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峨禅寺位于宁波南郊金峨山之麓,距宁波城35公里,即鄞州区横溪镇金峨村山岙内,创建于唐朝大历元年(766),已有1200多年的悠久历史。“千峰列笏,万壑朝宗”的金峨山是鄞南名山,海拔高程633米,是天台山的余脉。其山形两翼分张,昂首天表,酷似振翅欲飞的天鹅,故在宋之前名金鹅山。金峨禅寺开山祖师百丈怀海(720——814),福建长乐人,俗姓王,师事东土禅祖第八代马祖道一。唐大历元年,百丈怀海云游四明,见金峨山清水秀,遂披荆斩棘,筚路褴褛,结茅建庐,于团瓢峰下创建罗汉院。并与附近的大梅山法常禅师过从往还,同为中国禅宗第九代之正脉。
据《金峨寺志》记载,百丈怀海在金峨山时,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上山寻访,由于无缘相遇,遂留下“主人岂是寻常人,我来相谒不得见”的诗偈。故金峨寺旧有“留偈堂”,今尚存“迎仙桥”、“引仙桥”等有关吕洞宾的古迹。
金峨禅寺位于宁波南郊金峨山之麓,距宁波城35公里,即鄞州区横溪镇金峨村山岙内,创建于唐朝大历元年(766),已有12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千峰列笏,万壑朝宗”的金峨山是鄞南名山,海拔高度633米,是天台山的余脉。其山形两翼分张,昂首天表,酷似振翅欲飞的天鹅,故在宋之前名金鹅山。金峨禅寺开山祖师百丈怀海(720—814),福建长乐人,俗姓王,师事东土禅祖第八代马祖道一。唐大历元年,百丈怀海云游四明,见金峨山清水秀,遂披荆斩棘,结茅建庐,于团瓢峰下创建罗汉院。并与附近的大梅山法常禅师过从往还,同为中国禅寺第九代之正脉。
据《金峨寺志》记载,百丈怀海在金峨山时,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上山寻访,由于无缘相遇,遂留下“主人岂是寻常人,我来相谒不得见”的诗偈。
唐元和元年(806),怀海祖师的法孙罗汉彻禅师入主罗汉院,其再扩寺院,庄严梵宇。宝历二年(826),罗汉琛禅师在金峨山麓开荒植木,并大力弘扬临济,振兴禅风,使禅规肃然,世以“小百丈”称之。
北宋治平元年(1064),时值静旻禅师主持,金鹅山更字作金峨山。
南宋晚期,著名的临济高僧虚堂智愚禅师出世金峨。
明洪武十五年(1382),皇帝诏册天下名寺古刹,金峨亦列名其中,并把“金峨山真相禅院”更名为“金峨禅寺”。
入清以后,金峨山再度中兴,寺院规模不断扩大。可谓气势雄伟,建筑别致,雕塑精湛。
民国时期,曾有德国人克利夫人(即上海克利饭店董事长夫人)、美国人白克妮小姐(即宁波华美医院创始人)等相继来金峨禅寺修性善身度假闲居,有的居住竟长达30年之久,在此结下了深厚的佛缘。
自唐朝至民国,一千多年来,金峨禅寺积淀了丰富而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历代的文人政要都曾在此山稽首礼佛,和南三宝,这座浙东名刹声名已远播于宇内海外。
金峨禅寺始建于唐大历年间,香火绵延至今已有千百余年。寺庙四周溪水潺潺、古树参天,实不失为一处难得的佛门净地,但皆因历史的缘故,导致寺中原有的建筑毁殁殆尽。尔今,为重现古刹往昔的风貌,经各位长老及有关专家反复的论证,该寺的建筑风格确定以唐代为准,又能与该寺恬静致远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人文自然嵌合。
该寺现有用地面积50多亩,修建预算总需约5000万人民币,为顺利圆满建成雄大、庄严的宝刹,恳祈十方檀越,四海贤哲慷慨相助,为重兴金峨,复辉古刹,共襄其成。
来自网上的有关金峨寺的一篇文章如下:
<转载>千年盛衰金峨寺
清朝宁波名士林时对在《金峨寺重兴记略》中写道:“(金峨寺)诚道德之丛林也,岁久,兴替无常,而欲得千年不拔、永无摧败者,能有几乎?”显然这位饱读史书的文人不仅盛赞金峨寺丰富而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而且又以豁达的心境抒写着金峨寺千余年来的盛衰历程。每次站在金峨寺的遗址上,我总有一番感慨,千年盛衰,恍如一梦。
