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高壁村西的土坡上,残存着一座小庙叫“资圣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公布的县(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 存资圣寺座北面南为一进四合院,布局基本为沿中轴线完全对称的方形,步量庙院边长约30余步;山门兼天王殿北对正殿,均为单檐悬山顶;左右两侧为配殿,均 为硬山顶;正殿左右的跺殿尚在,而山门两侧的钟鼓楼已毁;山门前即为断崖而且无踏跺遗址的痕迹,虽然断崖不算高,但不知道当初如何进入寺庙。
资圣寺山门和正殿外观形制完全一样--- 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外檐构造也基本一样--- 四铺作单杪假枊,明间补两朵,次间补一朵;内部梁架稍有差别--- 正殿为四椽栿通搭,山门为四椽栿对后劄牵用三柱。从这些木结构形制上判断,这两座建筑应当都是明代的构造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山门的内柱是晋 中一带极其少见的瓜棱型砂石柱,这也是我见过的晋中一带的第一例石质内柱,与寿阳福田寺正殿的檐柱基本相仿。稍有不同之处在于--- 此处两条内柱相对的一面被斫成了平面,可能是两柱之间曾建有神坛。而其砂石质高足素覆盆柱础,八棱础足高约30cm,奇特的形制为他处所未见。所以从外观 上看,此石柱和柱础的形制绝非明清之物,可能与福田寺石柱同时代。
与山门和正殿形制基本相同一样,对称的东西配殿的外观也基本相同--- 三开间进深四椽加硬山顶。但是东西配殿的构架则不同:东配殿的构架和正殿相同,为四椽栿通搭,外檐枓栱四铺作单杪刻假枊,明间补两朵而此间补一朵。而西配殿的构架是与山门相同,三椽栿对前劄牵。
但是西配殿的梁架要比其他三座建筑早一些,最明显的特征有两条:(1)西配殿外檐的柱头铺作与其他三座殿一样,补间只各出一朵,其中明间是补一朵斜栱; 而且四铺作补间的后尾均增加到三跳,还使用了“挑斡”;“挑斡”的后尾穿过襻间枋和顺身串之间直接挑斡襻间枋,但“挑斡”下却承托一条搯瓣驼峰加一条令 栱。此种形制与地理上的晋中一带常见的明代“挑斡”形制明显不同,但是好像也不能确定她就肯定比明代早。
(2)西配殿内柱头使用了讹角枓,由于讹角很大,使得方枓变成了八瓣枓。并且与之相联系的还有内柱身内的压跳,外侧为蝉肚纹而内侧为绰幕型。此二者均较为奇特。
殿内木结构的其他部分看上去没有什么异常。如果联系到其他三殿的平梁头均未进行加工,而西配殿的平梁头则被砍剉成蚂蚱型耍头的形制来看,很可能西配殿的构架要比明代早,比如元代。但是很明显,西配殿和山门均经过了与正殿和东配殿手法完全相同的统一改造。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