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楞严经义海卷第二十二(经八之一)
(凡遇圆相即是标辞与?同其上文)。
(?一返妄归真辩地位之相前由无明动彼静心从细至粗遂成三相及二颠倒又由世界和合相涉根尘相对成业性故十二区分类生差别流浪苦海如汲井轮其犹空华于湛精明乱生乱灭此皆尘劳烦恼污染真性不得清净今欲转染归净返流复源故云渐次修行以为对治下喻云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诸汤水并杂灰香沅涤其器后贮甘露由乎渐次以立其位也)。
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华发生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
(众生妄心无始熏习业苦种子如恒河沙何啻十二八万四千故一一类复具十二于妙圆中皆是狂劳目乱华相○标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故一念妄动诸相具足也○解孤山曰各具即互具也以一一类心妄种皆足一则现起名事造余则???名理具以妄本无体元是真心是故妄具即是真具具无具相一切皆空如是了知始可议道)。
汝今修证佛三摩提于是本因元所乱想立三渐次方得除灭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诸汤水并杂灰香洗涤其器后贮甘露。
(?真心如器颠倒即毒蜜汤水等即戒定慧洗即修习甘露即无生忍若本无垢亦无修证既有修证须具众因故此三种皆为本也○解私谓净器喻伏惑行人以上文令其立三渐次除诸乱想是则身器清净也除去毒蜜并除其助因及刳其正性也汤水如正行灰香如助行甘露譬所证之理)。
云何名为三种渐次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
(?前问至何渐次得修行目今此第二正名修行故云真修五种辛菜名为助因以能资助烦恼业故淫盗杀妄名为正性以是生死根本解脱冤故根尘偶对流逸奔趣正是无明现行业用是故除而去之刳而空之违而背之苟三行渐着功用渐成六用不行返流全一妙圆平等身心怏然是人即获无生法忍○解孤山曰言渐次者事渐理圆不同偏教之渐也问此三渐次于天台六即中属何位耶答名字中修能成观行及发真似也)。
云何助因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
(?皆依食住者食以资益诸根大种心心所法能生喜乐相续执持故有四种段谓分假以欲界香味触三正消变时有资益义乃名为食触食谓根境识三和合能引意识相应触起触对前境能生喜乐资益诸根及心心所故思食谓意识相应思与欲俱转于可意境希望偏胜有资益义故识食谓第八识田前三食缘助势力食此第八体有增胜故能执持诸根大种能与诸法为长养因有摄益义故名为食如四食章○标段食一分一段古谓抟食不使匙箸手抟而食唐义净三藏改为假食○解槜李曰若约三界辩之段食唯在欲界以色无色界无香味二尘余之三食遍通三界)。
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
(私谓此举假食之损益欲除五辛之助用也以五辛能发淫恚犹毒死之食焉)。
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
(?有资益义皆名为甘不正消变能坏身心皆名为毒五辛者谓大蒜茖葱慈葱阑葱兴蕖是五性热气荤味辣修行者食能杀法身如食毒也故须断之○解孤山曰五辛者楞伽经云葱蒜韭薤兴蕖也应法师云兴蕖梵音讹也正云兴宜慈悯三藏云根如萝卜出土辛臭慈悯冬到彼土不见其苗则此方无故不翻也)。
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
(?生死根本无过淫杀此五能助复加荤秽引诸邪恶污清净道故福德天众舍离无益诸鬼同住也唯增痴惑失正真道修三昧者岂不诫之○标初机后学见性未明须具此戒若不断辛纵有聪利邪鬼来欺)。
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
(?臭辣荤秽非可圣意故不守护魔不持戒而修邪定及修世福遂感魔宫以定福力且顺生报其毁禁业顺后方受故云福尽堕狱○标凡修行须具信根持此助因若不奉行为魔眷属○解以修禅福故暂生魔天以毁戒罪终堕地狱)。
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标助因者是初心人入道基址)。
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
(?正性者此杀盗淫性是罪故复是生死根本性故然饮酒合是助因今为正性者以过恶深于辛故以火净食者以浅况深生果尚须净食何况酒肉淫盗杀妄涅盘护讥嫌戒与性重等故须防微免致大过○解私谓如律中五果之属皆须净人以火净之然后得食防坏生故)。
