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所谓自他不二,他力同时也就是自力,换句话说他力靠自力去争取,他力如阳光普照大地,但自己若不走出阴影地带,也是接受不到的,佛之弟子们自修的同时,也离不开佛的指导。而所谓佛自住大乘,只有佛才能真正代表大乘,所谓大小乘只是相对而言的,也是后世弟子们强分出来的,佛法只有一乘,在彻悟菩提以前,是谈不上什么佛法的,都属于外道法,真正佛法只有彻悟菩提一个。
道友:他力是自力,你至信念一下你自己的名字,看看你能不能度你自己,接引自己呗,念观世音、无量光干什么呢?释迦指导弟子,不会许给圣弟子发愿成佛、不会许给圣弟子护佑他们、不会许给圣弟子接引出三界,释迦指导弟子要自己修四圣谛八正道、观十二因缘、修三十七道品。释迦讲的很清楚,“律乘、天乘、婆罗门乘、大乘调伏烦恼军者,谓八正道”。而不是什么念咒、接引的理论。不要因为伪大乘吸收外道理论就原始佛法也是外道
吾:六祖悟道时不是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具足万法”吗?他在《坛经》中,对于当时人们对念佛往生的疑惑,不是提出所谓“自性弥陀”吗?因而只要你足够的相信,念你自己的名字,也是没有什么不对的,因为你做不到对自己的绝对相信,所以只好又同时提倡“观音”、“弥陀”,那是要你绝对相信,不要有丝毫的怀疑。而咒语又叫“陀罗尼”,翻译过来就是“总持”、“纲领”,那是重点中的重点,只要抓住它,就是抓住了佛法的中心。所以咒语本身不会像经文一样翻译,就是通过一种神秘性令你绝对的相信。而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个“一处”并不是只有固定的某一处,而重点是“制心”,在随处哪一个地方都可以,所谓当下即是,当处即是。对于外道法门也没有什么不对,佛在刚出家时不是也学外道法吗?从“无想定”到“非想非非想定”再到六年雪山苦行,这些都为他成佛打下基础。而佛法中的“四禅八定”,都是与外道的共法,外道也都可以做到,只有彻悟的菩提是佛法独有的不共法,你所认为的“八正道、四圣谛”是正法,但当修持到一定程度,你绝对分不清什么是“无心”什么是“无想定”?他们非常相似,也就是说修行上步步是岔路,没有彻悟菩提的正知正见,必定步入外道,甚至比外道还差很远,要堕落恶道。
道友:既然信,何来的不能足够相信,既然不够相信自己,为什么心许外人?释迦说过,咒语与解脱无用,为畜生明,释迦刚学道学婆罗门,但因其不能真正解脱才自悟佛法,四禅八定虽为有为法,但不是修有为法不得解脱,而四圣谛法为第一义,万法皆归入四圣谛,八正道为大乘,又何来分不清,如果分不清,为何释迦在世成佛陀,诸圣弟子在世即解脱为最殊胜解脱阿罗汉?何来步入外道?为何自称大乘贬低四圣谛八正道,但没有谁在世成佛,而要寄托死后?不要说成佛成菩萨,到现在都要心许外力寄托在死后不退转的天人,到底是谁在步入外道甚至堕落恶道?
