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刚经》中,我们知道须菩提解“空”第一,并以解“空”而闻名于世。在《西游记》中他还有一位得意的弟子名叫孙悟空。也正是因为这位弟子悟得了”空“,他才能够千变万化,无所不能。我们甚至可以说,孙悟空之所以有那么大的本事,都得益于他所悟“空”。
佛像那么,悟“空”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参悟呢?
其实就是这4个字:悟及本心!
在《心经》中,悟“空”就是悟及本心,也就是见及本心。因为天地万物皆是本心所产生的幻象。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幻象,在佛教中也称为“色”,因此,一切外物由“色”而有,即色是由外物而生。外物是有,本心原本无一物,却因它而生有,这个有也叫相。
“相”这个字,解开的话,就是“目”和“木”,因此目看木称之为相。
目是眼睛,天地万物在佛学里统称为相。人的心里原本没有相,有相是因为看见外物之后,心里就生出一个与外物一 样的物,这个物就是相。
因为外物只是幻象,因此也称为“空相”。色、受、想、行、 识,全是本心里生的相,全都不是外在实有之物,所以全是空相。 我们看外物时,如果有“观自在”的意识,便可由外物见心相,于是由心相而知色、受、想、行、识等一切心中之有都是心相,而心相本空,于是一下就见到了本心。
所以观自在,由物到相,由相到本心,最终见其本来。这个过程其实非常短,禅宗之中称之 为“顿悟”,“顿”就是一下子,瞬间觉悟的意思。
因为本心一无所有,这就是慧能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所在表达的意思。但心可以生有,也可以生了相,心有了物,所以色、受、想、 行、识全是心中的物。
如果心中的物去不掉,就见不到本来,即使知道本心无物,还是见不到,于是就神秀法师说的“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因为神秀他本身也知道本心无物,但是生物是心的本能,心必生法,怎 么可能不生相呢?不生相就不是心了。可是生了相,心就落在相上了,落了相又觉得不对,于是又要把相去掉,这就是神秀法师的境界。
所以,在《心经》之中,观世音对舍利弗说“诸法空相”,就是告诉他既然知道“五蕴”都是心中所生的相, 那么就可以空“五蕴”了。 这个“空”,这不是我们常说的空,也不是没有的空,而是空掉的空。这个空并非是指某一物或者状态。如果这个空有所指的话可,那就又成了一个相。
所以《心经》说的空,不是相,而是非相。因此,空是无法用语言或文字来更描述,因为能讲出来能用文字写的都是相。所以对空的解释,一解就错,一解就着相。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