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印光法师文抄:念佛三昧如何修?(连载十)

发布时间:2019-07-17 09:23:50作者:心经结缘网

原文标题:印光大师 念佛三昧--莲池正脉注疏之“如水成冰,冰还成水。”

注:本文是了余法师著作,印光大师修改。

印光法师文抄:念佛三昧如何修?(连载十)

安静详译白话(不含括号内的字,简体字版共计26402字。排版重新校对,增加“警惕着魔”等内容,放弃版权,请勿增删,欢迎翻印流通。)

【正文】

以故,器界毛尘,云台宝网,咸宣性海,悉演真乘。

印光法师文抄:念佛三昧如何修?(连载十)

(白话详解)

“以故”所以。

“器界毛尘”山河大地,毛尖上的微尘。指世间法。

“云台宝网”实报庄严土中的胜妙境界。指出世间法。

“性海”性,自性。海,深广如海,比喻自性。

“真乘”绝待的一乘。

“绝待”绝,穷尽。待,二边相对。远离二边相对。

所以,世间法出世间法种种境界,处处宣说性海,时时演畅真乘。

【正文】

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觅一毛头许不是道者,亦不可得。

(白话详解)

“穷”穷尽。“遍”,遍及。

“三际”是指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间,自性之无量寿。

“十方”是指世间,出世间的一切处,自性之无量光。

无量寿、无量光,即是梵语“阿弥陀”。

“毛头许”一根汗毛大小。

“道”指法身。

于一切时,于一切处,寻觅一汗毛大小不是法身显现者,亦不可得。若有一毛头许法从心外生,则是外道见解。

心外求法,是外道与佛教的根本区别处。外道认为,心外有个造物主创造世界,心外有个有个神明主宰生死祸福,顺境逆境是神明的试炼。

《金刚经》云:“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云:“世出世间,无一法出于心外。净土所有依报正报,一一皆是本觉妙明。”

【正文】

则法法头头,无非大寂灭场,心心念念,悉契萨婆若海。

(白话详解)

“法法头头”法法,世间法,出世间法种种境界。头头,每一桩,每一件。

“寂灭场”寂灭场,是寂灭道场之略称。

“寂”不生不灭,了不可得。

“灭”无明断尽,清净无染。

若将寂、灭合称,即是涅盘。

“道场”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乃是法身道场。

“心心念念”心心,能念的心,能观的心。念念,每一念,每一观。

“萨婆若”萨婆若是梵语,译为一切种智。

“契”契入。

一切境界皆是法身显现,皆安住自性寂灭场,自性寂。

一切念观皆是法身妙用,皆契入自性般若智,自性照。

【正文】

唯心妙境,唯境妙心。

(白话详解)

“妙”庄严。

心能显境,心庄严于境。心本空寂,却可彰显森罗万象,自性寂。

境能显心,境庄严于心。万法如幻,却可彰显心体妙用,自性照。

【正文】

离四句,绝百非,绝待圆融。

(白话详解)

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这是根本四句。

复此根本四句,每句中还有四句。

有中四句:有有、有无、有亦有亦无、有非有非无。

无中四句:无有、无无、无亦有亦无、无非有非无。

亦有亦无中四句者:亦有亦无有、亦有亦无无、亦有亦无亦有亦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

非有非无中四句者:非有非无有、非有非无无、非有非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非有非无。

以上四句,每一句成四句,共成十六句。过去、现在、未来皆有此十六句,成四十八句。这四十八句又各有已起、未起,共九十六句。再加上根本四句,共成百句。

这一百句法,都是外道知见,故称百非。

二边对待,但举一对,就成四句。比如有无、空有、一异、断常、来去、远近等等。

“绝待”绝,穷尽。待,二边相对。远离二边相对。

对于法的真实性,如果说有,是增益谤;如果说无,是减损谤;如果说是亦有亦无,是相违谤;如果说非有非无,是戏论谤。

四句离,百非绝。远离二边对待、远离邪说戏论,圆融无碍。

【正文】

何可得而思议也哉?

