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发布时间:2019-06-13 02:37:20作者:心经结缘网

  

  中岩寺位于青神县城南10公里的岷江东岸。
  中岩古寺,辟于晋,建于唐,兴于宋。古为川西南地区重要的佛教圣地,是十八罗汉之第五罗汉诺巨罗尊者道场。
  中岩寺分三岩。旧时三寺各有寺,在下岩临岷江者为下寺,入山约两公里处在中岩主峰半山者为中寺,其上又约一公里环绕石笋山峰者为上寺。
  下寺,依岩临江,以其建等造于“慈姥矶”头,旧即称“慈姥庙”。
  中寺,位于中岩主峰“慈姥峰”之半山。旧名“景德禅院”。
  上寺。又名垂拱寺。始建于唐末。相传有龙听僧讲经于此,由是建寺。

  地 址:青神县瑞峰镇中岩村
  邮 编:620460
  电 话:028—38853058
  主要负责人:释性明

  前不久,青神县因一句“青神,苏东坡初恋的地方”的宣传语,受到媒体的一些非难,其实,这句话只是客观地陈述了一件历史轶事,并没有哗众取宠。因为苏东坡确实是在青神县的中岩寺“唤鱼联姻”娶到了他的第一位夫人王弗。
  中岩寺位于青神县东南9公里的瑞峰镇中岩村,傍岷江东岸,分上、中、下三寺,统称中岩寺。始创于东晋,彰显于唐、宋的古中岩,早期为著名佛教圣地,传说是十六罗汉之第五罗汉诺巨那尊者的道场,其佛法弘大,古与峨眉山齐名。“岩壑胜景,不减峨山”,有“先游中岩,后游峨山”之说。在诺巨那之前,中岩被称为慈姥山。明代僧人园睿《中岩山碑记》说:“中岩在诺巨那开创之前,旧名玉泉岩,本为慈姥夫人显迹之地。所以又称慈姥山、慈姥岩或慈姥矾。作为尊者道场之后,始逐步形成今名。”下图是中岩寺导游图。
  中岩寺区域面积26平方公里,游程10华里,顶峰慈姥岩海拔高度为616米。千古中岩,钟灵毓秀,人文精萃。被范成大誉为“西川林泉最佳处”,陆游赞为“川南第一山”。
  中岩三寺,各有特色。
  下寺建造于“慈姥矶”头,所以旧名慈姥庙,唐建,古有正三殿、侧两台、前三房等佛堂、僧舍。由于过去临江曾有“水月楼”牌坊,故又称为水月楼。据说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就是在这里写下的。下图是下寺全景。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下寺前临江一棵婆娑的高大榕树,隔江相望,对面是思蒙河口上的“瑞草桥”,那里是苏东坡外家、岳家的居地。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现在下寺主要由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组成,是1985年后重建。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这位身穿甲胄,手持琵琶,慈悲为怀,保佑众生,护持国土的持国天王,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只是不知有多少世人能听懂他弹奏的梵音。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大雄宝殿供奉横三世佛:药师佛、释迦牟尼和阿弥陀佛。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从下寺左侧的石级小径,可缓步登山。穿过这座“名山后绣”的砖石牌坊,行约百余步,便见一弯碧潭,这就是“唤鱼池”。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唤鱼池清澈见底,澄潭一泓,为慈姥龙之窟宅,潭畔石壁百仞,立而微俯,水出岩下,莫知深浅,世称“龙湫”。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人拍手潭上,池中游鱼听掌声而出。史载,1051年,苏东坡负笈求学于中岩书院王方门下,三载后,因题“唤鱼池”名,王方器才,以爱女王弗妻之,时年苏东坡19岁,王弗芳龄16,留下了“唤鱼联姻”的千古佳话。下图是博友眉山阿静拍的。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池畔苏东坡、王弗塑像,为1987年所立。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悬壁上留有众多古人题刻,最醒目的是“唤鱼池”三字,书法潇洒飘逸,刻工精细传神,传为东坡青年时代的手迹。旁刻历代文人题辞,清代诗云:唤鱼自昔羡坡公,今古虽殊兴致同。我到池边还拍手,风流未分让髯公。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唤鱼池左壁,凿有经幢三座,造于唐咸通元年(860年)。三座经幢的四周,刻有佛号“佛顶尊胜陀罗尼幢”和佛经。居中一座经幢的正面,刻有“咸通元年(公元860)九月二十二日何偕无兄弟拾中岩院基界至此。黑水孔为界题”,这局石刻是唐懿宗李漼(cuǐ)年间的遗产,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经幢旁有篆刻“中嵓(岩)”二字,字大一米有余,题款“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三日河南邵伯温书”。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石壁中间,竖刻有明虞怀忠的题字:与造物游,可惜已斑驳陆离。
  石壁右下方,还有观士音菩萨像3龛,其中的着农妇装提篮观音摩岩造像,世所少见。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唤鱼桥畔,修竹林中,是一座六角重檐的“唤鱼亭”。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沿着舒缓的红石道上行,不久就看到这座“中岩胜境”坊。这是下寺与中寺的分界处。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中岩胜境”坊道旁上下,有两座“猫猫石”,是古人利用两块巨石雕塑成的两只石虎,一上一下,称为上山虎、下山虎。北宋年间,因中、下两寺僧人为争香火而械斗,告官县衙,糊涂县官说两寺不和乃两只”神虎“相克,令毁虎求和,众僧循言先击毁上山虎,正在捣毁下山虎时,恰遇苏东坡经过,他力劝众僧明辨是非,这才留下了无头无股的下山虎。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往前,道路左边是一道石门,自然天成。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再往前,可见路旁有一座小亭——接引亭,这里是千佛长廊入口处。接引亭正面峭壁间,是接引佛的造像。他左手微卷胸前,持有佛珠一颗,右手垂直,掌心示众。佛家语:“引接化度”化教众生而济度也。“接引佛“的造型,即含“引接化度”之真谛。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从接引亭起,在三华里长的道路左方的危岩绝壁上,密布着许多唐宋两代的摩岩造像。《蜀中名胜记》云:“馋岩为百千万亿佛,如恒河沙数。”即指这一带摩岩造像之多。一九八二年六月,四川省文物普查工作组临场鉴定,中岩全山除幸存的石刻一百零九局外,尚有佛龛四十八座,大小佛像二千四百九十二尊。这些佛像集中分布在牛头洞、罗汉岩、卧佛窟、仙人床、玉泉岩等处。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牛头洞,又称“牛头窍”,洞口高4.6米,宽7.2米,洞额刻有“牛头一窍”四字。洞径前大后小,似牛窍半开,因名牛头洞,又因洞形弯曲似牛角而名牛角洞。洞口有赵公明雕像,两侧排列十六罗汉,亦称财神洞、罗汉洞。

