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从创立距今已经有2500余年,属于世界性的宗教。佛教的创立者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释迦族人乔达摩·悉达多。他在菩提树下觉悟成佛后被尊为“佛陀”“释迦牟尼”等称谓,这标志着佛教正式诞生。
经过500多年的发展,佛教由印度向北传入中国,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东汉时期。公元67年汉明帝因为在梦中见到了一个身躯伟岸的“金人”散发着耀眼的光芒降临在宫殿,随后又向西方离去,醒来得知这是西方的佛陀,便主动派人前去西域迎来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位高僧。
一并带来了许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马驼回洛阳,汉明帝下令建造屋舍供其居住,由于将经书佛像驼回的是一匹白马,故而将其命名为白马寺,白马寺于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寺院。迦叶摩腾和竺法兰随即开展翻译工作,翻译出的首部佛经就是《四十二章经》,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佛经。
当时佛教传入的过程还是很顺利的,但从传播的角度来说并不是很理想。一是因为佛教刚刚传入,佛法只在上层社会的王公贵族中间有所流传,普通百姓对此还比较陌生,所以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普通百姓对待佛教的供奉方式和对待本土宗教并没有加以没区别。而且大家对佛法基本都抱着新奇的态度,从而没汉地百姓选择剃度出家。
二是西汉和东汉年间,最盛行的是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学派占据了主导地位。随着两汉经学的繁荣日盛,儒家思想自上而下全面渗透了各个阶层,被大众所接受。由此当时的佛教并没有受到太多的重视。
直到东汉末年,汉地才出现了第一位剃度出家的汉族僧人“朱士行”,这跟当时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三国时期是社会动荡的年代,人的生命随时都有可能逝去,这也从侧面坚定了他寻找生命真谛的决心,最终得偿所愿。
朱士行,是三国时代佛门高僧,他的法号是“八戒”。据《朱士行传》记载他“志业清粹,气韵明烈,坚正方直,劝沮不能移焉”。当他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就立志离开“尘世”希望出家修行,在东汉末年竺佛朔翻译出《道行般若经》后,朱士行就在洛阳开始研究这部佛经。后来发愿出家,在沙门昙河迦罗的主持下,朱士行在白马寺登坛受戒,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汉族僧人!
因为朱士行出家后对《小品般若》和《道行般若经》研究的逐渐深入,他发现经书中的很多义理没有阐释的完全彻底,而且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对经文进行了删减,导致内容失去了前后联系,看起来就变得晦涩难懂,所以他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前往西域寻求《道行般若经》的梵文原本《大品般若经》,于是朱士行也成为第一位前往西天求取真经的汉族僧人。
但当他经过舟车劳顿、跋山涉水终于抵达了西域的于阗国时,(于阗国就是今天中国的新疆和田县)却发现想要求取的大乘佛典《大品般若经》并不容易!
原来当时的于阗国虽然大小乘佛法都有,但以小乘佛法为正统,当地信奉小乘佛法的僧人听说从东方来的僧人想要带走大乘佛法的《大品般若经》,便向于阗国国王禀报并污蔑大品般若经是外道经典,如果准许出境,小乘“正法”必然在东土毁灭,这罪过是都要算到国王头上的,所以不能让其出境。朱士行听到这个消息后,找到国王想要用通过烧经的方式来辨别真伪。
于阗国遗迹并且提出如果火不能损伤经书,就请国王允许将经书带走。国王同意了,朱士行随即将《大品般若经》投入火中,大火猛烈燃烧,可奇怪的是经书刚一接触到火苗,火马上就熄灭,经书则毫发无损,国王目睹这种情况后便允许了朱士行的请求。
随即,朱士行将已经抄写完成的《大品般若经》交给了他的徒弟带回了洛阳,由无罗叉、竺叔兰等僧人翻译成汉本并命名为《放光般若经》。
总的来说朱士行将一生都献给了他追求的佛教信仰,到达于阗后一直到没有回国,但他该做的已经做完,在哪终老对他来说已经不再重要。客观地说,朱士行虽然只求得一部《大品般若经》,可他为我国的佛教事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的创举为后来的玄奘法师等人西行求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而且促进了当时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