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泸州同心寺简介_同心寺开光_同心寺历史

发布时间:2019-06-13 01:37:23作者:心经结缘网

同心寺原名先农堂寺,始建于明朝,毁于20世纪50年代,占地约4亩左右。原先农堂寺尊神挂牌,先农之神,以及数尊木雕菩萨现尚存于同心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6年,由当地信教群众恢复修建,并开展宗教活动。1998年经区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为开放宗教活动场所,并聘请了释宗立法师到寺庙任住持。1999年建立了寺院管委会和各项管理制度。为了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同心寺同先农四社签订了协议,先农四社已将原先农堂寺土地归还于同心寺,从此开始了规范化修建。
  目前,同心寺修建已基本完成,巍巍大殿,雄伟壮观,飞檐翘角,挺拔自然。大殿塑像,千姿百态,塑像逼真,妙像庄严。两块照壁,亦显气魄,上下衬托,层次分明,说法堂,六根云龙柱,祥和真兆,颇有独特,堂内字画,充满禅机,上面栏杆,图像新颖,典故切贴,文化内涵,耐人韵味。天王殿,“智慧人生,西方极乐,六道轮回,不坠地狱”十六个字嵌塑飞檐翘角,颇有造诣,是修学的好向导。天王殿门前坝子,石雕栏杆,颇具古姿古色韵味。斋堂:油画大狮佛,雄壮威武,相继祥和,文人墨客,留恋往返,结合圣地,盛世流转,深受各界人士赞叹。川南地区罕见,前无古人,气度不凡,别具风格。众所周知的奇特寺庙。

  地 址: 纳溪区永宁街道永宁安社区
  电 话:0830-4250704
  主要负责人:释宗立


  泸州同心寺
  纳溪县旧志云,清至民国年间,境内有大小寺庙140余座,多为明清两朝所建。而无论佛象的寺庙,还是道家的观、宫、阁、堂,还是儒家的文庙、孔子庙,虽多、虽大、虽壮观,但不及城中永宁街上的先农堂,供奉的先农之神的人间香火旺。
  地方史记载,先农堂建于明初洪武年间,重修于明正德、嘉靖、万历三个皇帝之时。清康熙帝信佛,推崇神农、黄帝,倡天下以耕读为本,述耕种之利,五谷丰而天下宁,衣食足而国泰民安,于是先农堂又再次扩建,其时大殿巍巍,神像雄伟,佛台壮观,寺宇飞檐画栋,黄墙绿瓦,蔚为气派。
  纳溪是个农业大区,又以竹木为大宗产品。岩上人家以广种树木,守猎为生,永宁河岸人家岁以鱼樵,舟楫载运为业。千百年来,以三皇五帝为祖宗,轩辕皇帝一统天下之后,为百姓发明了穿衣服、蒸谷为饭,伐木筑室,皮囊作舟,竹木扎筏,制作车桥,教民织布,制陶器、工具,又创造了文字,使用货币,市有商贾而通汇天下……
  纳溪先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子孙繁衍,百业兴顺。宋元之际长达34年之久的战乱之后,朱元璋建立了明王朝,诏告天下,安居乐业,重振家道。时为泸州道尹吴登启发布《招民榜文示》:“泸州江之南北皆沃土草丰,种五谷而积千仓而盈百室,鸡犬桑麻之日在于勤,士农工商各人有业,乡村城市无地不春也!”于是四乡八村外出逃难之人纷纷返回家园,又开始了男耕女织、耕读为家的田园日子。
  到了明永乐年间,天下太平盛世之期,城中乡绅倡修神农堂,供奉轩辕皇帝神像,不忘农耕之本,桑麻兴家,并将皇帝碑记立于庙堂正中,上书:
  “耕者不侵畔,渔者不争岸,抵市不预,价市不开,鄙商旅之人相让以财,外户不闭,是谓大同。”
  “常理天下十五年,忧念黎民庶之不理,端聪明,进智力,以营百姓”。
  “是时,庶民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无羡欲之心,邻国相望,鸡犬相闻,至老死不相往来。”
  而另一块碑上记:“耕父推畔,道不拾遣,而城廓不闲,从保命而不夭,岁时熟而亡凶,天地休通,五行期化,故风雨时节,而日月精明……”
  两通碑记为炎帝神农、轩辕黄帝功德而歌而咏,一时间传为佳话、美谈。
  沧海桑田,改朝换代,人间祥瑞,国泰民安。进入世纪之交,纳溪神农堂又迎来了好时机。1976年,信士将先农之神像修复存于同心寺,1998年,先农堂庙产归宗教部门,于是释宗立任住持后,又重建寺庙、大殿、天王殿,说法堂焕然一新。殿堂中云龙抱柱气象万千,寺壁字画充满禅机,天王殿飞檐鳌角上有:“智慧人生,西方极乐,六道轮回,不坠地狱”十六个字,劝人从善向佛。厢房、斋堂彩绘祥和,引人深省,风格别具。
  因佛教“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说”的教义与儒家“三纲、五常”,道家长生之术,同受朝廷的庇护。三教合一,三教同心,故将先农寺改名为同心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