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塔顶部
新发现的一组墓塔
清同治四年立的“重整寺山产业碑”
平阳碧泉寺又有新发现
陈余良 文/摄
今年5月20日,平阳县文物普查队在钱仓镇岩庵普查时发现了两组墓塔,本版8月5日以《千年古刹塔成群》为题,讲述了浙南名刹碧泉寺墓塔群的发现过程及其研究价值。之后相关网站予以转载,引起社会关注。8月底,县文物普查队接到热心群众来电,称碧泉寺还有一组墓塔掩映在山林之中。借全省开展文物普查质量检查之机,县文物普查队于不久前陪同省、市考古研究所专家又一次对此进行实地踏勘,收获不小。
古碑 重访碧泉寺,在寺内大雄宝殿的东南角又发现了古碑三通。它们为清同治四年(1865)比丘立信、圆成立的“重整寺山产业碑”,1912年比丘能珞立的“功德堂募缘碑”以及1934年住持识空立的“□□□□产业碑”。其中一通石碑保存完好,其余石碑或残损,或碑面风化部分字迹难以分辨。“重整寺山产业碑”宽72厘米,高123厘米,厚9厘米,青石质。它详细记载了碧泉寺历代住持僧人兴建寺院历程、寺院住持募化山田、草山以及信众募捐农田等产业情况,为研究碧泉寺的历史沿革及其寺院发展情况提供了翔实的佐证,很有文物价值。
墓塔 跨过碧泉寺大雄宝殿的右侧大门,沿山路台阶而上,约5分钟行程便来到新发现的这组墓塔所在地。这里环境幽雅、视野开阔,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其选址精妙之处可见一斑。墓塔位于海拔354米的草地上,背靠山脉自东南至西北依次分布,与此前发现的两组墓塔位置形成一个三角关系。墓塔共3座,由塔基、塔身和塔顶构成。每座高约2.8米,相隔间距约1.18米。塔身由花岗岩条石纵横合榫而成,上用单块花岗岩石板做成单檐四角攒尖顶,其中一塔的宝顶为仰莲。其余两座为重檐,宝瓶状攒尖顶。中间一塔前竖一青石碑,上刻“清道光戊戌年十月初五日,皇清傅临济壬宗第四十二世上道下德印和尚之墓”。落款文字模糊不清难以辨认。东南侧墓塔塔身上阳刻“寂灭为乐”四字。每座墓塔背立面做有一个可以开启的石质正方格。另外,右侧建有一座小型青石质的墓塔,估计建于近现代。
墓葬 在距这组墓塔的不远处,有觉空大师的墓葬。此墓葬建于1997年,仿西式做法,形状不像塔,造型颇为独特。提起碧泉寺,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觉空大师,他对于振兴碧泉寺可谓居功至伟。觉空大师(1924—1997),苍南县渎浦乡张家山人,自幼好学爱诗书,为人孝俭慈悲。1968年离俗出家,先后学法于苍南云岩莲花洞、霞浦木莲寺,1977年任平阳萧江镇鹤湖寺住持,1982年只身来到岩庵碧泉寺。在衣食住行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仅几年时间就把千亩之广的光秃山坡披上了绿装,同时又兴建了大雄宝殿、藏经楼等殿宇。他的事迹被社会传诵,《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刊登过专门报道,他还曾当选为平阳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至此为止,碧泉寺共发现了3组墓塔群。它们各自独立分布,从建造时间来看,可以推断为清道光年间至民国乃至近现代,结构大同小异,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特征。据随行专家分析,这批墓塔群造型古朴,在全市也实属罕见,对于研究温州地区乃至东南沿海古代僧人墓葬型制、特点及其历史演变提供了鲜活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地址:温州市平阳县钱仓镇白水村
电话:0577-63681282 0577--63681076
邮编:325411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