吾:绝对没有贬低“八正道”的意思,但那只是最重要的基础,而不是极果。所谓的做不到足够的相信,是因为如佛所说的:众生一念之间,也就是一呼一吸之间,就有八万四千烦恼,我们这个心中,一刹那间可以有无数的念头,你信佛、念佛的念头只是其中之一,你的恶念、邪念、不信佛、怀疑佛的念头,也是同时存在的。因而你在念佛的同时,怀疑佛的念头也会同时而来,修行成道的困难就在于此,这就是所谓的妄念不止,妄想纷飞,做不到“净念相继,一心不乱”,不能一心相信,而是千百万分之一的心相信。另外,即便是佛的大弟子解脱的阿罗汉们,当时也是经常被佛骂的,如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尊者,死时也不是很痛苦吗?这就是佛说“神通再大,不敌无常”,所有八地菩萨以前的成就,都是会退转的,都是还会堕落的,因而祖师们有一句话说:“修行不到无心地,万种千般随水流”,都是靠不住的,因而小乘罗汉需要回心大乘,入世接受红尘的考验,所谓“火中生莲终不坏”
道友:所以释迦教导,即便是被辱骂、被诽谤也要忍辱,而不是大乘所说,对诽谤大乘者应该鞭挞,甚至扬言杀一蚁子有罪,杀谤大乘者无罪。不要说目建连,就是释迦不也是拉肚子死的么?与解脱有关么?所谓回小向大证是贬低原始佛教的理论,阿罗汉已经最殊胜解脱,释迦赞他与如来无异,何来回小向大?声称回小向大的理论,哪一个在世有过成就?原始的念佛是恭敬,大乘的念佛是有欲求,二者天壤之别。所谓八地菩萨的理论在哪部结集理论又有介绍?八地菩萨理论的出现本身就是对释迦原始理论的否定
吾:佛赞叹过他的弟子与佛无异吗?若无异的话他的十大弟子都是佛了,为何还要说弥勒菩萨是下一个成佛者?大乘佛法并没有贬低过小乘经典,相反是非常推崇的,因为那是佛法的根本嘛。反而是小乘佛教一概否认大乘佛法的存在,不断的进行诋毁,而“杀謗大乘者无罪”,又是从何说起,小乘比丘戒首戒“淫”,大乘菩萨道第一个戒“杀”,对于不相信大乘者,唯有怜悯,哪来的的“打杀”,如六祖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才是真正大乘的精神。至于念佛是“欲求”,往大里说哪一个不是“欲求”,欲成佛、欲清净、欲普渡众生,此所谓无缘之慈,同体之悲,是“多情乃佛心”啊!十地菩萨的理论,或许早在释迦摩尼以前就有,或许比他更古老,怎么能说是否定他呢?
道友:释迦以前就有,别说或许,说出来在哪,莫须有谁都会说。
吾:对于这个问题,就要参考孔夫子整理六艺五经了,为什么尚书的第一篇要从尧典开始了,难道尧以前就没有人了吗?那尧的父母又是谁?那是因为当时手头的资料只能整理到那时候,那以前的由于资料缺失都靠不住了,并不是说由于资料中找不到,所以就武断的说尧以前就没有人类。而在佛法上也是同样的道理,数千年前的资料考证,本来就有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很多都是谁也说不清楚的。更进一步讲,阿罗汉与菩萨,并不是佛编造出来的故事,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释迦摩尼以前就有啊,佛教所有的理论,诸如“八识”、“四大”等都是早有的理论,而他老人家只是这些理论的集大成者。
道友:哦,那么佛教从何而来,南传佛教给自己定义很明确,也很到位:“无梵多神教”,“无梵”为“无神造论、非创世论”,“多神教”确立其“神话、神通”特性。佛教是释迦自悟立教,孔孟老庄立论都以传说先贤立论,而这个论却是儒家本身思想。说佛教之前有理论,不要找莫须有,说婆罗门理论、吠陀理论都有记载,那么沙门佛教理论何在?既然大乘以“无神”自居,当拿出论据,而不是“应该”、“可能”、“大概”的词能代替。。
吾:吾之所以用“大概”、“可能”者,是因为自己只是极为普通的凡夫,不是皈依弟子,也不是专业攻读佛学者,更没有真修实证,所以并不足以代表佛门正法,甚至一个学佛者都谈不上,因而对于自己的心得,只能算作是一种不确定的推论,难以下一个肯定的定论,不能当作真理直接强加给别人,一切都还需要读者自己去思索与印证,这也算是另一种的负责任态度吧。而对于“沙门”并不是单指佛门弟子,而是所有的出家人,包括外道都称为“沙门”,所谓“息心达本原,故号为沙门。”而佛教也不是凭空产生的,也是有他的文化基础的,当然也脱不出印度原有文化的范围。