金峨寺,这座始建于唐大历元年(公元766)的浙东名刹,曾有过灿烂辉煌的历史。金峨寺由禅宗高僧百丈怀海在鄞州金峨山团瓢峰下创建罗汉院开始,经罗汉琛、虚堂智愚、昆石宝、日易谷宾、伟载、永清和民国时期卓凡等历任主持的艰辛修缮,寺院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不断完善,入清以后更是进入了鼎盛时期,当时曾有大型殿堂6座,建筑别致的廊庑楼阁376间,气势雄伟恢宏,雕塑精湛绝伦,《金峨寺志》中曾这样描述道:“道砌琉璃,花开五色,宫装玛瑙,树列七重,钟磐悠扬,炉香缭空。”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宋真宗赐额“金峨山真相禅寺”,北宋治平元年(1064),宋英宗赐作“金峨山真相禅院”,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金峨寺诏册为天下名寺之一,并更名为“金峨寺”。金峨寺浓郁厚重的禅风,和独具魅力的“金峨十景”,让它的声名远播宇内海外。历代不少高官文人前去稽首礼佛,吟诗作文,竟相盛赞。南宋晚期日本高僧南蒲绍明曾在寺里学法,民国时期德国的克利夫人、美国的白克尼小姐、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等人曾长期居住在寺里,近年来又有日本和韩国的佛教文化代表团前来金峨寺朝拜。
然而一千多年来,金峨寺又是几遭劫难。明朝中后期,曾两度兴废交替,明宣德年间(1426-1435)废而重建,至明成化年间(1465-1487)又废,明正德年间(1506-1521)复建,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迁建于金峨山麓(即现今的位置),明崇祯年间(1628-1644)再度重修。30年前的一场文化浩劫又使金峨寺楹殿堂毁圮于一旦,而最后的一场天火,更让原本岌岌可危的古寺雪上加霜,最终仅留数楹颓室,斜立于夕风残阳之中。
适逢盛世,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正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投入。2003年6月,投资5000万元“重建金峨寺”工程正式启动,金峨寺建置史上崭新的一页又被掀开了。如今,两座古朴的厢房、雄伟的大雄殿等建筑已矗立于古寺遗迹上。大雄殿重建在古寺遗址中轴线中心部位的高台基石上,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高约22.5米,殿面面宽七间,进深五间,这一建筑规模在国内寺院中也居于前列。大殿参仿唐朝鼎盛金峨寺的建筑风格,重檐歇山式构造,整体设计精巧整齐,华美恢弘。大殿顶覆黛瓦,出拱深远,檐角玲珑,侧墙青砖镶嵌。大殿正中供奉着三尊贴着金箔的佛像,远看近看都是金光闪闪,居中的是高约12.5米的释迦牟尼雕像,气宇轩昂,仪态端庄,神情亲切,左右两侧是文殊和普贤雕像,丰满圆润,神采飞扬,殿内的东西两侧供奉着造型各异的二十五圆通和万尊玲珑小巧的金佛像。大雄殿四周古木参天,翠竹葱茏,双涧潺鸣,这又给它增添了几份古朴与幽静。大雄殿的落成,为古寺的重建工程划上了华丽而精彩的一笔。如今,山门、天王殿等重建项目也即将动工兴建,金峨寺中兴的春天已经真正到来!
历史之河可谓汩汩,我想金峨寺的千年盛衰历程,诚如余秋雨先生在《文明碎片》题叙中所写的那样:“每一次搏斗,文明未必都能战胜,然而真正文明的历史文化终将会延续,即使它已成为了‘碎片’。”
联系人:董祖恩
电话:88461659
07年11月10日上梁法会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