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古城万佛楼
万佛楼位于城南大街中心新明楼与南城门之间。创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民国五年(1916)5月庙会失火,顶楼被焚毁。后本寺僧人周宽(俗名陶官 府)四出化缘,集资重建。佛楼现分三层,底层为巨砖砌筑四通街道四孔拱洞式结构,呈长方形、楼基长29.6米,宽18.4米,高 9米。在四通式楼基上,建有二层木结构楼阁。分南北两院。北院紧依南主楼而建。中为三楹斗拱彩绘、飞檐翘角的观音殿,东西各设有三楹配殿。南院主楼阁为二 层,呈长方形,东西12.6米,南北8.4米,总高9米余。楼东侧设有木楼梯直通顶层。二层主楼全为木结构,上下两层均斗拱飞檐,四角翘举。顶层明廊回 绕,歇山楼顶覆青筒瓦屋脊。主楼东西各是三楹配殿。整个万佛楼内原曾供上千个大小不等的佛像,惜现已不存。
1984年万佛楼补修后,被辟为榆林县文物陈列馆。登临斯楼,不仅可参观榆林市丰富的馆藏文物,而且四处眺望,古城南部景物一览无余。
万佛楼介绍:
万佛楼位于城南大街中心新明楼与南城门之间。创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民国五年(1916)5月庙会失火,顶楼被焚毁。 后本寺僧人周宽(俗名陶官府)四出化缘,集资重建。佛楼现分三层,底层为巨砖砌筑四通街道四孔拱洞式结构,呈长方形、楼基长29.6米,宽18.4米,高 9米。在四通式楼基上,建有二层木结构楼阁。分南北两院。北院紧依南主楼而建。中为三楹斗拱彩绘、飞檐翘角的观音殿,东西各设有三楹配殿。南院主楼阁为二 层,呈长方形,东西12.6米,南北8.4米,总高9米余。楼东侧设有木楼梯直通顶层。二层主楼全为木结构,上下两层均斗拱飞檐,四角翘举。顶层明廊回 绕,歇山楼顶覆青筒瓦屋脊。主楼东西各是三楹配殿。整个万佛楼内原曾供上千个大小不等的佛像,惜现已不存。
1984年万佛楼补修后,辟为榆林县文物陈列馆。登临斯楼,不仅可参观榆林市丰富的馆藏文物,而且四处眺望,古城南部景物一览无余。
本寺地处平原,前无案山,后无依倚,且寺后系一大片低洼地,形成前高后低之劣势,不利祖庭长期稳定发展。有鉴于此,乃于1995年冬购进寺后洼地四十余 亩。经多方筹划,广咨博询,取舍再四,最后决定在洼地建造万佛楼一座,两侧配以文殊阁、普贤阁,以实祖庭建置坎位之空虚,冀续福田胜缘于永久。此即本寺新 建万佛楼之初衷也。此楼于1999年农历八月初十日破土奠基,计日施工,至2003年农历八月初十日落成开光,前后五年,善缘胜业,众力匡扶,进展顺利, 诸佛生欢喜,龙天隆吉祥,岂人力所能致哉!
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乃本寺中兴以来从事弘法利生事业之一贯宗旨。聚沙成塔, 积土成山,五年以来,为万佛楼施财施力之各界人士,可谓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中外,超越国家种族之界限,突破思想信仰之藩篱,笃意输诚,唯善是举,参与人数 逾万,筹集善款近三千万元,建成跨世纪之人天法窟,实属希有。人人皆具向善向佛之本源天赋,信不虚也;万人同建万佛楼,岂饰语哉!
万佛楼在修 建过程中,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得到国内外诸山长老、护法居士的呵护奉献,得到杨洪居士、杨钊居士、杨勋居士、杨浩居士、魏茂鑫居士、薛庆生居士 的鼎力相助;得到胡振海居士、胡振奇居士、胡振达居士、胡振芳居士、张铁军居士、李嘉诚先生、潘宗光先生、黄振生居士、卢卓昂先生、林月娥居士、曾海潮先 生、魏合想居士、李守先居士、胡慧雄居士、宣宇才先生、夏泽红居士、卢晓民居士、郝慧楠居士、陈云君先生、吴以岭先生、杜刚先生、贾树峰先生、梁然宁先生 等的随喜赞助,上海玉佛寺、无锡祥符寺、长春般若寺的热心支持;还有近万人捐款敬铸万佛。众缘成就,万众捐输。特别是杨钊居士和杨勋居士捐助建楼净资一半 以上,万佛楼能如期顺利落成,杨氏昆仲功居第一。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