道友:实修实证是修行不是历史,既然是推论,那就应该以现行历史或手边数据为根基,而不是做天方夜谭,宗教信仰、神话以及历史,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区分,宗教信仰智慧将流入半迷信甚至全迷信。沙门不止佛教我知道,但沙门思潮是怼婆罗门的,佛教只是其中之一,佛教理论来基于古印度文化、吠陀文化、婆罗门文化发展是没错的,但不能说明某种佛教思想早在释迦之前就有,因为早在释迦之前,是人家婆罗门的理论。
吾:手头的资料、数据,只是基础,只是整个全体佛法的一个个点,要想了解这整个的面,还需要深思、推理、论证。要效仿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光有精熟还不够,那样眼界容易局限,胸襟也会变窄,充满门户之见。婆罗门理论,乃至世间一切学术理论,研究到最高深处,都是与道相通的。也就是佛说“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道友不妨多体会“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这句话。
道友:解脱早就有,但那是婆罗门理论,佛经包括结集的、非结集的,出自什么时期,数千年的资料考证,数到几千年?原始佛教对婆罗门理论是半继承、半生怼,但阿罗汉、菩萨之前资料何来?连结集理论对菩萨定义都是凡夫,何来“八地”的神话?只能说,你所谓的早于佛教的理论是释迦继承的婆罗门理论,而不是佛教理论。
吾:既然同是解脱,婆罗门教的解脱便不算是解脱吗?修行到最高成就处的解脱难道与佛的解脱区别大吗?若是哪一天修习婆罗门教的人彻悟菩提呢?难道不是佛的成就吗?成不成佛的关键在于是否彻悟菩提,而不是是否修习佛教理论。谁又能保证早在几百万年前,婆罗门教的创教祖师,不是与后来的佛同等的地位呢?只是因为所谓法久弊生,当佛在世的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教义的偏差已是非常厉害,婆罗门教中并无一个真正能代表婆罗门最高成就的人。而今日的佛教何尝不是如此,不是佛法本身衰落,而是找不出真正能够代表佛法的人,至于你所谓的集结,为什么要集结呢?那是因为年代的久远,经典失传的失传,缺页的缺页,不全的不全,人们早已分不清哪部是真正佛说的经典了,所以才组织大规模的整理、讨论,但这又百分百的可靠吗?这就是考证学上的困难处,昨天的事情也未必记得清楚,何况是千百年前的事。因而古时的大德们要作所谓的“分科判教”的工作,抛开历史考证,而是通过所说的义理,来判定是佛哪个时期说的法。
道友:你可以列举,佛教哪位在世之人在释迦之前,提出过什么佛教理论,记载在释迦之前哪部结集佛经之中。
吾:不是提出过佛教理论,而是真理只有一个,圣人所说略同,表达上或有差异,真义上大致相差不远。
道友:释迦会不会对圣弟子说:‘你们是最殊胜解脱,与如来解脱无异,以入无余涅槃’,然后对别人说:‘他们缺心眼,我才这么跟他们说的,其实他们有漏’。”这是释迦的理论么?如果是,释迦是不是对他的圣弟子犯两舌妄语?大乘这种理论不是诽谤释迦又是什么?大乘《大般涅盘经》中说“杀一蚁子犹有罪,杀一阐提无罪。”,“若有众生谤大乘者,即以鞭挞苦加治之,或夺其命。欲令改往,遵修善法。”
吾:要知道佛是弟子们的师父啊,对于弟子某些殊胜的地方当然就加以赞叹,对于偏差的地方就要呵责,这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怎么能说是两舌呢?至于鞭笞呀啥的,都是恨铁不成钢的说法,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说法,鞭笞他难道便不是最好的方法吗?只是这些方法不是普通凡夫能用的,如禅宗有名的“德山棒”,一棍子打下去,你就真的懂了,而我们普通人当然学不来,只会打出脑残。圣人们的境界是不能以普通世俗的观念来推理的,真正在圣人境界的人,即便上阵杀敌时也在那个境界。
