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青岛市明霞洞简介_明霞洞开光_明霞洞历史

发布时间:2019-06-13 04:09:54作者:心经结缘网

青岛明霞洞
  明霞洞又名斗姆宫。位于崂山区王哥庄镇上清宫北,昆仑山之阳玄武峰下。创建于元代。斗姆宫旧在明霞洞之上,明代隆庆年间洞欹宫倾,道士孙紫阳遂移建于洞西。明霞洞在明代为僧、道交替住持,既供玉皇,又祀观音。“文化大革命”初期,庙内之神像、供器、经卷、文物、庙碑全部被捣毁,1966年由青岛药材站使用该庙房屋,现已修复开放。该洞现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霞洞在崂山南部昆仑山腰。自山下拾级而上,一路幽篁夹道1公里许即到洞口,也可乘太清索道扶摇直上。洞开凿于金大定年间,洞额“明霞洞”三字为清代书法家王序所题。据说原洞高大宽敞,明代道人孙紫阳曾静修于此。清康熙年间遭雷击,大半陷入地下。洞东巨石尚存,题刻有“天半朱霞”。洞前平崖如台,由此遥望大海,空蒙浩渺;俯视崖下,沟壑纵横。崂山胜景“明霞散绮”即此。由洞后小径攀援而上,经玄真洞可达昆仑极顶(俗称北大顶),上有天池。 
  该洞凿于金大定二年(1162年),洞额刻“明霞洞”三字,为清代书法家王±序所书,元代道士李志明曾于洞内修道;清康熙年间(1662—1772年)遭天雷击,多半隐入地下。洞旁原建有三清殿、斗姆宫等道教建筑三十余间,后部分建筑毁于山洪。洞前平崖如台,置身其上,遥望大海,浩浩淼淼,俯视崖下,沟壑纵横,著名的崂山胜景“明霞散绮”即此。 
  简介 
  明霞洞是空中缆车的终点,沿山林小径西行,可见在昆仑山主峰玄武峰之半山坡上有一金碧辉煌的庙宇,即明霞洞。海拔650余米。该洞为巨石崩落叠架而成。 金大定二年(1162年),此洞筑为庙宇,洞额“明霞洞”三字相传为邱长春所写。原洞高大宽敞,明代道人孙紫阳曾静修于此,并有石刻《孙紫阳疏》。清康熙年间,曾毁于雷火,塌陷得很小。明霞洞现存主要建筑“斗母宫”,建于元代,经历代修整,保存完好。宫西,清末所建观音殿,已毁于山洪坍石,遗址附近的黄杨、玉兰、紫薇等古木,树龄均在百年以上。 明霞洞前石筑平崖台,平整宽阔,三峰环列,前对大海,周围松若虬龙,风光旖旎,是观景佳处。朝旭晚霞,在此眺望,变幻无穷。“明霞散绮”是崂山胜景之一。 
  明霞洞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提起李白,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斗酒诗百篇,人称“诗仙”。这里雕塑的就是李白,对坐的是唐玄时代的宫廷乐师、道长吴筠。据说李、吴二人是好朋友,在宫廷里,一个写诗,一个谱曲,搭档非常默契。为了开拓思路、启迪灵感,两人经常结伴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在游览太清宫后面的蟠桃蜂时,两人触景生情,共同创作了《清平调咏王母蟠桃峰》,并成为崂山道士沿用至今的“步虚”殿坛经韵曲谱。崂山给李白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李白亲笔写下了“我昔东海上,崂山餐紫霞……”的名句,使崂山这座仙山与“诗仙”结下了不解之缘。 
  传说
  传说金山派祖师孙紫阳真人看荷花妍丽,心想冬天气温下降,花儿却如此娇艳,此地必是风水宝地,定有 
  灵气,于是每日皆至荷花池畔,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如醉如痴,不思茶炊。一日,小徒见师傅修行艰苦,便下山买来水饺,五体投地跪于师傅面前祈请恩师进食。孙真人忽一念顿生,认为万物皆有灵性,他想与己朝夕相伴的荷花也会品尝人间烟火,尤其观百丛之中一株别有其异,与众不同,只见玉霜冰雪之中,花色不减,傲视严冬。孙真人便把水饺放于花上,孰知须臾花儿更嫣,且热气腾腾,顷刻间水饺被荷花裹住而吞食。此后孙真人必命小徒端斋饭献于花前。此花在孙真人之培育下修成正果变成仙子,她为感激仙人而想以身相许。孙真人看花虽修成人形,色心不减,便找人替代自己而成全其思欲之事。后来孙真人得道仙去,明霞洞曾一度兴旺,山下人谋事无不去明霞洞求神护佑,以得前程坦荡事业锦绣。