嵬山寺
光绪《沁水县志》:“嵬山,县东一百里。有寺,山巅有塔,数十里皆见之。”嵬山寺遗址位于端氏镇板掌村申家庄自然村嵬山北坡山腰,占地面积约二 万平方米,其山与榼山隔沁河东西相峙,皆为端氏之镇山。嵬山寺始建年代不详,重建碑文称嵬山寺“乃榼山之法,枝同一院。”历代曾多次重修,后来嵬山寺完全 败落,至今瓦砾一片。
明成化十五年镌刻碑记中称“宋雍熙二年,敕谏议大夫恩善端氏令重修宝塔,敕嵬山寺普安禅院。”说明古寺和宝塔在宋雍熙二年前就己存在了。
宋雍熙二年,“复差文林郎,创修正殿九间,造罗汉五百躯,是寺大兴也。”这种极高品位的建筑规模,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明洪武初年,有文旺、文镜等稍以补葺。后僧徒凤尊率众“鸠工募匠,营构水陆正殿五间,罗汉地藏十王殿六间,南北二宇,东西两廊,禅堂、方丈、护 泫、伽蓝,共六十余间,塑造佛像,彩画水陆诸天圣众。重修三门,创建钟楼。经始于天顺丁丑之岁,落成于圣天子成化丁酉之春,方以周完。”前后二十余年,一 边募化,一边修葺,终使寺院金碧辉煌,焕然一新,足可以助禅门之烜赫,增释教之光辉。
明成化十五年碑记中载,时嵬山普安寺监寺十一人,本寺兴工缁众一十九人,立石僧三人,榼山住持及来讲经宏道的僧人百十余人,可见当时寺院之鼎盛。
清乾隆十六年,山门倾圮。二十年后,僧人性闻,发猛愿募化,经五载忧劳,终使山门如故。
嵬山普安寺经历代屡次修葺,巍然高大,栋宇宏敞,佛像庄严,金碧辉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寺院还保存完好。至六十年代始,先人们用心血和汗水浇 铸的精美古建筑,精美的佛教文化,被附近一些村庄,个别无知的村民,你一砖,我一瓦,最后一哄而上,拆了个干干净净。现只剩下残垣断壁面对苍天。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