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成都市近慈寺简介_近慈寺开光_近慈寺历史

发布时间:2019-06-13 02:50:33作者:心经结缘网

近慈寺历史沿革
  一、近慈寺的寺名由来
  据《成都市民族宗教志》、“近慈寺碑”、“近慈钟鼎刻记”记载:近慈寺原属四川省华阳县“濯锦厢”故址,后被一张姓人家所辖,其妻吴氏,有一独子出家为僧,法名智繝,后因其夫张氏寿终,吴氏无人照料,族人劝其出家独子智繝还俗侍奉慈母,智繝深信因果,道心坚固,遂将家产、房屋、土地变卖,全部捐助兴建寺院,这样既能亲近侍奉慈母,又能大力弘扬佛法,遂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建成寺院,故名近慈寺。
  二、近慈寺的历史沿革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真悟和尚重修近慈寺。乾隆十五年(1750年),星章大师将近慈寺培修为成都城南一大名刹。同治四年(1865年),慧思法师将近慈寺交由文殊院落云法师接管。光绪三年(1877年),文殊院法基法师、悟修法师再度重修此寺。清末民初,战乱纷起,寺院遭到严重破坏,一度残破凋零。
  三、近慈寺的近代复兴
  1937年,文殊院方丈法光法师将近慈寺供能海上师创办“近慈护国金刚道场”,上师先建说法堂、大威德殿及僧舍, 1938年3月率弟子正式进住。1940年建宗喀巴大师殿、藏经楼,1941年建护摩坛,1942年建沙弥堂,至1945年译经院完建时,近慈寺已是殿宇重重,一派兴旺景象,成为内地首创的格鲁派金刚道场。能海上师一生所建道场众多,但都以此为根本道场,后于各地兴办的其他道场,皆以近慈寺为楷模。为了培育僧众,上师在近慈寺创设了学事堂、沙弥堂、学戒堂、加行堂、金刚院,宛然一所修学次第完整有序的僧伽大学。
  在能海上师的主持下,近慈寺僧众以严持戒律著称,近慈寺的管理更被誉为“近慈家风”,其细微之处颇多:如过午不食、持托钵制、僧衣皆黄色,严谨之处尤胜:如不赶经忏、不化缘,严持戒律,早晚课及讲经、辩经、安居诵戒等,都严于一般丛林。“近慈家风”为能海上师弘扬正法之风范,乃是康萨仁波切所教授,宗喀巴大师之传承,亦是释迦牟尼佛教法之再现,以至西藏大活佛喜饶嘉措到近慈寺参访,不禁叹曰:“我置身于藏地寺院中已”。
  能海上师自创办近慈寺金刚道场后,常住于此。1940年5月,上师因第二次入藏地学法,传法于台源和尚,令其主持金刚道场事务,令能观法师主持法务。1941年秋,台源、能观二师相继示寂,寺院事务再由能海上师亲自主持。1953年,五台山吉祥寺道场建成,上师遂将讲经传法重点转移至五台山吉祥寺道场。1962年2月,近慈寺兴善老喇嘛病重,上师回近慈寺探望,并举行传法仪式,由永光法师主持近慈寺事务。
  四、近慈精舍的当代重建
  “文化大革命”期间,近慈寺的佛像被捣毁,译经院石匾被弃之地下。后近慈寺被拆除,建为成都整流器厂和成都继电器厂(两厂均在本世纪初破产,厂址于2005年被拆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1982年,在原近慈寺西面修建了“古近慈寺”,占地4.2亩,安置原近慈寺僧人。1984年,上级佛教部门鉴于古近慈寺场地狭小,遂将位于龙泉山东麓,老成渝公路旁、距成都45公里,占地120亩的明代古刹石经寺作为近慈寺僧人从事法事活动的场所,辟为藏传佛教的金刚道场。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古近慈寺则作为对原近慈寺主持能海法师的纪念堂。
  1988年7月,永光法师圆寂。1997年,古近慈寺用铜打造1 尊2.2米高的能海法师灵骨塔,供于寺内。同年从缅甸请回缅玉制成的观音、阿弥陀佛、释迦、药师佛像,供奉在寺内。1999年,住寺僧人在成都整流器厂内废土中发现了“译经院”石匾,将其挖出,存于寺内。
  2006年10月,成都市宗教事务局批准古近慈寺作为佛教固定场所,并成立了近慈寺重建筹备组,选新址于原近慈寺遗址附近约200米处,寺名更改为“近慈精舍”。重建筹备组由昭觉寺方丈演法大和尚担任组长,近慈寺悟通法师担任副组长。2007年11月,近慈精舍经成都市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正式登记为宗教固定活动场所,由演法大和尚担任管委会主任,悟通法师担任副主任。2008年3月,近慈精舍举行奠基法会。2009年12月28日近慈精舍正式开工。
  五、近慈精舍的未来规划
  近慈精舍的过往今昔可说是中国佛教史,尤其是中国佛教近现代发展史的一个缩影,近慈精舍的明天代表中国佛教的发展趋势之一。
  近慈精舍的重建规划与设计,继承中国建筑的传统风格,沿中轴线分列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大师殿(藏经楼)等,东西两侧则为钟楼、鼓楼、五观堂、讲堂、图书馆、闭关房、金刚院、译经院、寮房等,将实用性、文化性、艺术性、现代性完美融为一体。
  我们希望,当您步入近慈精舍,从文化的角度,您能感受到佛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信仰的角度,您能体悟到人间净土,正法道场;从旅游的角度,您能体验到世外桃源的清新安静;从艺术的角度,您能够欣赏到优雅脱俗的审美意境。未来的近慈精舍,将继承和发扬“以戒为师”的近慈家风,深信因果、坚定信仰、严守戒律、勤修戒定慧;将建立起学修并重的显密道场,使之成为未来高僧大德、法门龙象的成长基地。
  在常住僧众的苦心经营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护持下,全寺僧众发愿早日建成近慈精舍,并祈愿佛法昌盛、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吉祥如意!


