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泸州卧佛寺简介_卧佛寺开光_卧佛寺历史

发布时间:2019-06-13 01:40:51作者:心经结缘网

 太伏镇卧佛寺是我镇唯一经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始建于明万历四年(民国元年),距今100年左右历史。解放前是一路边小庙,几经沉浮,香火不旺,但延绵不绝。1992年太伏撤区并乡建镇后,镇区面积扩大,居住人口增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教群众的增多,观音岩逐渐发展壮大,但场地所限,不能满足群众宗教活动的需要。于2002年扩建大雄宝殿至黄荆庙,经教民和信教群众的共同努力,现卧佛寺占地1200㎡,供奉有:观音、佛祖、地藏、地母、睡佛、韦佗、玉皇大帝、送子观音、月老等七十多尊佛像,已形成观音岩和黄荆庙合二为一的宗教活动场所,统称为卧佛寺。卧佛寺现有固定资产200余万元,皈依佛教教民40多人,信教群众3000余人,每年开展大小宗教活动10余次,活动经费均由信教群众募捐进行,基本做到收支平衡后约有节余。
  1995年10月经泸县民宗办批准开放,并依法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1996年建立了寺院管理小组和各项管理制度。管理小组人员7人,有皈依教徒50余人。该寺能严格按民族宗教政策依法有序开展活动,建寺至今尚未发现有损社会稳定的其他事件。

  地 址: 泸县太伏镇街村3社 
  邮 编:646100 
  电 话:0830-6310428 
  主要负责人:李官珍

  泸县卧佛寺
  泸县(州)民国年前就有十大乡。地方史载,太伏早在清雍正七年(1729年为十大乡之凤仪乡太平场。凤仪、凤凰来仪,典故出《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王氏族谱》载,"予思我父讳九,母雷氏,亦历风尘跋涉之苦,先由河南地随祖讳久禄于洪武元年(1368年)戊申岁十月内,至湖广麻城县孝感乡复阳村居住,新旧未满三年,奉旨入蜀,填籍四川,落叶凤仪太平堡"。
  有凭可据。清光绪二十九年为凤仪乡太平堡、宣统二年为泸州城下十一乡之凤仪太平场。民国二十三年为太平镇,辖太平场,白云场,新路场,伏龙场,五里场。民国二十六年时,将五里场、伏龙场(雷劈石)划归太平场,为安抚耆老、乡绅恋故园之乡情,把乡名改为太伏乡,取太平场一字,取伏龙场一字,合为太伏,"太伏"名始于此,存于今。笔者2010年10月5日上午专程去太伏镇寻找古迹,追寻古场失落的文明。偶然间,在老街五圣宫左侧,发现一石门,门额上书刻:"中华民国泸县太伏乡选民代表大会十六年元月。"门坊有一对联:"四境风清人自乐;一天晴放客初来"。可见古场之名早在1927年1月时也称太伏乡了,为后人考究太伏来历提供了佐证。
  年过古稀的太伏人李栋华先生告诉笔者,清康乾年间,凤仪乡今太伏叫太平堡(寨),四周有寨门,一条大街,几条巷子,其中大寨门口有一石碑,上书刻"得胜凯旋",人称"得胜碑"。碑文记录的是军民保境与张献忠部作战而获大胜,太平堡由此远近闻名。后来,乡绅们倡修五圣宫、黄金庙、观音阁三座庙宇。场外还有三座大庙,西林寺、东林寺、毗卢寺。特别是东林寺,修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6年)的古刹,藏经极丰,盖于全县。每逢天旱之年,场内场外六大寺庙僧众与善男信女,各地村民设坛祈雨,盛况空前,而每求雨不超三日,必降甘露而民喜相告。东林寺成为太伏和周边五里、白云、新路、伏龙民众的宗教活动中心。
  卧佛寺负责人李光珍回忆说,今卧佛寺大雄宝殿址为古刹黄金庙,黄金庙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重修于民国元年(1912年),由杜胡氏捐资购一千年黄荆大树为庙梁,庙落成取名黄金庙,而这棵千年黄荆树的头则为石马黄金寺作大梁。今大雄宝殿大梁保存完好,有联曰:"殿宇重辉喜众生沓来信能自善;人心悟宗宏法而后诚可通神。"
  "梵语禅心嶙嶙山石点头悟;晨钟暮鼓片片天花坠地香。"
  此联出自泸州书法家余安中先生之手,为庙堂平添了几多文化色彩。殿堂上三世佛,每尊高约10米,庄严、彩绘、蔚为壮观。左右是十八罗汉,后是观音、文殊、普贤。庙堂宏大,宝盖高耸,挑梁画栋,红墙绿瓦。廊上有永垂不朽功德碑,记录了重修卧佛寺始末。
  84岁的杨德英是位一心向佛,劝人众善的居士。她在回龙湾的观音阁热情地为我介绍:太平场上有杜家是大绅粮,早年与人打赌一个要修木老虎寨,一人要修太平场,结果杜家实力雄厚,又有人做官,于是在太平堡内修起太平场。他家在仙人岩上住,行人过客进出场都要从岩下过,他母亲是个善人,便出资在岩下建造了观音像,文殊和普贤像,后来又在岩上造大佛像卧佛像,为庙取了个名叫观音阁。
  山门上有联云:遥望彩云渺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方知明绕空空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鱼口吐真气顽石点头翻贝叶;
  鹿宫呈旧貌慈光耀眼坠天花。
  摩岩像前也有二联:佛卧悬岩晓谕行人须勒马;寺临绝壁庄严塑像倚迥龙。
  善恶昭彰劝人行善休行恶;神心磊落数年信神须信心。
  走太伏、访庙问道,颇有收获。五圣宫内古建筑保存完好,佛台前的石刻莲花,佛画栩栩如生,庙堂的横梁上书有"皇图永固,帝道遐昌"八个大字。另外殿梁上书有住持和尚姓名、徒子徒孙名号。据考五圣宫为清乾隆五十五年建,道光、咸丰年又重建,民国元年又添山门殿,今梁上有文字可考,实乃古镇之一大标志性建筑。观音阁为清道光元年(1821年)时凿的摩崖佛像也是古镇历史文化实物,应加以保护。
  一个地方,文化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所以文化、历史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驱动力。寻访太伏古镇的寺宇,考查历史文化,无一不闪烁光彩。历史、文化无声地展示着古镇的本色和魅力,古镇的人文地理、文化传统、民风民俗是软实力,最长足发展的最具价值的资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