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莉说她会来学佛,是缘于丽莎。丽莎自己在家读佛经,已有一段时间了,但问她回向,她似乎不是太清楚,当我告诉她,在生活中的回向要落地(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当下所需要,趣向对应目的地,但最关键点是要回向法界,她有些茫然。
我列举《地藏经》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
在《地藏经》这一品中,有四处谈到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回向法界,许多人都以为是回向外面,回向给别人。法界其实是讲我们自己的真心,我们诵经是不是要回到自己的法界。
所以修学佛法把法界弄清楚,自己的身体,五阴十八界是真心所生的法界,佛云何立名法界?
在《楞严经》卷三:“复次阿难。云何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如汝所明,眼色为缘,生于眼识。此识为复因眼所生,以眼为界。因色所生,以色为界。阿难。若因眼生,既无色空,无可分别,纵有汝识,欲将何用。汝见又非青黄赤白,无所表示,从何立界。若因色生,空无色时,汝识应灭,云何识知是虚空性。若色变时,汝亦识其色相迁变,汝识不迁,界从何立。从变则变,界相自无。不变则恒。既从色生,应不识知虚空所在。若兼二种,眼色共生,合则中离,离则两合,体性杂乱,云何成界。是故当知眼色为缘,生眼识界,三处都无。则眼与色,及色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后面还有经文,耳、鼻、舌、身、意都是一一法,一一界,大家可以把这一卷多熟悉一下,如:鼻根、香尘、鼻识三个法界,又该如何确定互相之间的界限,而立名为鼻根、香尘、鼻识呢?所以楞严经卷三这里就讲了:“香非知有,香界不成。”
六道中天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阿修罗道是遍布在五道之中(不单独算一趣),善恶不定。除了这六道,还是四圣:就是指声闻、缘觉、菩萨和佛法界,这四圣六凡十法界其实都是要依真心所出生的法界。
身体的五蕴十八界,法界心,依真心里面种子所生,如果您回向这里面的话,那些种子就会产生力量。您读了这个经,这种子产生力量,就会把您藏在真心仓库里的污秽种子慢慢地一点点解掉。
法界是表真心,回向法界的意思是你要求明心见性,回向是向自己的真心求法,回向是求法界实相心。因为你如果没有回向自己的法界,一直去求福报,就如《地藏经》所讲的,福不过三世。
我们读经、做义工等种种事,做那些是修福,修福之后要知道趣向,如果只是为了求福报,还是系缚在三界之内。明心之后,您求这些就已经是解脱了,您求这些之后,就知道去求那些是多余的烦恼了。只有三世,您就不会求那个了,您就会求佛所说的法宝,这个法界的法了。
回向是要去求明心见性,如果没有求明心,您再怎么修,给您修到阿罗汉,让您盘腿盘得好好地走,那又如何?那菩萨可不一定要这样,所以回向法界,回向自己早日明心见性。
读了地藏经,我们还要去读别的经典,《金刚经》读一读,再读《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这部经要好好读了,然后把其中“离世间品第六”、“厌身品第七”里面的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这十八界,好好的多看看;以及《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里面的六根;《解深密经》心意识相品第三:“不见阿陀那。不见阿陀那识。不见阿赖耶。不见阿赖耶识。不见积集不见心。不见眼色及眼识。不见耳声及耳识。不见鼻香及鼻识。不见舌味及舌识。不见身触及身识。不见意法及意识。”还有《妙法莲法经》第十九品法师功德品,那些名相,十八界名相的熟悉了,依文字般若対照自己身上十八界之法界,这样精进智慧,回向法界功德无量。
第八识阿赖耶识,体性清净、自在、无我,平等、不二,名相名字很多:
阿赖耶识,阿陀那识、真心、真如、阿兰若、如来藏、心王、法界、日、月、地、水、镜、心、宝树、真金、金刚、般若波罗蜜、密严、如幻、不垢不净,不增不減、非一非异、不一不异、空不色、色不异空、涅槃、第一义谛、胜义谛空、空性、性空、实相、一相、无相、非相非非相、圆成实相、地藏、观世音、药王、勇施、大势至、无尽意、如意法王、如意宝王、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阿弥陀佛,佛菩萨的名相都是表第八心识的体、性、相、用之功能功德。
世俗善恶因果种子,万法心识种子依身藏,名如来藏,又名地藏。喜怒哀乐万相从身显现,受报如车轮不停,就像同父母生的孩子命运各异,皆因各自藏在仓库心中的种子不同,八识智慧得烦恼即菩提。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