  近慈寺  
  四川成都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隋唐以来,成都的大慈寺、文殊院、宝光寺、昭觉寺四大古刹,名震遐迩,海内扬名。然而,在成都南郊,还有一座雄伟的宝刹,曾一度声威显赫,香火大旺,冠于上述四大寺之首。它就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崛起的、由藏王敕封的黄教庙宇——近慈寺。
  近慈寺位于成都南郊的石羊场附近。寺外,阡陌纵横、流水淙淙;寺内,松柏参天,幽深静寂。仿西藏喇嘛寺特色建筑的藏经楼,巍然挺立,金碧辉煌。汉藏人民的友谊结晶——译经院,宽敞典雅,阑静古朴,异花名卉,应时而放。在这窗明几净的庭院,曾经有过许许多多青年人将藏文佛经译成汉字,培养了大批通晓藏语的人才。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近慈寺,搭斋入寺的僧人有八百多人,常年香烟缭绕,法号不绝。暮鼓晨钟,木鱼声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每逢农历正月初八会供日,从成都出南门,就可以看到朝佛上寺的人们,车水马龙,络绎不绝。这近慈寺声威远扬,成为名副其实的佛教圣地。
  近慈寺之所以能独树一帜,立竿而起,这是与寺庙的创始人、奠基者能海法师的精心营造,苦心哺育分不开的。
  海能法师是半路出家的和尚,俗姓龚,名学光,字缉熙,四川绵竹县人。他早年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与刘湘还有同窗之谊呢。回来在川军任职团长。从军不久,他辞职削发为僧,皈依三宝。在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的资助下,他带领能言善写的高僧十余人,仿效唐僧西天取经,从成都出发,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到达西藏拉萨,皈依康萨仁波为徒。在西藏时期,他悉心学习藏语,钻研黄教佛经,历时三载。之后,他带着大量藏传佛教典籍回到成都。当时正值抗战胜利,在刘文辉的支持和鼓动下,举行了盛大的迎接仪式。那个阵式啊!从浆洗街至石羊场,数万教徒和善男信女,燃灯捧香,献花供果,手捧哈达,顶礼膜拜,欢迎能海和他随带的圣经。这次的盛会,使得近慈寺和能海法师顿时名噪蓉城。
  能海法师治庙颇有法度。八百僧众除管理庙务的僧人外,一半以上的僧众,专门研习佛经和藏文,并由拉萨派出的活佛传经讲学。许多僧人从学文化入门,最后达到熟谙藏文藏经。诵经习文之余,所有僧众都要参加寺庙五十亩自耕地的劳作,荷锄杖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能海法师治庙法规森严,午后申时——现在下午六点左右——关闭庙门。一日干、稀两餐,苦渡时日;每天临晨丑时,僧人闻鼓而起,身披袈裟,在能海的带领下,上殿诵经,直至天明,从不懈怠,外来的挂单僧人也不例外。如峨嵋山万年寺的普超法师、成都爱道堂的隆莲法师,入寺进修,都要遵守旧例,早起晚睡,参禅悟性,研究佛学。
  为了宏大佛法,海能召集能工巧匠,绘制各种佛像两百余尊。藏经楼上的宗喀巴大师像,堪称艺术珍品。仿制雕塑的全身黄教大威德,由西藏活佛亲手塑成,面善心慈,栩栩如生。
  1949年秋天,四川解放前夕,遁迹空门的能海法师再度过问世事,亲自前往邓锡侯的驻军地劝其弃暗投明。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能率部起义,和平解放成都,也有能海法师的一番苦心哦。成都解放以后,能海又劝说熟悉藏语的僧人还俗,送他们跟随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十八军进藏,充任翻译。他还委托隆果法师和哈桑上书达赖,晓以大义,为和平解放西藏也作出过他自己的努力。

  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能海被选为副会长。其后又当选为第一、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现今近慈寺的风貌还依稀可辨,是成都市政府明令保护的文化单位。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剑南大道1166号(成都城南石羊场公交总站附近) 
  近慈寺官方博客:
  blog.sina.com.cn/jincisi
  近慈寺官方微博:
  t.sina.com.cn/jincisi
  近慈寺能海上师金刚道场
  当家师QQ:614783647
  邮箱:
614783647@qq.com

成都市近慈寺简介_近慈寺开光_近慈寺历史

成都市近慈寺简介_近慈寺开光_近慈寺历史

成都市近慈寺简介_近慈寺开光_近慈寺历史

成都市近慈寺简介_近慈寺开光_近慈寺历史

成都市近慈寺简介_近慈寺开光_近慈寺历史

成都市近慈寺简介_近慈寺开光_近慈寺历史

成都市近慈寺简介_近慈寺开光_近慈寺历史

成都市近慈寺简介_近慈寺开光_近慈寺历史

成都市近慈寺简介_近慈寺开光_近慈寺历史

成都市近慈寺简介_近慈寺开光_近慈寺历史

成都市近慈寺简介_近慈寺开光_近慈寺历史

成都市近慈寺简介_近慈寺开光_近慈寺历史

成都市近慈寺简介_近慈寺开光_近慈寺历史

成都市近慈寺简介_近慈寺开光_近慈寺历史

成都市近慈寺简介_近慈寺开光_近慈寺历史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