  据传唐诺巨那尊者创建中岩道场,募化归途经潼洲府(今三台市)牛头山寺,寺主僧牛头禅师为之治病,别时诺巨那尊者赠木钥匙给牛头禅师,并说:“他日厄会,访我于中岩寺后山巨石处。”日后,牛头山寺佛额明珠被盗,府令限期还珠于佛额,牛头禅师持匙至中岩后山,以匙扣巨石,石裂为三峰,见到诺巨那,在诺巨那的帮助下向偷盗佛珠的海神索回佛珠。临去,诺巨那指引牛头寺僧进入此洞,嘱其闭目,助以法力,须臾即将他送达牛头山寺。从此,诺巨那与牛头寺主僧即借此洞常相往来,共创中岩佛教道场。最后均圆寂于中岩山上,遗体葬于“宝瓶峰”之后“诺巨那龛”中。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有赫察院(名瀛,字天雄,河南人)来此询僧曰:闻此窍通潼川府,汝试之乎?僧曰:通圣不通凡,赫闻对异之。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由牛头洞前行,即罗汉岩。由此而去,直至玉泉岩,逶迤数里,为中岩“梵宫法象”聚集地,古称“千佛长廊”。岩壁上下,密布摩岩佛像,大小完缺共计2000余尊,多为唐宋造型。法界庄严,神态各异,风格古朴,技艺精湛。虽然大多毁于动乱,但“菩萨不在神灵在”,仍不失其辉煌壮观。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这是第四龛三大佛及八十二小佛造像。龛高350厘米,宽800厘米,深150厘米,三大佛跏趺式莲座居中,八十二小佛分列上下左右,上一台分左右共26尊,二台22尊,第三、第四台各17尊。除第一台左角处一立式小佛完好外,其余均遍体鳞伤。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这是第六龛释迦牟尼及二弟子、二菩萨造像。龛高580厘米,宽590厘米,深440厘米。释迦牟尼跏趺式莲座居中,头高100厘米,胸厚100厘米,佛像与莲座共高530厘米,面慈,鼻隆,额阔,眼大,眉长,耳垂,罗衣袈裟宽敞轻柔,线条明快。二弟子、二菩萨分立左右,其形体遭毁几尽,现已恢复。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这是卧佛窟造像,位于千佛长廊半山腰,就岩凿龛。龛高340厘米,宽710厘米,深200厘米。龛内正中造一佛二菩萨像,居中佛像为全跏趺式莲座,左右二菩萨,手持法器。龛内右侧一佛乘孔雀,头颅已殁;左侧“涅槃变”一局,释迦牟尼向右侧卧,右手枕头,左手持飞天,瞑目凝神,甚为安祥。此外,龛内壁还造有小佛群像109尊,大多风化。只是有的造像在岩下看不见。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千佛长廊左侧危岩绝壁间,窟内有一石,如床,床面凹形似仙人曾卧,故名仙人床。相传唐代高僧无尽禅师常居此岩入定参禅,后成正果坐化。《蜀中名胜记》卷十二载:“悬崖峭壁,上刻千佛,岩覆如屋,上有仙卧之迹。”仙人床岩壁造像计有3龛,可惜不易登临亲见。

