千夫。而千事万物在变,在发展,在向前。在历史长河中总是书写更辉煌、更壮丽的画卷。
据寺中摩崖石刻和岩半造像石刻记,可以初步认为,手爬岩寺建于康熙年间。笔者先后多次揽胜古寺,多有笔记。2010年4月9日,再次去访摩崖古寺,在信士刘华嘉、陈兴友的指点下,笔者对寺历史、文化和遗存、遗迹作勘查,又有重大发现:
一是古寺岩半石窟造像释迦佛三生坐莲台石刻下,有“大清乾隆戊戌岁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七月十八日”,有信士二位施主捐资造像的浅线条造像碑记石刻。
二是寺中信男善女在古寺岩下长江边老虎滩下发现,4尊石佛坐像,每尊高1.2米,佛像为天王神尊,其中一尊天王像身后有字,为“乾隆癸印岁天王”即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观音会朝,信士塑像为祀。
三是岩头200米处发现乾隆癸丑岁,即乾隆五十八年四月二十七徐母李孺人墓碑,其五世同堂皆与手爬岩寺结下佛缘,捐以功德,纳以香火。子徐宠又名哲,为康熙贡生。子孙皆为国学、官员,是城中望族,故对手爬岩寺一直资助。
四是古刹依岩小路上行数十步,有“清故僧上应下禅墓”就在寺左侧,登岩顶小路一侧。
五是岩壁上石勒“手爬崖”作者,为桐兴石坝上张氏裔孙张玮所书。石壁上旧有名士题刻,因风雨剥蚀,多不辨字迹了。今石岩上仅存诗一首。
为张氏女婿,乾隆五十四年已酉科举人老爷汤佑光所题:
“古寺历来唤手爬,登临揽胜乐天涯。
重重紫阁巢新垒,霭霭丹岩住旧鸦。
佛殿尘埃风清扫,僧房面江待客差。
凭拦远望长江船,绘得江山第一家。”
泸州木帮主尹铁藩和袍哥五爷刘树铭二位老先生告诉笔者,手抓岩寺是泸州大河帮、小河帮船帮打会修建,每年六月六要在庙中办会,祭龙王、拜镇江王爷,求菩萨保佑水上人家平安。手爬岩下是险滩急流,上下水船经过时有船打烂(失吉)。这儿是水上船拉纤最险处,于是就在岩上抠了石窝,纤夫抠住石窝,拼命拉纤而上,岩上至今还有纤藤勒岩的印子,见证了泸州水运历史。
后来张氏三重堂受到朝廷封赏,不仅在城中修建了三座牌坊(三牌坊街),而且于乾隆年间出钱培修手爬岩寺,子孙张玮好书法,便在纤道右侧石岩上大书“手爬崖”三个大字,每字三尺见方,二百多年来摩崖石刻保存完好。
手爬岩寺经批准开放后,信众慕名而改,纷纷捐资培修古刹,山门新修为寺增辉,摩岩石佛像皆已穿金上彩,晨钟暮鼓为川江航运人祈福平安,为善男信女益寿延年,颂经消灾……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