某年山下有一书生进京赶考,进入京城,在一店内刚要安歇,忽然身边立有一位长髯飘飘的老者。老者对书生说:我知道你是前来赶考的,我与你同乡,来京数载不曾回家,想劳你捎一封书信,不知是否能如愿 ? 书生说:你我同乡,又同在乡外,这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拿来便是。书生说着,只见老者从袖中拿出信函一封递给自己,书生看信封上没落任何字迹,刚要问稍往何处。老者说:“你知道崂山明霞洞有一处荷花池吧 ? 芽书生点点头。老者又说:到荷花池就说石门开石门开,京城稍的书信来就可,且记且记。说完老者不见了踪影。书生感觉此事蹊跷,如在梦中,明霞洞离书生家近在咫尺,却从没有看到有如此一白发老者。 
  没多久,书生考试毕起程返乡,没进家门,便直奔崂山明霞洞荷花池而去。书生在荷花池畔按老者所授秘 
  语刚在口中念过,突然眼前豁然开朗,金光速现,霞光万道,紫气腾腾,院内金玉铺地,一片豪华。目前景色,书生看得目瞪口呆。没过多久,自门里蹒跚着走出一位老妈妈,虽已花甲,但风韵犹存,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在她身后紧随一少女,其步态袅娜轻盈,颜色十分,甚是迷人。她们把书生引进舍内,舍内如桂花飘香,四周珠光宝器映目,梦寐也不曾想过有如此巨富家赀,豪华绝顶,真是皇室不比。老妈妈让少女给书生端饭,书生推辞。少女进厨房拿出一碗,从鼻子里哧啦啦濞出一碗鼻涕,须臾便变成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老妈妈让书生吃下,书生暗自思忖,污秽难睹,何谈下咽 ? 如此华丽之堂,却端来令人作恶之食,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书生起身告辞。老妈妈见书生不食,面有尴尬之色,遂从兜里掏出一块手帕,转身从盆里抓出一把豆芽包裹于内递于书生,要书生回家与家人同享。书生半推半就塞与衣袋。老妈妈和少女把书生送出门外,互道保重。须臾,亭台楼阁如梦幻泡景迅速不见,惟荷花池依然如故。书生甚感诧异,他觉得拿几个豆芽回家太过寒酸,便拿出手帕向荷花池里一抖,把豆芽尽抛于内,看那手帕洁净,书生不忍丢弃便带在身边。回家把此蹊跷事同老母细说一番,母亲让其拿出手帕细细端祥,只见上面有一粒金豆芽。书生反悔自己不该一时莽撞把金豆芽丢掉,母亲说:金银财宝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何必贪恋财色。后来书生考中状元并封有官职,其辞官不授,携母隐遁山林。 书生虽归隐山林,其所经历之事一传十,十传百,被一南方蛮子知道,蛮子精通风水,他深知荷花池内藏 有宝物,要想掘得此宝,需在冬日炼就赤臂卧雪和赤脚穿冰之功法,在夏日炼就头顶暴日坐怀不乱之心法,有此方能思谋成真。一日蛮子选择良辰吉日到山上,每每沉静,脑中思想得宝之后富甲一方之荣耀,更想美女缠身之快事。如此一来,六欲难舍七情牵缠而不能得法。冬去春来,眨眼机遇将要错过,他想不如早一天得到早天享受,免得夜长梦多被他人掘走。想到此,他用巨斧凿开山石,放走池内水源。当池水流尽,深露一洞,容人有余,蛮子顺洞入内,只见里面光芒四射,美女云集,华丽非凡。眼前景色令蛮子如醉如痴,他见身边美女妖野非常,樱嘴微启,秋波频送,衣裙飘然使其不能自制,忍不住近前一步,刚要贴近女子,只听一声巨雷,便人事不知。待恍惚醒来, 
  珠光宝气尽皆不见,自己身失水中,有一道长将其捞起,把池边损坏之处堵住说:贪恋女色功不深,欲多常伤精炁神;自己勤劳多行善,他人之物手莫伸。蛮子听后深感惭愧。自此荷花池水浊而不清,冬日也少有寒荷开放。 
  今日明霞洞游人如织,香火鼎盛,只要靠近她,就能领略道教的博大、宽容和源远流长,更能领略道教金山派这片世外桃源的神韵。 
  地理
  明霞洞位于上清宫北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内高于人立,面积约10平方米。金大定年间,将此洞修建 成庙宇,故《胶澳志》载:“明霞洞建于金大定二年(1162年)。”清康熙年间该洞遭雷雨,大半塌陷土中,仅见邱处机于大安三年(1211年)题刻之“明霞洞”三字。 
  建筑风格