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
(?岂有具诸功德出离之体而从淫盗杀妄中得必不然也○标三界苦海淫杀为根本)。
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
(?毒蛇怨贼能杀生身不损法体淫欲能损法身慧命真修行者必须永断涅盘经说菩萨观爱有九种过患一如债有余二如罗刹女妇三如妙华茎有毒蛇四如恶食性所不便而强食之五如淫女六如摩楼迦子七如疮中臭肉八如暴风九如彗星下文云十方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观欲如避火坑)。
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
(比丘四重尼复加四谓触八覆随故云八弃梵云波罗夷此云弃谓犯此者永弃佛法外边犹如死尸大海不受故名为弃入大乘道而先学小者十轮经说若不先学小乘即学大乘无有是处乃至云无力饮河池讵能吞大海是故一切菩萨皆先学三乘唯不究竟证于小耳○标小乘戒律身触为犯大乘戒律起心即犯四弃杀盗淫妄为性戒亦谓之四根本罪是小乘比丘所持因此生二百四十六条轻重之律八弃如前四亦二百四十六条都五百也菩萨只十波罗夷也○解此无正译义当弃也后众法绝分为名如彼死尸众所不受)。
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
(?三缘若断三因不生故于世间不相酬还皆由持戒成就故尔○解不淫故无相生乃至不妄故不还宿债以大妄语贪具供养故约位言之应在外凡观行之中)。
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
(?持戒清净魔事不生观行既成故能发用于父母所生之身得相似五通此同法华观行持经于现身中获六根净又云虽未得天眼但用父母所生眼彻见三千界等○标此真修永断杀盗淫妄尽此报身获宿命通永出三界十方无碍也)。
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
(?由前起后也清禁既圆观行仍就于六尘境已知虚幻终不信任随流奔逸妄有所着)。
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返流全一六用不行。
(正达现业也既不随尘复归元性元性之中本无根尘夫何为偶根境不生六用不起唯一圆常妙觉明体此同观音圆通生灭既灭寂灭现前也故上偈云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尘垢应念销成圆明净妙○解私谓因不流逸由断客尘烦恼也旋元自归渐入如来藏理也尘既不缘下此又进破根本无明前属似位但云不多流逸今取真证乃是根尘泯亡逆无明流纯一真性微细生灭六用不行)。
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
(?此叙证真相也国土融真圆明体现故如琉璃内悬明月清净者空义琉璃明月空假中也故圆觉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乃至一世界多世界清净等)。
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
(前则世界圆明此则身心圆明本由迷倒身之与心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今复本源故身心世界妙圆平等更无差别法界一相创证此境快然安隐即分得涅盘安隐处也)。
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
(此获圣德即所证理显也现谓显发理智行三名密圆净即涅盘三德也一一德中具一切法三一无碍故称为妙此三种法诸佛所证是佛果德摄尽十方三世佛法今日于此一念显现通达无碍故云皆现其中○解先显依报净有法有喻次显正报净有自有他自则三德圆证他则诸佛同体)。
是人即获无生法忍。
(?结能证也真如实相名无生法无漏真智名之为忍得此智时忍可印持法无生理决定不谬境智相[宴-女+六]名无生忍华严初住余经初地是得忍位今经第三渐次便得此忍迥异余说于此忍中随所证得不异而异即立诸位故名圣位此则初渐次正修观行第二渐次观成入似第三渐次既言获无生忍即同初住○标皎然清净者得一念无相空观譬如琉璃得无法不备假观内悬明月不一不异中观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者证三德秘藏也前迷于心认物为己本源今复身心平等)。
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