  千佛长廊尽头,是玉泉岩。岩窟长21.2米,宽11米,高12米,岩覆如屋,额题“羲画开光”四字,意谓“伏羲氏画八卦”时即已光昭日月而巍然屹立了。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玉泉“泉出岩之东西,两石龙吞吐之,喷若溅珠,殊可爱。”有太极、双龙二池。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蜀中名胜记》称:“岩之半,为流杯池,一曰太极池”。其形制按《易》学“太极图”凿造而成。宋代大文学家黄山谷(又名庭坚)当年客居青神3个月,曾屡被邀游中岩,每于玉泉岩汲水瀹(yuè,煮)茗,赏景抒怀,并自况行呤《玉泉铭》,笔走刊石以纪胜。之后,历代文人雅士慕而效仿,相约来此煮茗行乐,流杯吟咏,抒怀言志,勒石留念,故岩间碑林丛立,琳琅满目。今碑刻大多散失。但“玉泉”依旧,“太极池”尚存,依然中岩一大景观。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这是黄庭坚题刻的“玉泉”。“玉泉”二字约斗大,笔力遒劲,左下刻“山谷老人书”5字。黄山谷当年就在此处与诗友“流杯吟诗”。明代兵部尚书郭子章《三岩》诗云:松号石峡龙吟雨,茶煮玉泉鹤避烟。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窟内有不少摩岩造像与雕塑,其中,“巡城图”(牛车人物浮雕),造型为一辆大轱辘车载一佛持杖全跏趺式于莲座上,一夫执鞭驱牛行驶,两旁有数人簇拥,形若祈祷,故又有“黎民求佛去灾图”之称。规格为100×96×32(厘米)。浮雕下幸存跋文一局,虽已风化模糊,从拓片中尚能辨别“求佛、去灾”之记述。1982年,四川省文物普查工作组认为此局造像的结构风格,在全省唐代造型的浮雕中,尚属罕见。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走完千佛长廊,跨过双龙桥,登上百余步石级,便上到中寺。

  走完千佛长廊,跨过双龙桥,登上百余步石级,便上到中岩寺的中寺。
  中寺位于中岩山之主峰——慈姥峰,古为景德禅院。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在这座主峰上的五台阶,原造有山门殿、天王殿、藏经楼、药师佛殿及十数幢殿院、楼堂、斋舍、亭榭,巍峨庄严,金碧辉煌,规模形制为中岩上、中、下三寺之冠,历代香火鼎盛,享誉川西南,可惜后来尽毁。现景“景德禅院”石坊和和千手观音殿建于1985年,“景德禅院”四字为赵朴初手书。下图是千手观音殿。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转过中寺,在中岩至上岩的道旁,巨石嶙峋,密布宋、明遗刻。石下有一小石桥横卧溪壑之上,名“虎桥”,桥头为仙人伏虎之处,称作“伏虎台”。《四川通志》与《蜀中名胜记》均载:“唐,无尽禅师伏虎于石笋下,所谓伏虎台也。”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巨石左方角落处,雕塑着一只蜷卧而驯服的小石虎,壁间有余青野(明代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青神县人余子俊之子)题刻“伏虎”与“无尽堂”两局,字迹完整明晰。“正德辛未”是1511年。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相传,唐代无尽禅师于“仙人床”上静心参佛,一日,正当夕阳西下,山中香火渐稀,游人纷纷下山之际,突然风撼丛林,周天阴霾乍起,幽壑中虎啸大作,夹带小孩呼救之声。禅师睁目而视,但见石笋峰下,一只斑斓猛虎正追扑两名小童,状甚危急。禅师急忙打动佛号,一声“阿弥陀佛”,飞身直下,弹指飞起巨石,将虎降伏,救出小童。后人因此名桥、名地,雕塑小虎,以资纪念。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这“中岩”二字乃南宋政和(1111年—1118年十月,是宋徽宗赵佶的年号)年间高陵李时题书,是书法佳品。据说,旁刻的“致和癸巳孟夏初吉”是“咸丰八年”(1858)信女彭妙仙重修时的误刻,因为“致和”无“癸已”,“政和”才有“癸已”纪年。