  明霞洞现存之庙观,原名为斗母宫,位于洞口之右侧,始建于元代,是全真道金山派之祖庭。自明代起,观名由斗母宫更名为明霞洞。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道士孙紫阳重修时建三清殿,清代末年又建观音殿,皆为砖木结构之黑筒瓦硬山式建筑。此时之明霞洞道观占地2000平方米,有殿宇房舍共32间,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后因暴雨山洪坍石,观音殿被砸毁,未修复。山门之横匾为清末翰林王>书“明霞洞”三字。 明霞洞元代称斗母宫,为道家之庙观,据张起岩《聚仙宫碑》记载,元代道士李志明始居于此。明、清两代,明霞洞为僧、道交替住持,明嘉靖十二年陈沂《鳌山记》中有“僧垂木阶下”和“左有佛宇僧庐”之句。明代永乐年间,道士张三丰又居此,明霞洞后其修真处名玄真洞。又据高弘图《劳山九 
  明霞洞
  游记》载,道姑刘贞洁亦居明霞洞修真,后离去。1949年青岛解放前夕,明霞洞之殿堂、房舍逐渐败落。1956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曾拨款进行过维修。“文化大革命”中,房屋由青岛药材公司使用。1991年3月,青岛市道教协会筹集资金对该庙进行修缮,历时9个月竣工,现有殿宇、房舍共30间,建筑面积344平方米。1982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明霞洞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
  从清新县的太和镇出发,沿107国道西行,穿过迳口隧道,十来分钟便抵达道藏坑口了。由坑口入,往西南,明霞古洞就坐落在半山腰的密林深处。 
  明霞古洞占有山地80公顷,环境优雅,四季鸟语花香,不仅是集山、林、溪、石、瀑于一体的自然风景旅游区,而且是一座“神秘幽深”、“千佛归宗”的道藏圣地。从古至今,明霞古洞赢得赞誉之辞不绝,譬如清人袁枚诗:“攀崖绕蹬登幽径,流泉未见声先迎”,近有岭南诗人骆雁秋“曲径林涛百鸟音,环峰碧翠正秋深。乾坤浩气仙灵在,一望明霞万古寻”之咏叹。其人文诸景皆备。如雅兴所致,可沿两排松柏的指引,经风景管理处,过中国皇朝末代榜眼、本地人朱汝珍题命的“登瀛桥”,穿石牌坊,向右,顺平整的台级拾级而上,再攀登长约600米的石径,便到明霞仙馆了。 
  沿革
  明霞仙馆始建于明末清初,重建于民国十九年。据传当年两个道姑云游至此,觉得此乃仙境宝地,是安居之所,便募捐善款,在山腰间整地建屋。因平地面积所限,只建起了一座麻石结构、四柱三间冲天式、一进深的大殿。大殿中安“三教殿”,左安“观音殿”,右安“三帝殿”。大殿左右各建有一间偏堂,在最左边安“吕祖神像”,最右边安“地藏王”,并在此长年供奉凭吊灵位。右边最里面,也是三井一进式的建筑,此为道姑们的斋堂起居之所。大殿前左右植有对称的南洋杉和桂花树。民国前此处有弟子300多人,常住道姑就达30多人。后因战乱而荒废,历经沧桑数十载,直至1997年由清新县工业开发公司请示政府立项批准筹建开发明霞古洞,仙馆才得以修复,重显光彩,以致游客纷至沓来,香火不断。尤其每年农历七月初一至初七在此举行的斋醮会,更是热闹非凡。 仙馆后山顶,有块巨型大石,名曰“天开石”。登上此石,北俯洛坑的茂密竹林,南眺跨江大桥和城区风貌,东观日出奇景,西览连绵起伏的群山,“相去不知几千里,望之但如在几案间”。此时,视野之宏阔,胸襟之扩展,使人豪气顿生,激情涌动,思接千载…… 
  景致
  沿曲径下山,野草凄迷,山花艳冶,木竹成陈,蓼叶扑地,大树劲挺,古藤悬垂。似乎每一尊石,每一屏峭壁,每一束山花在明霞古洞的怀抱里都经过了优化组合。凝神会意间,你会觉得自己也成了其中的部分,而不知身在山中,确乎感受了铃木大拙禅师说的“人来自自然,复看见自身的自然”的境界了。 一路上走走停停,行至半道,忽闻玉佩相叩似的清脆之声传来。依声寻去,但见竹木浓荫掩映之下,一条清亮的小溪扭动欢快的身子,穿石跃坎,斗折蛇行,直奔山下。走在光线暗淡,凉气袭人的竹林间,路随溪转,不经意间便到了山脚下的两个人工泳池———“明欢池”和“霞乐池”,池水碧清透底。沐浴池中,很快便把登山的疲劳驱赶掉了。尔后在池岸上品尝烧烤美味,喝“长寿水”,甚至到“雨云亭”下吟诗,何等的惬意! 