道友:推崇么?为什么要叫小乘?Hinayana?yana是舟、乘、道路,hina为卑劣的、低下的、下贱的,大乘用Hinayana称原始理论是尊重?《华严经》:“汝等当知声闻乘者,随他解语,智慧狭劣,更有上乘,名独觉乘…汝等当知过二乘位更有甚者,名为大乘。”、“守护菩提心清净戒,不乐小乘故。”、“专心听受出世间语,远离小乘,入大乘慧。”;《地藏经》:“小果声闻、天龙八部、及未来世诸众生等,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心必怀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法华经》:“钝根乐小法…少智乐小法,不信自作佛。”;《维摩诘经》:“勿以声闻小得小智,称量如来无量福慧。”;《楞严经》:“阿难…汝等声闻,狭劣无识”、“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这就是你说的尊重原始佛法?以上所有经书,号称大乘,都有一共同点,就是都没有结集史,你说小乘诽谤大乘,到底是谁先诽谤的谁?大乘理论先诽谤的阿罗汉吧?说不诽谤大乘,好办啊,把结集历史拿出来
吾:大乘佛法至少是没有否定小乘经典,而小乘南传佛教是一概不承认大乘,程度明显就有轻重之别。而大、小只是相对而言的,有比较才有大小,所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是没有一个既定标准的,都是后天形成的世俗观念。比如同是禅宗,都是不立文字的顿教,而六祖又要说:神秀是接引上根人,自己是接引上上根人的,这就是说佛法没有大小之分,而人有钝根、利根的差别,所有的大小之分,都是修学人的差别,与佛法无关,佛法只有一乘
道友:“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解脱及慧解脱、阿罗汉解脱,此三解脱无有差别,亦无胜如。”(《中阿含145经》)阿罗汉与佛最大的区别就是阿罗汉无条件成佛,只有“无佛法时期,自悟佛法教化他人的大阿罗汉”才能叫佛,一切听闻佛法都叫声闻,弥勒菩萨是释迦授记的菩萨,也是释迦在世授记的唯一菩萨,虽然是菩萨,但不如阿罗汉。
吾:大阿罗汉的成就就是佛的成就,没有问题,都承认啊。至于“无佛法时的阿罗汉叫作佛”,就有问题了。听佛说法而悟道的叫声闻,由于自己因缘时至而自己了悟的叫缘觉,走入世圣贤的路子就是菩萨道,各自的路线不同,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修到最高处是一样的,但每条路上都有各自的一套等级差别,绝对没有谁的道绝对比谁高的道理,不过如果走入世路线的话,如同“火中种莲”更加艰难,但是一旦修成成就不容易退转。不光是不见可欲,其心不乱,而是见可欲,而其心不乱,才是真正成就。绝对没有阿罗汉一定不如菩萨,或者菩萨一定高于阿罗汉的说法。
道友:所以十字教(注:应该是指基督而言)为独神教,号称“信之得永生,不信下地狱”,道教不绑架,爱信不信;释迦正法允许怀疑、可以不信,遇有人诽谤,也要弟子忍辱;唯有大乘佛教,行神体制法,自称无神,遇有人疑,怀疑、质疑都要恐吓人谤佛下地狱,改释迦理论,不让人们看戒律、不让人们言僧过,扬言如果怀疑,前生就是恶道众生,今生恶业未完,以个例变通例,绑架信仰,以号称保佑、接引,都是释迦不敢说的理论。有了疑则是有恶业,只有信才是有福德,这是什么思想?许以重欲,当信了他以后,不得接引还要甩锅给信他的人不能完全相信,这种理论就是所谓的悟道?四圣谛八正道生前有证,接引西方连信的人也不能保证,这就是大乘?
吾:净土宗的念佛法门,也是有定慧的修持在内的,将全部心念都集中在一句佛号上是定,佛号清清楚楚就是慧,其定慧成就是与八正道等同的。不是不允许怀疑,而是不能盲目迷信偏执的怀疑,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