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普庵寺
五台山又名清凉山。在山西五台县东北隅,从北岳恒山婉蜒而来,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广如垒土之 台,故称五台山。据《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说:“东北有山,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眷属诸菩萨一万人俱,常 在其中而演说法。唐代华严宗澄观法师在《华严经疏》中则直接把五台山与清凉山等同起来:
清凉山志记载:护众庵,在观海寺南五里。原为丛林,因无其人数年歇响。后有如然和尚,复整为十方常住,茸废修残,“弘戒演经,晓夜不懈”之道。
记载中的护众庵又名静音寺,今日普庵寺。与明月池相邻, 与佛母洞相望,靠山脉似龙凤,面辽峻岭如笔架,清水河穿越山门前,南北两个山丘形成左右对峙的天然屏障。
唐朝时,日本高僧慧锷大师久幕东土观音菩萨,来五台山朝拜观音菩萨,到普庵寺尊请玉石观音东渡回日本,当到普陀山时,狂风大作,船不能行,遂建寺,今日普陀山成为观音菩萨道场。
普庵寺,观音菩萨祖庭,昔日庄严不在依旧,令无数朝拜之善男信女唏嘘,现有万宏法师上乞佛菩萨之道,下化无尽众生之喜,复修观音祖庭。
普庵印象
一、位置:
山西省五台山境内,五台山清水河畔,五台山南台明月池南,五台山交通主干道旁。
普庵寺背靠龙凤山,面迎笔架山,坐东朝西呈前低后高形,清水河从山门经过,南北两个自然生成的呈仰天大佛状山包似两个天然的屏障,左右环护,将寺址围成宝盆状,藏风聚气、地灵人杰;是五台山景区的一座著名古刹。
二、历史:
五台山佛教文化史书《清凉山誌》记载:普庵寺始建于公元475年、北魏孝文帝时,为观世音在中华大地弘法的最初庭院,观音思想、观音文化、观音法益就是从这里传遍了中华大地、造福众生的。被佛家指认为“观音祖庭”,享有“平安福德宗寺”之美誉。
普庵寺原名静音寺,后因普庵祖师来此护法而更为现名。普庵寺历代香火旺盛,经声不绝,钟鼓绕夜,呈现庄严殊胜的肃穆气氛。
普庵寺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分别于宋代、明代、元代、清代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葺。
一千年来、中国历代高僧大德均来此参访、护法、弘法,正悟观音思想和观音法益。“八地菩萨”普庵祖师曾专程来此证法、护法、弘法,并留有“白马请普庵”之美传。
国外高僧大德也纷踏至来、证悟佛法。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即公元916年,日本高僧慧锷大师久幕东土观音菩萨,于是到中华佛教圣地五台山朝拜观音菩萨,并自 观音道场--普庵寺尊请玉石观音欲东渡回日本,当到普陀山时,本来风平浪静的海面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船不能行,如此三日。慧锷感知观音不肯去、遂发 愿建寺供奉观音菩萨,民众称为“不肯去观音院”(即后来的普济寺),慧锷从此再未返回日本、成了普陀山第一代开山祖师。
普庵寺因其观音祖庭的特殊地位和殊胜法益而驰名中外、信誉四海。在这里流传的“玉树金舍”、“二灵显圣”、“观音化现”等趣闻轶事经久不衰、沁人心田!
三、享誉
经佛家指认,普庵寺享有“中华观音祖庭”和“平安福德宗寺”之盛誉。
四、变迁
解放后,文化大革命期间,普庵寺不幸被夷为平地,至今仍未得到恢复修缮。令无数慕名前来朝拜的海内外弟子唏嘘叹息,令无数观音弟子伤感涕泣。
五、重建
“五台三宝”之一的现任本寺住持上万下宏法师发心重建祖庭,恢复观音道场,重现千年殊胜法益;带领汇顿、汇智两位子弟节衣宿食、全心投入,并号召海内外佛弟子、社会贤达参与护法、协进弘法、共沐佛光、共享法益。
佛家认为,五台山是观音菩萨的故乡,真正的祖庭就在普庵寺。那尊供奉在南海的观音又何尝不昼夜思念他的故乡,要么,怎能有一位倒座的观音呢?法师上受佛菩萨之意、敬邀有缘善信秉佛菩萨之道及无尽众生之喜,重建观音祖庭。
普庵寺地址:山西省五台山普庵寺 邮编:035515
联系电话:0350-6548577 13934440748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