(白话详解)

这句是反问。

了不可得,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不是未证念佛三昧者所能揣测的。

强调念诵三昧的实修证悟,而不是文字解悟。

【正文】

上来所说,如盲摸象,虽未离象,恐非全象。

(白话详解)

亲证念佛三昧的本地风光,在本文中彻底流露,此处乃是谦虚之辞。

【正文】

笔以记之,以质诸亲见者。

(白话详解)

“质”请教,求证,对质。

“亲见者”亲证念佛三昧的人。

记录在纸上,请亲证念佛三昧的过来人进行验证。

《印光法师文钞》复袁福球居士书:关于行菩萨道

“祈且依印光文钞所说而行,待其悉知净土法门之所以然,及信愿行俱能不被一切知识异说所夺,此后若有余力,不妨兼研诸大乘经论,以开智识,以为宏净土之根据。如是则虽是凡夫,可以随机利生,行菩萨道。且勿妄意高远,恐或于事理不清,则难免着魔。”

白话文:请居士依照印光《文钞》开示而修持,等到如实了知净土法门的所以然,以及信愿行的意志,都能不被其它宗派人士的观点夺取,此后如果有多余的能力,不妨加以专研各大乘经论,开拓知识面,以此作为宏扬净土法门的依据。能够这样去做,虽然是凡夫,也同样可以随着有缘人的根机弘法利生,行菩萨道。(如果不到这种程度)暂且不要好高骛远,恐怕于事于理不能明了,便难免会招感魔事。

《印光法师文钞》念佛三昧摸象记

(了余师原稿,略为笔削。以佛学丛报检错数句,故录原文。)

岁在丙午,予掩关于慈溪之宝庆寺。谢绝世缘,修习净业。值寺主延谛闲法师,讲弥陀疏钞于关傍。予遂效匡衡凿壁故事,于关壁开一小窦。不离当处,常参讲筵。从兹念佛,愈觉亲切。佛号一举,妄念全消。透体清凉,中怀悦豫。直同甘露灌顶,醍醐沃心。其为乐也,莫能喻焉。一日,有客诣关而问曰:念佛一法,吾已修持二十余年。于生信发愿修行,非不真切。而业深障重,终未能到一心不乱境界。窥吾根性,只合带业往生。虽念佛三昧,非此生所敢冀。其能得之法,与所得之相,师其为我言之。予曰:三昧境相,唯证方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既未证,焉能宣说。客固请不已。予曰:若论其法,必须当念佛时,即念返观。专注一境,毋使外驰。念念照顾心源,心心契合佛体。返念自念,返观自观。即念即观,即观即念。务使全念即观,念外无观。全观即念,观外无念。观念虽同水乳,尚未鞫到根源。须向者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上,重重体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愈提愈亲。及至力极功纯,豁然和念脱落,证入无念无不念境界。所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念,即如如佛者,此之谓也。工夫至此,念佛法得。感应道交,正好着力。其相如云散长空,青天彻露。亲见本来,本无所见。无见是真见,有见即随尘。到此则山色溪声,咸是第一义谛。鸦鸣鹊噪,无非最上真乘。活泼泼应诸法,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诸境,而了无一物。语其用,如旭日之东升,圆明朗照。语其体,犹皓月之西落,清净寂灭。即照即寂,即寂即照。双存双泯,绝待圆融。譬若雪覆千山,海吞万派。唯是一色,了无异味。无挂无碍,自在自如。论其利益,现在则未离娑婆,常预海会。临终则一登上品,顿证佛乘。唯有家里人,方知家里事。语于门外汉,遭谤定无疑。又问:人于日用,普应诸缘。何能触目菩提,头头是道乎?答: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万境不出一心,一心融通万境。若了心体本空,何妨该罗万象。须知万象如幻,生灭唯是一心。诸缘无缚,本自解脱。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心境一如,有何挂碍?不见华严事事无碍法界,所谓一一尘中一切刹,一一心中一切心。一一心尘复互周,重重无尽无障碍。以故器界毛尘,云台宝网。咸宣性海,悉演真乘。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觅一毛头许不是道者,亦不可得。则法法头头,无非大寂灭场。心心念念,悉契萨婆若海。唯心妙境,唯境妙心。离四句,绝百非,绝待圆融,何可得而思议也哉!上来所说,如盲摸象。虽未离象,恐非全象。笔以记之,以质诸亲见之者。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