(解此中别指初住以上名为圣位若下文云以三增进故能成五十五位真菩提路则通取十信也)。
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从此第三渐次随起何行随行附义以立位名不离前来密圆净妙境智行也○标旋元自归受阴已尽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二明地位差别夫论地位者皆是诸佛菩萨亲证境界约断伏次第发真妙用功力浅深以立位次起信论云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以分地前地上及究竟位华严经智度论约入大海辩功用浅深但迟速有异分根性利钝如涉长途非无里数诸大乘经若说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则无地位可立如华严经云众生妄分别有佛有世界若了真法性无佛无世界楞伽云无有佛涅盘亦无涅盘佛远离觉所觉又云寂灭真如有何渐次上文云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此等令观一真法界本来平等无修无证亦无迷悟故无地位可立此显心真如门也若依心生灭门有迷有悟炽然修证差别不同且圆顿大乘无过华严涅盘仁王璎珞大品法华等经虽明法界平等无说无示而菩萨行位终自炳然故华严云不为钝根下劣众生说于地位仁王云若言越此地位得成佛者是魔所说此则异诸外道天魔各自谓得无上觉道不说地位今显佛法有不思议功德旷劫修行因圆果满方称究竟又诸经论建立地位多少不同仁王五十一位璎珞五十二位华严四十一位大品四十二位此经五十七位下文复云六十圣位圣说不同或开或合各是一意若约天台圆教位次对今经者有同有异同故地前俱是证位异故此干慧心是第三渐次无生忍中随义建立不同天台入初住时方证无生忍也○解私谓上三渐次且约粗细前后分别若圆修者岂不以违其现业为创心发观之本欤故第一渐次即云修菩提者永断五辛也当知菩提无渐次渐次取菩提譬如沧溟太霄讵可涯量由操舟举翮之异而里数生马此下干慧地等即后二渐次之所阶也孤山以璎珞五十二位对今辩之有一合三开之相一合者合十信为干慧地也三开者开初住为十信心开十向为四加行开等觉出金刚干慧地也今详此说唯四加行开相则显余不应然至下销文当见其义)。
阿难是善男子欲爱干枯。
(?持戒清净远离贪淫故名初干即断烦恼障也干义有二一欲尽故曰干二但慧故曰干今即初义)。
根境不偶。
(由三昧力返流全一破所知也○解是善男子指圆教外凡之人也不可蹑上安立圣位而为次第以渐次是通明修行从微至着地位是别示凡圣自下升高人未审之便将此地作无生忍位释之者误矣欲爱干枯者且从粗惑言之若通说者即圆修三观顿伏五住乃观行成相也根境不偶者此与上文尘既不缘等名义虽同粗细诚异)。
现前残质不复续生。
(?报障尽也亡欲爱故无润惑根境不偶故无业性纵有业苦种子无润不生尽此报身更不相续即生实报土也此即惑业苦亡无润生理即干义也○解由欲爱干枯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故此身若谢来报不生准天台以五浊轻重分同居净秽今五浊既轻即当舍秽而趣净矣)。
执心虚明纯是智慧慧性明圆蓥十方界。
(?戒定既圆从此发慧即转前三障纯成智慧慧光发明蓥十方界即慧义也○解人法二执了无实性故曰执心虚明即惑成智体具寂照故曰蓥十方界)。
干有其慧名干慧地。
(?结名也此即但有其慧故前云纯也既云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故约欲枯返流纯成智慧未沾果海法流之水故受此名此约无生忍中义说故尔真谓圆融不碍行布下皆仿此)。
欲习初干未与如来法流水接。
(蹑前干慧义也创干欲爱果法未沾即用此心为信方便标如来者显是果法此下总示○解大品十地初立干慧天台于圆教判信前立五品位且曰义推如大品干慧地也噫智者隋时此经未至而所立名位悬契佛心非圣人孰能是哉沇师亦谓此经干慧是天台五品位但不合兼定六根清净耳问既云未与如来法流水接岂非须指初住分真为法流耶答信之与住俱预法流请以喻观自明两相故前文云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沈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斯则显以通别二惑为浊流真中二理为清水验今干慧未入信心)。
即以此心中中流入。
(以观行心缘中道理相续无间流入初信)。
圆妙开敷。
(?此标也即用此干慧中智合中道理理智俱中故名中中又离一切二边相故双照二谛无不真实又此中智念念相继而进上位故云中中流入言流入者显无功用任运而进也以证中道自然流入萨婆若海此则更增一番智断功能故云圆妙开敷此即于干慧心增明观智以为方便得入十信)。
从真妙圆重发真妙。
(释也上句释此心流入下句释圆妙开敷)。
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中道纯真名信心住。
