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德庵
妙德庵是五台山的一处令人动心的地方,它就在中台和北台的山脚下(台怀镇北8公里),大山深沟和清水河的流响,会给人带来新鲜的感觉和好心情。 且它紧临北台有名的龙门掌,东面隔河与宝华寺相望,北上2公里是闻名的文殊圣迹澡浴池,西南不远处还有尼姑塔、佛手石、憨山大师打坐石,是一个人文景观交 汇,颇具深山古韵的游览胜地(现为尼庵)。明代四大高僧(真可、祩宏、憨山、智旭)之一的憨山在此深居修习,又给这里抹上了厚重的人文色彩。
妙德庵相传在北魏时就有寺庙建筑,史料记载的是在明代建寺。万历三年(1575)的正月,一代名僧憨山大师相偕妙峰祖师同抵五台山,塔院寺的住持大方广公 为二师在此拨出茅屋数间,进行了修缮,成为憨山大师的习禅之处。以后李太后舍钱重建,万历皇帝亲题门额,成为当时五台山的最大常处之一。据说当时的妙德 庵,殿堂庄严宏大,香火十分兴盛。从万历年间留存下来的“皇帝万岁”石碑看,说明万历皇朝对妙德庵的恩宠。清朝时康、乾两帝多次朝台,妙德庵是他们的必到 之处。康熙曾赐匾云:“香阁慈云”、“松风水月”。乾隆皇帝则题联云:“月至上方诸品静,心持半偈万缘空”,均证实了妙德庵在明清之际,是一处不同寻常的 道场。
憨山大师
憨山大师是五台山的一位著名高僧,他在妙德庵居住了七八个年头,他一生研究和实践“三教合一”的佛学思想,可说探涉到了传统文化的大部。因此说,他是中华传统文化有相当研究的一位僧人。要读懂妙德庵,就要对憨山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憨山大师,俗性蔡,名德清,字澄印,南京全椒(安徽全椒县)人。母亲洪氏,生平奉佛。德清家境丰裕,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熟读诸子并儒、道学说,父亲希望 他进入仕途,但他不爱做官爱作佛,12岁于南京报恩寺出家,26岁开始游学,曾先后至庐山、青原、吴越、扬州、京师西山(在此结识了妙峰)等地。由于文化 根基深厚,品性能力超群,所以佛业大进,是一个早熟的僧才。德清一生两次巡礼五台山,万历元年(1573)的正月,他初礼五台山,因见北台憨山奇秀,遂默 取为号。
关于北台之北的憨山,《名山志》中说:“五台龙门有山,秦始皇鞭石成桥,渡海求神仙时,鞭此山不动,因呼曰憨山。”五台山的另一则故 事说,北魏孝文帝巡游五台山时,路上遇到一个梵僧(文殊化身),那梵僧就向文帝乞一卧具之地,孝文帝许之,梵僧便将打坐蒲团抛下,遮尽了台怀地区,形成了 佛国中心。再一展婆娑,竟是覆地五百里。文帝惊骇其神通,急忙驰马急奔而去,却见身后一座座山峰,波峰浪涌一般移动着尾追而来,文帝遂惊呼曰:“尔憨 耶?”那山才不动了,故名为憨山。
憨山大师就因北台的憨山蕴有古意,才铭刻于心,取名为憨山(但这个名号直到万历十一年才叫出,因此以前人们 只知道他叫澄印、德清)。至于他最终决定来五台山的原因,其一是因为五台山是一个著名的华严圣地,第二个原因是五台山地处北国高寒,他决意要在冰雪寒冷的 艰苦之地砥砺磨练。
这里要说的是憨山大师和妙峰祖师的一段佛缘(参看显通寺妙峰祖师)。那是1572年,憨山在报恩寺,听说一位终日默然无语 的丑僧,他每日里把一个污秽的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便认为是一位有德僧人,这位丑僧就是妙峰。万历二年,憨山至山西蒲州见到了妙峰,第二年,至京师西山再 度与妙峰谋面。两位僧人志同道合,便一齐来到五台山,塔院寺的大方广公在妙德庵清扫出数间茅屋,让他们住下来,“静室门常闭,春窗月伴眠”。他们在这里谈 玄学禅,研习经典,僧???。据说他们为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在妙德庵各血书(憨山刺血泥金,妙峰刺舌血和朱)《华严经》一部,后一齐藏在了慈圣皇太后修复 的大白塔中。万历九年,两为高僧还共同为万历皇朝举办了“今上祈储”大法会。第二年,憨山大师又设坛开讲《华严玄谈》,听讲者近万人,盛名传遍全国。以后 两人觉得盛名之下,不宜久留,妙峰去了芦芽山,憨山则去了青岛崂山。
在五台山期间,憨山还与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紫柏真可,共同筹划开刻大藏经 的事宜。他还字募资金,设计制作了塔院寺中有名的华藏世界转轮藏。憨山大师还利用为国祈储佛事活动,结交了皇家权贵,奔疲于各方,找到山西巡抚高文荐、河 东道兵备胡来贡等,为禁止商人砍伐林木,保护五台山森林植被和减免佛国的赋税做出了贡献。
再说憨山大师,他离开五台山后,风餐露宿,至崂山山 南的一个幽僻处结茅而居。慈圣皇太后念及祈储事后,皇子朱常洛应期而生,变派人访得憨山,赐金三千,命他建寺。憨山因见山东岁凶,饥民遍野,遂以太后名 义,把三千金尽数散发给当地饥民。太后得知,再次输金造寺,赐名“海印”。不想十三年后,竟因“私造寺宇”遭致?难,充军广东雷州。其实,此事据说盖由恭 妃所出朱常洛和郑妃所出朱常?争夺嗣位牵连而来。但憨山坦然面对,泰然处之,以戴罪之身,为民举办法会,夜夜秉笔从事著述。天启三年,圆寂于曹溪。
