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庵是长白山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庙群,位于会仙山峰北双顶山半,邹平县城西南十五里之外的鲁家村西里许。这里果树满坡,松柏桧常青,沿弯弯曲曲的山路盘旋而上,几重山崖之后,方见万绿丛中有飞檐斗拱隐现。虽无钟钹鼓罄之音,已令人顿觉渐如尘世之外。
《邹平县志》载:相传古有唐李二仙,修真于此山,故名唐李庵。兴建年代无详细记载,约建于金元年间。山门东面墙上镶嵌二通石碑,一为明隆庆元年十一月,邹平人张应贞撰写的《重修唐李庵记》;另一为康熙十年青城人董朱衮撰文《重修唐李庵碑记》。山门西面墙上亦有古碑二通,分别是嘉庆十一年成瓘所撰《重修唐李庵之碑》,及道光二十五年邹平人石显文所写《唐李庵碑记》。石碑背面皆正楷阴刻着重修时捐资人的姓名及出资数目。
主建筑是大雄宝殿,共一层三大间。中间墙上彩绘巨龙一条,前旧供释迦牟尼贴金塑像。两侧及东西山墙上彩绘佛祖收降六耳弥猴等佛教故事。据山东省考古人员鉴定,内中有明代壁画多幅,至今仍色彩鲜艳,形象逼真,为罕见的艺术真品。环释迦牟尼像旧为四大金刚及十八罗汉塑像,今皆不存。殿外廊之左右墙上彩绘门神各一,大门之上栏板上有清代彩绘的传说故事。门楣上悬“福利恒沙”四个大字,左右楹联已在文化革命时代被铲除。
唐李庵的传说
相传,隋朝年间,绣惠地方有一李姓人家,全家九口人,天灾人祸接踵而至,两年功夫竟剩下祖孙两人,相依为命,年逾古稀的祖母,天天烧香念佛,祈祷佛祖保佑祖孙平安。十几岁的孙子李兴,人虽年幼,但勤劳吃苦,又聪慧伶俐。祖孙两人靠着乡亲们的相助,靠着半亩薄地,艰难维持生计。
苦命人怜苦命人。一个寒冬腊月的雪天,一个从河北逃荒而来的孤儿躺在了门前,奄奄一息。老奶奶又收留的这个可怜的孤儿。名叫唐林。两个孩子同年同月同日,结拜成兄弟。兄弟两人,既懂事又勤快善良,不是帮东家就是帮西家,乡亲们也格外关照他们祖孙的生活。祖孙三口,日子过得还算凑合。不料,劫难又降,山东各州各县,男的抓壮丁服苦役,女的选美进宫,闹得人心惶惶,不得安宁。老奶奶前思后想,狠了狠心,把李兴唐李二人送到了会仙山东北一个寺庙,托付给一个“弘文”的老和尚,老和尚剃度收留了李兴唐李兄弟。
弘文和尚精通佛法,知识渊博。李兴唐李兄弟俩虚心向法师请教,昼夜苦读,废寝忘食,学业大进。兄弟俩还和其他师兄弟们一起,修理寺庙,虽不宏大,却也整齐整洁,庵庙渐渐兴旺起来。
唐林,诵经之余便到邻村化缘,宣传佛法,积德行善。一年冬天,寺庙北山突然燃气一片大火,闻听有人高喊“救命”,唐林钻进火海,只身背出两位砍柴的老人。他顺手扳倒树枝,捆上上身棉衣,往沟间池水中一泡,返上北山,不到一个时辰,偌大一片火海竟被他扑灭,使寺庙和邻村村庄免遭一场浩劫。桩桩善举功德,传遍四邻八村,大伙称赞唐林是一位“活菩萨”。弘文法师深知唐林顿悟了佛法真谛。
李兴,焚香诵经之余,一门心思栽花种草。起初,他从一户施主花园移来两株文冠果和一些花木,至于寺院内外。后听从弘文法师讲杏为东方岁星之精,得春光之先。便在寺院周围的山坡空地上,遍植杏树,没几年工夫,沟沟坎坎,全成了片片杏林。每到杏树时节,甚是喜人。并免费供给过往行人、百姓。弘文法师称赞李兴做了一件功德大事。
不知多少年过去了,到了唐朝,弘文法师圆寂。遵师傅遗嘱。李兴唐李主持了寺庙。李兴唐李主持寺庙后,寺庙重修、佛像重塑,整个寺庙焕然一新,成了远近闻名的庙宇,李兴唐李也成了得道高僧。李兴唐李所传佛法,提倡人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一遍,就可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得八十亿微妙功德。念多了,可以往生净土。这也是流传最广的法门。
寺院香火兴旺,信徒日众。在一个晴朗的傍晚,李兴唐李两位高僧,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同时仙逝。为纪念李兴唐李两位得道成仙的高僧,广大信徒僧众便把庵寺定名“唐李庵”,相沿千年至今。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