(以中道智证法界一体三宝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冥合常住清净妙心名为妙信此信即理亦名常住一切妄想灭无余者即断所知无明住地一断遍断始因迷觉成不觉人既圆妙智发翻不觉成觉故云一切灭尽无余中道纯真者妙智决定不偏不邪是佛正因不杂伪妄故云纯真以不住法即住其中故名为住经中多说地住二位是发真处今于干慧信位立之表是证真非是似解耳○解孤山曰此下十信虽与诸经十信名同而于名下皆结住名故知即是初住分开也况云中道纯真岂是相似位耶私谓夫如来设教被机不同此经以前权实未融地位多别如璎珞所说先空次假后中之相也今既开权显实岂以昔经而校量乎所以原始要终莫不皆用中道妙观观常住妙理苟不如是将何以显此经纯圆邪但依一家六即之义销诸圆妙之文无相滥矣言圆妙开敷者即见惑先落三谛似显也从真妙圆等释成上句谓从干慧真妙圆心重发此位真妙信心心与理[宴-女+六]故曰妙信常住涅盘明须陀洹所断见惑如四十里水其余在者如一毛渧今约此义云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也名信心住者信为能住理为所住如无着立一十八住判金刚般若始终地位亦何必初住方受住名)。
真信明了一切圆通阴处界三不能为碍。
(?蹑前信心也妙信常住不偏不邪纯一真如故云真信明了一切圆通者了三科法无不是如也无明妄想既亡阴界自然解脱故云不能为碍)。
如是乃至过去未来无数劫中舍身受身一切习气皆现在前是善男子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念心住。
(妄想若存阴界为碍忘失烦恼随此而生今既妄灭阴消过未如一无远无近所经未经一念现前此即过去宿命未来天眼明记不失故云为念○解舍身受身即分段生死也一切习气即思惑正使也故下文明五不还天所断欲惑亦名习气又应通指二死为舍身总名五住为习气以上文云过去未来无数劫中故若尔则习气之义不可取大论垢衣香器为喻)。
妙圆纯真真精发化无始习气通一精明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圆妙净智无二边之杂无妄想之伪故云纯真现用自在故云发化乃能融通习气唯一精真以真精智进趣真净行故名精进○解化变也变诸妄习纯成真明言其精也唯以下示其进也)。
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慧心住。
(?真精之心明了显现此现前心纯是圆智用名慧心智之与慧左右言耳○标蹑前心也真智真理属根本智)。
执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
(?智照凝明无动无乱照而常寂湛然不动故曰定心○解周遍寂湛谓定之用寂妙常凝谓定之体)。
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寂定慧光互相明发于理于行唯深唯进故云不退○标定光发明寂而常照唯进无退体即是用)。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
(?寂照增进不动不退故云安然保任护持令此与佛??然通合故云交接由保持故名为护法○解案圆位至此断三界思尽即六根清净之正位也配璎珞属七住对大品当佛地约婆沙齐三十四心智者云三藏佛位望六根清净位有齐有劣同除四住此处为齐若伏无明三藏即劣既是发真断惑之大节故特示云十方如来气分交接)。
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由前寂照互相显发保持无退妙用强胜能感果德因心中现故云回佛慈光此寂照因决能感宋无有乖失故云向佛安住果中现因相因中现果相因果不二互现互入故云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解觉明保持即护法心也上气分交接则自心他佛相应相??今回佛慈光向于佛境则与我智明相对相照故曰犹如双镜等又约十方如来对照亦然故曰其中妙影等)。
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
(?即寂之照故曰心光即照之寂名佛常凝此圆定慧离二边染断性亦无故云无上妙净二边不动即无为作故云安住无为也得无遗失戒圆明也此则定道圆融离妄想染故云戒心○解回向既成同佛常寂常寂之体即是无上妙净明心安住此心正防无明微细之患故得戒名)。