憨山大师是一位有德有识的高僧。他一生致力于调和诸宗,会通三教,勤于佛学实践,著作相当宏富,有《法华经通义》、《华严纲要》、《唯识论解》、《中庸直解》、《论语通解》等数十种,成为五代以来到鸦片战争前夕,我国屈指可数的一位高僧、佛学家。
龙门掌和龙门石
妙德庵的东北方,河槽陡然高起,遍外青石粼粼。500米处,就是北台下有名的龙门掌。《清凉山志》中说: “龙门烈石为崩,涛声如雷。北有藏云谷,下有留云石。云出为雨,云入为雾。”是一处幽奇险绝的风光胜地。就在这个龙门掌中,还流传着明末亡国之君——崇祯 皇帝的一个故事。
平心而论,崇祯皇帝朱由检虽然在治国用人上有失误,但他能“宵衣?食”,亲理朝政,且屡下《罪己诏》,还不时减缮和撤乐。有 关史学家说:明之亡,在万历王朝就种下了深重的祸患。到朱由检时,在内忧外患的交织中,勉强支撑了17年。朱由检在景山自?生死时,他在蓝色袍服上还大书 “勿伤百姓一人”,可说是一个辛辛苦苦的亡国皇帝。
传说那一年,崇祯皇帝到五台山巡幸,他在龙门掌内见一巨石当中而立,犹如中流砥柱,凛凛然 有大将气度,一时间触动了心事。想到明朝自开基至今,将近250年,江山传到自己手里,却是朝中少忠义之士,疆场少勇大将,自己已近而立之年,又无子嗣, 不由悲从中来,上前就对着这块巨石深深作下一?说:“今日拜汝,为求子嗣,若有应验,吾当封汝为龙门。”崇祯皇帝拜求后,便同皇后在龙门旁的石洞中留宿了 三天,回宫后,果然有了皇储,于是,他亲笔御书“龙门”二字,遣人刻于此石。
这块龙门巨石,高约2.7米,宽为1.5米,厚有1米,上有“龙 门”二字,双勾?刻,其字迹端庄凝重,?劲有力。旁有落款,因历400多年风雨岁月,尽是斑斑驳驳,难以辨别,只留有“龙文拜”几个字迹。此字是否为崇祯 所书?崇祯皇帝是否来过五台山?传说也毕竟是传说而已。但这块书有“龙门”的巨石,已成为历史的遗留。不知是哪年哪月哪日,北台的一场山洪大水奔涌而下, 直冲入龙门掌,?然不动的龙门石终于搬了家,它被巨大的洪流送到了妙德庵村前的河槽乱石中。不知又躺了多少年,到2001年,这一巨石已迁居五台山中心区 的皇城植物园,陈列于新建的八角亭之中,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佛手石、憨山打坐石、澡浴石
妙德庵西南有一条深谷,谷口端坐着 一座洁白动人的尼姑。若经此塔进入谷中,一路溪流??,绿荫满坡,花繁草茂,鸟鸣谷应。前行数百米,北面山坡?伸出一块长形奇石。这块石头,宛若佛手(长 有3米,宽有2米),掌心向上,拇指微屈,酷似为众生指点迷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手石。
佛手石也有段神奇的故事。传说古时候,妙德庵是一个 很有名气的比丘尼丛林道场,一次,全国各地的500名比丘尼来此参习,却没有地方参禅打坐,妙德庵的住持便领着众比丘尼在憨山大师像前礼拜,祈求修行成就 的地方。这样早晚各礼拜一次,到了第九天早上,听得西南方向“轰隆”一声巨响,大家便循着声音一齐涌向谷中,却见前面一块滚动着的石头,正在渐渐变大。众 比丘尼看见了,顿时醒悟过来,原来憨山大师显灵了,那一块翻滚变大的石头,就是他当年的打坐石。许多比丘尼此时激动地哭泣起来,又一齐唱念着阿弥陀佛法 号,向那块变大的打坐石涌去。当那500比丘尼在打坐石上坐定后,那块石头也就寂然不动了。
打坐石长3.5米,宽2.5米,石面斑纹苍古,细 看还有几个字迹。据说昔时憨山大师在妙德庵修持时,常在这块石头上打坐(也就是后来500比丘尼的成就之处)。憨山大师打坐石下1米处,还有一块表面平整 的圆形石头,方圆一米,人称“侍者石”,即为憨山大师侍者打坐的地方。在打坐石和侍者石下1米处的小溪边,有一块长3米,宽0.6米的平整青石,临岸一面 是茂密的芳草,临水一面是清粼粼的溪水,人称憨山大师的“澡浴石”。这块石头酷似一张床铺,一端还有一个天然的石枕头。澡浴石下,就是一泓清澈亮丽的吸 水,人称憨山大师的“澡浴池”。人们说,大师打坐困了,就到这里沐浴休息。这一连串的传说故事,串起了一连串的人文景观,展示了五台山的神奇和美丽,也寄 托了当地僧俗两界对憨山大师的怀恋。
妙德庵这处古道场,今年在圣莲法师的苦心经营下,已逐步恢复起来,新建了山门、大殿和寺前清水河上的石桥。此外,佛手石下正筹建的憨山寺也即将落成,使这处景色奇丽、风光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展示出了迷人的风采。
地址: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妙德庵
邮编:035515
电话:0350-6545519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