  转过伏虎台,抬头蓦然可见“石笋峰”。灵石三峰拔地而起,争傲山巅。《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载:“中岩山半,三石突起,其形类笋。范成大《吴船录》云:(三座石笋峰)前二峰,后一岩,如品字。前二峰之间容一行。至中峰之下,有石室,诺巨那庵也。”“傍有“宝瓶峰’数百尺,上侈下缩,真一古壶,亦甚奇怪。”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相传牛头禅师就是在这里以木匙扣石,峰裂为三,见到诺巨那并请尊者帮助追回被盗佛珠的。苏轼诗云:额上明珠已露机,那堪圣佛放头低。洞门不是无人锁,这锁还须这钥匙。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古来,峰壁上嵌刻诗碑颇多,或题峻立云霄,或题玉柱插汉,均为宋明名笔。这“文峰鼎峙”四字是清朝眉山知州金一凤题写的。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唐朝时,环绕三峰建有中岩上寺,佛刹号为“垂拱寺”。古来,正殿寺壁以巨石砌成并代之佛座,上坐铜佛十六尊,为上寺镇庙之宝。正殿前有讲经台,谓之“身心了了,了了心身”。两侧有讲经僧院数通。旁边的“宝瓶峰”上侈下缩。正殿后中岩顶峰山腰,镌有“翠微”两个大字,峰即以为名,峰上原有“翠微亭”、“玉皇楼”,造型如同八卦,均为古中岩之胜迹。下图是宝瓶峰。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现在,原有上寺的庙宇已不复存在,只有这残破的棚屋里还供奉着残破的佛像。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在“古中岩”石笋峰上,有一局富有历史意义的摩岩题刻:“大明正德改元,贼臣刘瑾乱政,予以执金吾官,退位还乡。瑾伏诛。辛未(1511),予奉召还朝,摩崖大书,时同游者,同年太守从恩,同贡士杨旦,同志沈崇、僧通开、圆禧侍砚。青神余寘(zhì )书。牧伯毒时芳刻石。”这局题刻的题写者余寘是余子俊之孙,是青神县明代正德年间人,被当时的宦官刘瑾专权迫害罢职回乡。刘瑾伏罪受诛后,余寘奉召还朝复职“执金吾”(大概是京都的卫戍司令长官),这局题刻是明代中期“皇权、宦权、阁权”尖锐冲突的历史缩影。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站在“古中岩”石笋峰的露天观景台,环顾四周,前是慈姥峰与玉泉岩、仙人床、卧佛窟,迤逦不断的苍壁丹岩;左是峡溪以西的丹梯峰峦横亘;右是宝瓶峰与东坡读书楼;后是诺讵罗尊者受享香火的开山祖师墓,所有灵岩胜景尽收眼底。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在翠微峰上,还有诺讵罗尊者石龛,依岩镂空凿成,从古至今,人称这座石龛为“开山祖师墓”,乃诺讵罗尊者与牛头寺主僧圆寂中岩后的“藏身塔”。石龛似为唐石室的造型,经明代重修,整个石龛及大小塔造型别致,雕刻精美。据说,诺讵那是唐代高僧,俗名罗尧远,四川省青神县人,佛教中的第五罗汉,被尊为中岩和雁荡的开山祖师。清齐召南《温州府志》:“雁荡山禅化祖师,姓罗氏名尧远,蜀之眉州青神县人。居中岩山,有三峰鼎立如笋,旁一峰如宝瓶,岩帕奇峭,林木森蔚,诺矩那道场也。……蜀之中岩,温之雁荡名重天下,自尊者始也。”下图是网络图片——诺讵罗尊者石龛。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从石笋峰至唤鱼池,现在新修了一条2200多米的涧道。涧道蜿蜒曲折,迂回于溪流两侧。两旁青峰对峙,岩壑幽深。沿途竹树青翠,山花烂漫,流泉响石,小桥亭榭,融自然野幽之奇,独成一景。人行其间,唯“与造物游”。
  此正如明人侯廷佩《中岩山月》诗中所写:“水澈年年月照时,岩头树影入清溪。古今多少舟人易,独有青山影不移。”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眉山市中岩寺简介_中岩寺开光_中岩寺历史


  中岩寺
  地址: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中崖山
  电话:
  邮编:620460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