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戒根圆净过累不拘故云自在以此为足游履十界妙用现前随欲利益故名愿心○解准天台圆教未断无明生同居者名为愿生正符此文也又说十信出假利益众生今游十方亦合其义)。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晖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方便空也十心假也一心中也圆融妙慧名真方便由此妙慧发前十信以此十心本是一性所具功德由妙慧发令一一心皆具十心十用无碍一多相即唯是一心心即秘藏今于此藏用发显现以不住法即住其中名发心住○标住者解也○解璎珞初住增修十心彼乃别教之相耳智者以璎珞十心对十乘观法约圆初住具明十德章安云应是转似为真一住具足也即云真方便者谓真家之方便又真即方便皆以中道心修故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岂非智者章安之意乎横开之说固无此理)。
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琉璃空也精金中也现即假也净宝精金互相映现无碍融通不一不异以此妙心而为所依然后出生无量德用故名治地○解能证心如琉璃所显性如精金治理也依前心地以观治之)。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
(?法界心地即前一心妙行能涉妙智能知理智行三自在圆融不以二边之所住着名无留碍此真修行名修行住○解上治地由境得名今修行从智受称境发于智故云心地涉知等以智遍修故云游履十方等)。
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
(?智行微妙??通果德故云行与佛同自然合佛慈种名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者以佛权实二智为父母故维摩云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既分入果智密合果德故云??通入如来种○标权谓随机接物实乃究理极真以此为根本也○解孤山曰分真智与究竟智等名行与佛同分证理与究竟理等名受佛气分如中阴身以喻显之究竟权智如父实智如母任运相合如自永父母密齐果德如阴信冥通斯即禀佛遗体初托圣胎也)。
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以自行化他一切种智具足成就名人相不缺也○解此喻虽在真因而自行利他之相同佛不缺也)。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一切种智自利利他相用显现名为容貌无缘慈悲名之为心故观经云佛心者大慈悲是此菩萨分得其用名之为同○解容貌喻应用心相喻理智)。
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
(?一切种智慈悲相用和合成就任运增长无有退屈名为不退○解色心互融不相妨碍故曰合成)。
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十身灵相十身卢舍那也谓声闻及缘觉菩萨如来身法智空业报众生及国土又如来身自具十种谓菩提愿化力庄严威势意生福法智此十妙应如随色珠显现自在即不思议种智之妙用智体本具随障尽处而得显现既以权实二智大悲熏修功用顿显虽未全如于佛分得此用即一身现无量身也华严云虽未具足一切智已获如来自在力○解资中所解并同长水但国土身为虚空身私谓准华严入地方现十身今八住具足者正显今圆已齐彼别也)。
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十身具足故曰形成出因显果故云出胎堪任继嗣绍隆佛法名法王子住○解孤山曰出胎者喻破第九住无明又从理起用亦如出胎绍隆佛种故云亲为佛子)。
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行愿内充慈悲外发德相渐成化物功着故云表以成人于十方界次补佛处堪任付嘱传法利生故如国王委政太子陈列灌顶也○问准华严经初住菩萨即能成佛教化众生何故至第十住方名陈列灌顶表成佛耶答圆融之教二经颇同以行布不碍圆融故华严初住便能成佛圆融不碍行布故今十住方列灌顶彼经云菩萨住处广大与虚空等又云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了达诸法真实之相所有闻法不由他悟具修十种智力究竟离虚妄无染如虚空清净妙法身湛然应一切亦同大品云从初发心时即坐道场转法轮度众生当知此菩萨为如佛今经云十用涉人圆成一心又云十身灵相一时具足此上皆明一位具诸位即行布不碍圆融也又华严明第十地菩萨方论受职此经第十住明陈列灌顶者即圆融不碍行布也圆融即横论行布即坚说一一无障碍二经颇同故无疑也言陈列灌顶者华严云转轮圣王所生太子母是正后身相具足坐白象宝妙金之座张大网缦奏诸音乐取四大海水置金瓶内王执此瓶灌太子顶是时即名受王职位菩萨受职亦复如是诸佛智水灌其顶故名受大智职菩萨彼明第十地方是受职今此十住既名灌顶故说受职彼约究竟此约分得又无生忍中一位具诸位故得互说○解太子世子异其文耳春秋曰会太子于首止礼云文王世子皆天子之子也然圆教分真以来悉有应用论其智力不无优劣故初住百佛世界现十界像利佑众生位位竖入倍倍增胜经中所明各就一义若论一位具诸地功德则十义俱遍十住既尔下去皆然)。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
