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佛教术语 五时三教 是什么含义?

发布时间:2019-06-14 16:31:12作者:心经结缘网
判教思想:将如来说法的一代圣教根据义理的浅深、说时的先后、听众的根基等方面,加以剖析类别,以明说意之所在的叫做判教。又作教判。判教起源于南北朝时代,到了隋唐还继续盛行。

贤首宗的判教:五时三教
五教:就是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一、小教:又称愚法小乘教。佛对罗汉、辟支佛小乘人,但说人空,不说法空。只说六识与贪嗔痴三毒,以建立染法与净法的根本。以此简别邪正,明辨是非,分清欣厌,析了因果,称为小教。二、始教:佛说诸法皆空,指有遮遣,而没有表相的大乘空宗,又称分教,指广谈法相的大乘有宗,主张众生有成佛与不能成佛的差别。定性声闻,与辟支佛并邪定聚的外道阐提,这三种人是没有佛性,不能成佛。简称为“三无二有”故名分教。三、终教:又叫实教。佛说众生本具的如来藏心,随迷缘转智成识,变现的第八阿赖耶识本无自性可得,所以说一如一切皆是如,即众生与佛一体的真心。因此定性声闻,辟支佛,与无性阐提外道,三种人都能成佛。这种说法,才能穷尽大乘极教的道理,称为终教。又因此教多谈法性,少说法相,纵使讲到法相,也要会相归性,所以又称实教。四、顿教:是指修行。不依地位渐次差别,也不谈法相,唯是辨明真理的道理。所以说五法(名、相、妄想、真智、如如)三自性皆空。(第六识偏计执性,第七识依他起性,第八识圆成实性)。八识(眼、耳、鼻、舌、身、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二无我俱遣(人无我,法无我)。呵斥教法,远离妄念,要绝了差别之相,泯灭生灭之心。一念不生,当下就是如如的佛。这叫做顿教。五、圆教:是总摄一真法界,佛法性海,圆融无碍的教义,所以能够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身毛尘刹,能互相涉入,重重无尽,事相与事相之间,都能够融通无碍,所以说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是一位。十信满足,就能够收摄五位,超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得到究竟成佛。这就叫做圆教。以上所讲的就是北方贤首宗贤首大师对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来一代教法的判释,天台和贤首的判教,使我们对释迦牟尼佛一生的言教,一目了然,明如指掌,为佛教教理研究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三时:第一、日出先照时,佛为圆顿大根众生,转无上根本法轮,名叫直显教,为令这圆教一乘人等,转同成别,就象太阳初出先照高山一样,如《华严梵网会》。第二、日升转照时,佛为下中上三类众生,转依本起末法轮,名叫方便教,为令彼等三类众生,转三成一。这就象山地高低不平,所以日照时候,就有先后。照时也有三转。初转:佛为下根众生,转小乘法轮,名隐时教,令凡夫与外道,转凡成圣。这就象太阳初升时刻,只能照到黑山,就是阿含会。中转:佛为中根众生,转三乘法轮,名引摄教,令三乘人,转小乘成大乘。这就象太阳升起之后,照到高原一样,就是方等深密会。后转:佛为上根众生转大乘法轮,名融通教,令三乘人,能转权成实,就象太阳升到中天,普照大地,这就是妙智般若会。第三、日没还照时,转摄末归本法轮,名开会教。令偏教五乘人等,能够转偏成圆,就象太阳落山时依旧还照高山一样的,这就是佛说法华涅盘会。
天台宗的判教五时八教:
五时∶指佛陀一生说法的五个阶段。即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盘时。略如下述∶
(1)华严时∶佛于初成道三七日间说《华严经》,以自证之法试机的时期。
(2)鹿苑时∶佛于鹿野苑等地,十二年间说小乘阿含教,诱引钝根机类的时期。
(3)方等时∶其后八年间说《维摩》、《思益》、《楞伽》等经,叹大乘、贬小乘,弹诃小乘之执的时期。
(4)般若时∶其后二十二年间说诸部般若,淘汰大小别见之执情的时期。
(5)法华涅盘时∶最后八年说法华,由前四时之教化,开会纯熟之机缘而令入实,更于入涅盘前夕说《涅盘经》,为未受前时化益的众生说众经,随而泯之令入实相的时期。

化仪四教∶指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乃就佛教化之形式与方法分类而成。
(1)顿教∶指对大机直施佛自证之法,不用诱引方便,如《华严经》的说教即是。
(2)渐教∶谓由浅及深,次第诱引,阿含、方等、般若三时期即是。
(3)秘密教∶谓佛以神力对受化的彼人此人,隐秘地令得各别之法,彼人此人共闻佛之一音,而不知彼此所得之法。
(4)不定教∶谓受化的众生虽同坐一席,然随各人根机之不同,所体悟之教法亦不一定。前二种化仪是竖的化仪,后二种是横的化仪。
化法四教∶指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乃就佛化益的内容分类而成。故化仪譬如药方,化法譬如药味。
(1)藏教∶说但空之理,令证二乘小果的教说。
(2)通教∶说通同三乘之因果,其理虽是但空,但含中理(即不但空),令钝根与藏教同证其果,利根则转入别圆二教。
(3)别教∶说但中之理,令修次第三观,证十二品断之佛果。
(4)圆教∶说不但中之理,令修圆融三观,证四十二品断之佛果。
四教若分大小,藏教属小乘,其他属大乘;若分权实,藏、通、别三教为权,圆教为实。

三时教:了意教 不了意教 中道教 本教 末教 摄末归本教
还有提倡不要判教的:
不分教五意者,唐清凉国师,推原佛教有此五种意也。
〔一、理本一味,殊途同归〕,谓佛所说诸法,理本无二,随机异解,故有殊途。机见虽殊,终归一实,故不分也。
〔二、一音普应,一雨普滋〕,谓佛一音说法,平等普应,大小机器,皆得利益。如大地草木,一雨普滋,故不分也。
〔三、原佛本意,为一事故〕,谓佛本为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开示众生,咸得作佛。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佛意如斯,故不分也。(九部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也。)
〔四、随一一文,众解不同〕,谓如佛说无常法,或以生灭为无常,或以不生不灭为无常,法本是一,机解不同,故不分也。
〔五、多种说法,成枝流故〕,谓法欲灭时,有多种异说,恐混纯源之一味,成差别之枝流,故不分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