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果寺
圆果寺在代县城内东北隅,始建于隋代仁寿初年,寺院广阔,殿宇宏伟,内有阿育王塔一座。可惜在“七七事变”后,寺院被日军拆毁,惟塔存,遗址在今代县人民政府院内。
阿育王塔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阿育王是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创始人。相传他弑兄即位后,征服了陵伽国。除印度半岛南端外,他统一人全印度,且立佛 教为国教,还造了84000座佛舍利塔。中国有19座,其中在山西境内有代县圆果寺塔、并州(今太原市)净明寺塔、晋州霍山南塔和榆社县塔。其中圆果寺这 座阿育王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名“龙兴”木塔。唐会昌二年(842)重建,改“龙兴”为“圆果”。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被雷电击毁。 宋崇宁元年(1102)再次重建,至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元兵南下时,州人举火焚毁。现存阿育王舍利塔为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再建之物,为 砖石结构的覆钵式塔。塔的基台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50米,东西宽30米,高1.5米,作叠涩混肚式。基座中砌叠涩砖二层,上施莲座一层,周镌硕大的仰覆 莲瓣30瓣,绕以缠枝花纹。莲瓣瓣尖翘起,雕刻精细,刀法苍古。上施曲尺形须弥座,束腰略呈圆肚形。塔座建于塔基中央。一般看来,覆钵式的塔坐多为方形, 但此塔塔坐为圆形,这是海内同类塔中尚不孤例。塔坐砖砌,周长60米,周围雕刻着各种花卉、仰覆莲瓣和《陀罗尼经》的须弥座。塔身为圆形覆钵,圆和秀丽, 小于塔坐,这是元代覆钵式塔所共有的特征。刹座为十字叠涉砖砌,上承铁质刹杆、砌作相轮十三层(元造10层,清修葺时加到13层),收缩甚急,上置圆形露 盘和风铎,状若伞盖。极顶以宝珠两枚收刹,上下叠置,均以刹杆支撑。塔身高40米,约为底层直径2倍。全塔比例和谐,稳健挺拔,轮廓秀美,叠涩别致,砖雕 精秀,是中国覆钵式塔中的精品。
覆钵式塔在中原的兴建,一般说来始于元代,盛于明季,续于清代。那么,代县圆果寺的阿育王舍利塔,显然是中原地区现存覆钵式塔的早期作品,也是五台山塔文化中的精品。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