(?初二句结前具足下正明此有二义故欢喜一具足无量佛德故如观音云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既云不思议即是无量佛德也此之妙德先未曾获今日具足故云欢喜二众生受化故欢喜十方者现十界身利众生也随顺有二一众生趣类不等根行有异菩萨随顺以形以说此明能化随顺也二菩萨现种种化众生随顺一一受化咸皆得益此明所化随顺也能所既皆随顺机应俱生欢喜故以名焉)。
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如上随顺众生即是善能利益始能欢喜生善终能破恶入理故名饶益)。
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瞋恨行。
(自觉故无明不能拒智觉他故有情不能违化障不能拒物不能违二利既兼故无瞋恨)。
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
(随机随感现种类身尽未来际化复作化三世下释所以也以知三世空寂故得穷未来际以达十方无碍故能现种类身若时若处现化不绝故云无尽也○解孤山曰种类出生化十界身化复作化也穷未来际益物无尽竖遍三世横周十方)。
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
(?现种类身即普现色身三昧说无量法不离四种辩十若身若说皆是智用咸归于理华严云此菩萨于一念顷得无数三昧了知此之三昧同一体性乃至得一切法真实智慧是故能合种种法门得无差误由无差误故离痴乱○解妙智了达尘沙法门异名别说同归一理故离痴乱)。
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
(?一中现无量故云于同现异无量中现一故云异相见同身说皆然也以知一切法同一法性能作种种异说而不失一性一相之旨维摩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故名善现○解同中现异达理即事故异相见同达事即理故)。
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着行。
(?着谓住着即留碍也一尘现十方是现界不坏一尘相是现尘世界微尘各不相妨此即大小自在由此菩萨住不思议解脱故得此用○解私谓界在尘中名现尘尘容界相名现界须弥芥子相入攸同)。
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蜜多名尊重行。
(?现尘现界现身现说不相留碍故云种种现前皆从圆融三德般若之所发现故云第一此之妙行超过一切诸法门故名为尊重○标咸是第一者俱成佛行从三德发现绝待名尊重也○解第一波罗蜜多即般若度也大品云智慧轻薄般若尊重故此名焉)。
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
(?如上所现无碍妙用故云圆融一一皆能合佛如来利生轨则故名善法○标法者轨持义轨谓轨则今物生行持谓任持不失自性此法自利利他也)。
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本然故名真实行。
(?依真起用用不离体体即真如无漏清净一真法界此法界体本具如是无方妙用故云本然以即体故名为真实此之十行皆是证真菩萨自利利他无碍自在圆融妙行一一皆破微细无明显佛智德渐渐圆满有此十番智断功用念念与萨婆若相应华严云此菩萨行与法界虚空等以用诸佛不思议妙行故故此十行圆融无碍即一论十十不离一故此最后即云一一皆是清净真如性本然故○解上善法行全性起修故成轨则此真实行全修是性故皆无为)。
阿难是善男子满足神通成佛事已纯洁精真远诸留患。
(?结前十行也依体起用故云满足神通自利利他妙行无碍故云成佛事已佛以度生利他为事业故纯洁精真显智德也远离留患显断德也此十番智断皆是非证而证不断而断智本真故惑本亡故)。
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盘路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此正明也约用就体能所俱亡众生相空本涅盘故能化缘生本无性故故云灭除度相般若经中亦同此说亡缘之智名无为心无作妙理名涅盘路摄用归体名为回向涅盘果也路即理也履以成地到究竟故名涅盘路结名可知问十行位中岂有度相耶答前即依体起用且论神通化物未言灭除度相今此摄用归体顺寂灭义故除度相约义虽异为行颇同若不然者岂有证真大士犹怀度生之相耶○标蹑前十行当度众生云此正明也)。
