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诵《心经》时候,我们会在原文中看到两次“舍利子”这三个字,那么我们是不是知道舍利子究竟是谁呢?接下来我们可以一起来了解一下。
舍利子的原文是 (śāriputra),似乎应作舍利弗(人),与舍利子不一样。原文中舍利子前面有“此”字(iha),汉译的《心经》没有。释迦牟尼在讲述心经的时候,是指着“舍利子”讲的,所以舍利子不是虚词,更不是标点符号。他为何指着一个人说他“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舍利子,是….” 这句话中“舍利子”是主词(subject),一个生人,如何能代表“色、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除非这里的“舍利子”,既是舍利弗这个人,也是他圆寂后的舍利子。
舍利弗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而且是最重要的弟子之一,他的塑像经常被放在释迦牟尼像旁边。舍利弗年纪比释迦牟尼要大,大多少,没有记载,但是,舍利弗的涅磐比释迦牟尼还早,时近八十岁。佛家不讲死,高僧圆寂,佛祖涅磐。所以,释迦牟尼讲这句话时,可能舍利弗已经涅磐,火化,成为舍利子(物)。因此,释迦牟尼是指着舍利弗的舍利子讲的。以前的解释只提到舍利弗这个人。如果《心经》讲的是“舍利子”(物),是指“舍利弗”这个人的“舍利子”,舍利子同时是人,也是物,就没有冲突了。
我们读诵《心经》,应当对《心经》全文有一定的认识,所以我们不仅要知道“舍利子”的意思,更是应该知道《心经》的意思,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感应。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