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一切法无一不佛法

发布时间:2019-07-06 09:06:26作者:心经结缘网

“兼中至,两刃交锋不须避。好手犹如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志。”这首偈是洞山良价禅师所作的兼中至颂古。这里的“兼中至”,有的作“偏中至”。兼,即兼带,寂山禅师解释说:“兼带者,冥应众缘,不堕诸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一切法无一不佛法

普利禅寺

“兼”其实就是正偏兼带,理事混融,内外和合之意。兼中至,就是向正偏兼带的境界而发展。在这一阶段,从现象界差别之妙用,体悟到现象与本体冥合,而达于无念无想的境界。

普利禅寺

“两刃交锋不须避。”“两刃”,即相互对立的双方,这里是指偏与正两方。这句话是说,在偏与正双方交融的刹那间,尚未起心动念,没有丝毫分别思量作用,不会出现两刃相伤,或伤人、自伤的情况,所以根本无需回避。

普利禅寺

景深禅师也说:“雪刃笼身不自伤。”(《五灯会元》)普贤善秀禅师也说:“猿啼音莫辨,鹤影响难明。”(《五灯会元》)一切相对立的观念都“莫辨”、“难明”,明暗、内外、人我,都回互无间。在此境界中,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一切法无一不是佛法。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一切法无一不佛法

普利禅寺

“好手犹如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志。”“好手”,这里指参禅而达“兼中至”位者。“火里莲”,是禅门中的一个著名的典故。《维摩经佛道品》:“火中生莲花,是可谓希有。在欲而行禅,希有亦如是。”“火”,比喻世间的贪欲、嗔恨和愚痴等种种烦恼,“莲花”则比喻皎洁晶莹的觉悟之心。

普利禅寺

从世间烦恼中获得解脱,就是“火中生莲花”。后来禅宗就用“火中莲”来表达烦恼的当体即是菩提的思想。诚如永嘉玄觉禅师《证道歌》:“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

普利禅寺

雪窦《僧宝》:“林下雅为方外客,人间堪作火中莲。”等等。“好手犹如火里莲”是说,修禅而达兼中至之位,虽置身红尘欲火之中,而心如莲花,圣洁如故。参禅修道者修行和度化众生犹如火里栽莲,自有一番冲天的志向和气概,故言“宛然自有冲天志”。

普利禅寺

正如禅师们经常所说“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兼中至,已勘破现象世界为假有,又力图通过幻相去探求真如本体。此境界中,理事回互,彼此不伤,若能再向上一路,即会火中生莲,于烦恼中证得菩提。

普利禅寺

良价(809—869)唐代僧人。曹洞宗创始人之一。俗家姓俞。会稽诸暨(现在的浙江)人。年少时在五拽山寺出家,师从马祖大师弟子灵默禅师为其剃度。二十一岁在嵩山受具足戒。后往诸方参学,首谒南泉普愿,后参伪山灵佑,复谒云岩昙晟,因问“无情说法什么人得闻”有所悟,获授心印。

普利禅寺

后来“涉水睹影”之事而大悟“渠(传法者)正是汝”之旨,常说“只遮(这)个是”。唐大中(847—859)末在新丰山大行禅法,接渡学徒。后来到豫章高安洞山(现在的江西宜丰境内)普利院,广阐玄化,世人称“洞山良价”。

普利禅寺

喜欢用世俗的诗体作偈颂。主张“森罗万象,古佛家风”,“坐卧经行,莫非玄路”。提倡“万位君臣说”,从理事、体用关系上说明事理不二、体用无碍的道理。其中正偏五位,显示理事的回互,是五位说的基本。

普利禅寺

其所撰《五位君臣颂》说:“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旧日嫌。偏中正,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睹面别无真,休更迷头还认影。正中来,无中有路隔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

普利禅寺

兼中至,两刃交锋不须避,好手犹如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志。兼中到,不落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还归炭里坐。”依本寂的解释,正是体,是空,是理;偏是用,是色,是事。又常谓“不知佛,不知祖,乃至菩萨提涅槃,善恶因果,但饥来吃草,渴来饮水”。

普利禅寺

禅风细密,代表南宗禅的重内证轻外缘的精神。曾于泐潭寻绎大藏,编有《大乘经要》。另撰有《宝镜三昧歌》、《玄中铭》、《新丰吟》、《纲要渴》、《五位显诀》等偈颂。寂谥号“悟本禅师”。

普利禅寺

弟子除曹山本寂外,尚有云居道膺、匡仁、师虔等。后人辑其言行为《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及《绮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

普利禅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