  当然,最有韵味的还在于明霞古洞的清风明月。最佳登临季节当是炎炎夏日,当你从喧嚣的、燥热的、逼仄的、水泥结构的城市森林中奔来,当你从繁杂的人际关系纠缠中挣扎着逃出,当你被尘世的俗念、诱惑、欲望搅得心烦意迷时,置身明霞古洞,全身心浸润在清风习习中,定会燥热暑气全消,心静如止水。随意仰卧在竹躺椅上,或凝神禅定,心无旁鹜;或一杯清茶,一本书,神游四极;或于林中,在凉爽的石凳上,邀三五亲朋好友,摸牌自娱;或漫步竹林,海阔天空,纵论天下。入夜,皓月当空,月光如水,清辉一片,呼吸着山花野草的馨香,细听松针滴露,虫鸣天籁之音,大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感觉。 
  特色
  明霞洞位于崂山东部,在上清宫之北的玄武峰近山巅处。明霞洞系一天然巨石而成,洞口高约2米,洞内高于人立,面积约10平方米,洞额为邱处机镌“大安辛未”(1211年)。 
  洞的右侧元代始建一道院,名斗母宫,是全真道教金山派之祖庭。房间32间,建有三清、观音两座大殿,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但在一次大雷雨中,其洞大部塌陷,斗母宫仍存。明霞洞在明代时为僧、道交替住持。 
  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陈沂所作《崂山记》中记载,明霞洞“陡峭攀绝,僧垂木阶下,乃援而升”,“左有佛宇僧庐”,可见此时为和尚住持庙宇(明末清初又曾有过佛、道交替住持)。明庆隆年间,道士孙紫阳重修庙宇,并在洞外石壁上刻有孙紫阳道士修真记,始为道士住持。明霞洞后玄武峰近巅处的峭壁上有玄真洞,是孙紫阳修真处,其旁刻有“重建玄真吸将鸟兔口中吞”十一字,传为张三丰真人手书。“鸟、兔”即日、月,“口中吞”是道家吐纳导引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即“采日(金鸟)、月(玉兔)之精华,散而为风,聚而为形”。 
  玄真洞之左有一西向小洞,传为张三丰曾在此静修过,故名“三丰洞”。洞旁镌有明代登州武举周鲁题诗:“白云留住须忘归,名利萦人两俱非。莫笑山僧茅屋小,万山环翠雾中围”。清代在三清殿西建观音殿三间,不久在一次暴雨中被山上的塌石砸毁,再未复修。但其院内的黄杨、玉兰、木绣球等百年以上的古木均生机盎然。  
  明霞洞三面奇峰矗立,南临黄海,四周古松蔽日,修竹滴翠,古洞幽邃,刻石遍布,有上、中、下三处泉水终年注涌。尤为奇特的是霞光绚丽变幻,被誉为崂山十二景的“明霞散绮”,游人多有题咏。清代即墨县令林溥题诗:“明霞洞敞晓霞鲜,贮月潭空碧月圆。九水苍茫秋色外,十州缥渺采云边”。 
  现状
  明霞洞至建国前有殿堂、房舍30间,344平方米。建国后,青岛市人民政府于1956年曾拨款进行过维修。“文化大革命”中,神像被砸,道士被遣送农村,宗教活动被迫停止,房屋由药材公司使用。1982年12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将明霞洞列为青岛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