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
(?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故云坏其可坏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故云远离诸离得无所离即合涅盘故云不坏回向○标坏其可坏蹑灭除度相也远离诸离真心独露从体起用名不坏回向也○解坏其可坏从所坏境说远离诸离约能坏智论不见可坏之相是名不坏)。
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
(?本性觉体未尝起灭故云湛然此湛觉体三世诸佛无二圆满故云觉齐佛觉此则得平等觉与诸佛同故云等一切佛标寂而常照与三世佛无异也)。
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
(?精真发明智显也地如佛地理现也智??理体无二无别智遍理遍名至一切处○解上觉言智此地言理皆因果体同故云等也至也)。
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挂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此菩萨得如来身及国土身互相涉入无碍自在此是如来藏中诸功德法受用无尽也○标此依中现正前文云坐微尘里转大法轮耳)。
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挥取涅盘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同佛地如来藏也即前地如佛地本来具足无漏性德此德能为万行所依故云清净因依于此因能起趣果之行故云依因发挥取涅盘道道即因也此则万德为万行因万行为涅盘因合理之行行从理起故云随顺平等能生妙果名曰善根○解孤山曰于诸佛理地起万行真因依此真因发越挥散周遍法界以取究竟涅盘之道行从理起名随顺平等能生道果名为善根)。
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初句蹑前也十方下正显一切众生皆我心性心性无外摄无不周我之本性既圆满成就众生皆尔故云不失此得同体大悲是故然也○标言不失者下合六道也○解真际曰性圆成就生佛体同不失众生唯识各别)。
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唯即与离二无所着名真如相回向。
(?如故即一切法真故离一切相此真如体亦不可得故云二无所着亦即三谛对文可见此菩萨了一切法即真法界无相可离名为如相○解孤山曰即一切法假也离一切相空也二无所着中也)。
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
(?初句蹑前十方无碍者既能即法离相则不为心境诸法所系故云无缚以无缚故自在无碍故云解脱此解脱相自性亦离故皆无也)。
性德圆成法界量灭名法界无量回向。
(?圣法因义故云法界然有四种谓事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今皆浑为一真法界故云量灭此唯性德圆成于一真界无量可量故云法界无量又证性德一一圆满成就不可算数边涯故也然此十位所有回向不离三种谓菩提实际众生也今此且约向实际说余二含摄此则依真起用皆为趣向大涅盘界随顺法界体用相称圆融自在故华严云此菩萨所修愿行等法界如虚空量尽回与一切众生同向一究竟菩提故名回向前后诸位非无此义以约增胜立此名耳然此诸位皆于一无生忍中随所发行义立别名皆能圆证圣性不别而别故分诸位异而不异唯是一心故涅盘云发心毕竟二无别也地前既尔后位可知前文云此人即证无生法忍从此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既言圣位岂非证耶○解三德妙性于此圆成不见十界高下差别故云法界量灭)。
首楞严经义海卷第二十二 牧二
音释
涤
(徒历切洗净也)。
贮
(展吕切盛也)。
啻
(矢利切何啻谓岂止如是也)。
[隽-隹+椎]
(音醉[隽-隹+椎]李地名)。
蒜
(苏贯切荤菜也)。
茖葱
(茖音格葱仓红切茖葱荤菜也)。
兴蕖
(蕖强鱼切兴蕖荤菜也)。
荤
(许云切??菜也)。
辣
(卢达切辛味也)。
啖
(徒感切食也)。
舐
(神纸餂也)。
唇吻
(唇食伦切吻武粉切唇吻口边也)。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