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绍兴市太岳寺简介_太岳寺开光_太岳寺历史

发布时间:2019-06-15 16:43:25作者:心经结缘网

  上虞太岳寺
  太岳寺,又名太岳广福禅寺。坐落在上虞市岭南乡境内的太岳山下。据《明万历志·卷之二舆地志·山川》记载:由管溪而西南十里曰张家岭……岭之趾曰太岳山,中有寺曰广福寺。此处山峰连绵、修竹蔽日、树木参天。更神奇者,山间的一条小溪终年不涸,中有一龙潭深不见底,潭边一巨石高可数丈,下有一岩洞可隐身数人。明代诗人李培赞此地风景曰:绝壑清空鸟道悬,竹房松火乱秋烟。遥观下界酣如蚁,谁到岩头息万缘。传说明朝开国大臣刘伯温曾路过此地,观其景大呼曰:宝地,宝地!又据《上虞光绪戊戌县志》记载:晋末白道猷初入山时,乘青牛而至,故溪名隐牛溪。看来当年道家先师择此建寺,就因为此乃一方风水宝地也。
  太岳寺建于何年,说法不一,通常的说法是根据《上虞光绪戊戌县志》记载的:晋天竺僧白道猷筑庵于此,后有个叫陈思益的将庵拓建为寺。当地的一些老人却说:庵是庵,寺归寺,两码事,庵在山腰,寺在山脚。现据绍兴市佛教协会编撰的《绍兴佛教志》记载:太岳广福禅寺,在丰惠镇南45里,本东晋高僧白道猷结庵之地。五代后唐清泰元年(934),陈思益舍地拓建为寺……明初,寺废,僧人入国清寺;景泰(1450`~1565),天顺(1457~1464)间复兴。嘉庆(1522~1565)初,寺将圮,住持发垣与其徒德庆苦行重修及复诸废产。尽管史料说法上有些差池,但大同小异,太岳寺始建于后唐至后晋年代,已是确切无疑。
  太岳寺在它的鼎盛时期,共有大小房屋99间,分前、中、后三殿,寺内画梁雕栋、金碧辉煌。菩萨罗汉、金刚弥勒一应俱全。这些泥塑形象逼真、眼神生动、衣纹流畅,堪称一绝,有的可能是历代泥塑中的珍品。山门殿大梁上悬挂的青铜大钟,重约2000千克,其文物价值不言而喻。寺边的几十亩梯田也是寺里的田产。每逢元宵清明,方圆几十里的善男信女都来此烧香拜佛,可谓是门庭若市。可惜该寺历经废兴,明朝初年面目全非,寺内僧人不得不迁入天台国清寺。直到嘉靖年间又费资重修,恢复废弃的产业。不过自此以后一蹶不振,香火日衰,门可罗雀。到了民国年间,寺内仅剩一二僧人,聊充门面。
  斗转星移,时光流逝到了1941年,这一年的5月21日,日本鬼子的第一发炮弹炸响在离春晖中学不远的驿亭小镇上,没有多久,日寇的铁蹄便踏入了上虞,素有“北南开,南春晖”美誉的春晖中学为躲避日寇骚扰,在校长徐如愿的带领下,毅然将太岳寺作为临时校舍,实施搬迁。从1941年9月15日起,这座破旧的寺庙就成了春晖师生们栖身之地,他们因陋就简,开荒种地,历经四年,以永远的春晖精神,度过一个又一个常人难以想象之难关,成为春晖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一页,也让太岳寺在上虞教育史添上了不可或缺的一笔。
  全国解放以后,寺内已无僧人,空存一座败落的寺院,屋宇塌陷、墙壁倾圯、门窗洞穿、饥鼠野猫穿梭其间。到了所谓“大破大立”的那个年代,寺院全被拆除,寺内有价值物件或被损毁,或被当地村民拿走,一座千年古刹,竟被改造成一丘梯田。太岳寺作为道教文化的传承之处,曾经是虞南山乡抑或是上虞市一块文明的发祥地。辩证法规则告诉人们:一段旧的历史的结束,往往酝酿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不久前,笔者曾去探访该寺遗迹,通往寺院的道路已经拓宽成汽车路,当年的那丘梯田已不见踪影,古刹的地基轮廓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一位村民告诉我,当地泰岳村党支部协同该村民委员会,拯救千年古刹太岳寺的计划已经拟定,并且正在付诸实施,民间的热情也十分高涨。不久前,笔者因为工作关系,有机会和岭南乡党委书记赵尧灿同志共进午餐,赵书记饶有兴趣地谈到太岳寺,他说:太岳寺不仅道教文化历史久远,而且当年一代茶圣吴觉农还在这里开发种茶,茶文化的渊源也大有文章可做,加上春晖中学在这里办学四年,还可以开发春晖文化。看来当地的父母官们对开发太岳寺已是成竹在胸。
  可以展望,不久的将来,太岳寺新的一页就要翻开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