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宛然是与娑婆有情,别具深刻因缘的菩萨。人们在感到恐惧、骇怕的时候,总喜欢持诵经典、经偈或佛号;但是,更多的人,只要一遭逢危难危急,即自然持诵起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恍如溺水的人,下意识地抓住救命的舟筏,一般不管是一般民间信仰,或正信佛教徒,皆如此。所谓‘家家弥陀,户户观音’,正描述了观音信仰在中国的蓊蔚与兴盛。
为什么呢?为什么在无数悲智双融的菩萨中,观世音菩萨独独具有如许独特独树、不可磨灭的地位?
第一、《法华经》本身在中国本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大乘经典,阅读、持诵者极为广袤。《法华经》中内含一品,名为〈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称扬赞叹观音智慧福德,后人将之单独结集流传,即成了《观音经》。
第二、另一部经典名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略称《大悲心陀罗尼经》),鼓励大众持诵〈大悲咒〉。自然地,也依此持念‘千手千眼’慈心无量、普济无量的观世音菩萨圣号。
一诵名号,即闻声救苦,消灾解厄,有求必应因为简单,也就人人欢喜,人人能行。观音信仰也就如同大河一样深广流布在每一个心灵的种子中。
此外,《楞严经》中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也强调了菩萨的‘耳根圆湛,闻声救苦’,能够‘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的妙觉普度,闻声化现。
至于观世音菩萨的‘女性形象’、‘女性化身’,也仅是〈普门品〉的三十三种化身之一罢了。唐以前,中国史上的观音画像,先是男性的,并蓄有胡须,然后则是中性的,而且是超越男女性别的。一切菩萨俱如此,仅是中性。辗转到了宋以后,观音的女性形象宛如更易感动,也更受欢迎。图象上的观音也就更衍为‘女性化’,更常以‘女相’呈现。
人们将观世音菩萨称为‘观音老母’,代表着女性的慈悲、母亲的慈爱,也代表着生命初始,最亲昵、永恒的呼唤。
所有的人类,在遭遇苦难,于叫天不应、唤地不灵的时刻,他所第一个想到的,必是母亲;所喊出的,也必是‘妈妈!’;因为,母亲永远是这样倾注着,全心全意保护、守卫着孩子的。正如一遇见危险,母鸡‘咯咯’一啼,小鸡便俯冲、躲避在母鸡的羽翼下一般。
但是,世俗的母亲是普通的凡人,究竟有她的极限。
菩萨则不同!这样的观音,足具母亲的慈悲爱念,涵摄了母亲的功能,又神通广大、普救无边,只要念他,即能感应他,即受救拔!因此,一遇困苦,大家便自然称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了。
以致,即使不了解什么是‘菩萨’,人们也很容易将观世音视为一己的‘随身菩萨’,一尊如母亲一般慈悲亲切、随时随地皆能护翼、庇荫着自身的菩萨。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