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至县城西南童家镇万寿村天台山上,有一座著名的万寿寺。
据现存有关碑文和乾隆版、道光版乐至县志记载,万寿寺创建于明朝正统初年,相传万寿寺有“三奇”——
第一奇是奇花异香的“牡丹”。清乾隆版乐至县志载有前邑令陈瑞图的一首《万寿寺牡丹盛开》,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诗中写道:“流年难觅九华丹,又是一番春满栏;往事忆来如昨梦,今朝翻得未开看;况添花雨霏香界……如闻羯鼓到诗坛。”
第二奇是半月池内两水井。水井“无源不竭”“虽旱不涸”。明朝太仆寺卿、乐至县人黎尧勋撰文称:“泉涌高岗,水清味异。”
第三奇是半月池上建有三拱池桥,美称“无河三拱桥”。拱桥两边的鱼儿各居各位,都不游到桥对面去。清代文人郑世坦七律一首赞叹:“旧砌重新石色鲜,无源不竭古今传;谈空即是瓶中水,用汲何如井下泉;影带圆光名半月,桥通净域号迎仙;闲来试访濠梁乐,那羡他池有洞天。”
这“三奇”美谈招来不少慕名者前往观赏,使万寿寺成为观光旅游和朝圣拜佛的圣地,历代久负盛名。清末,绵竹拔贡、乐至儒学训导黄尚毅有诗赞曰:“荼縻香梦扑西山,乔木葱茏景窈然。古寺犬声迎客吠,前朝鱼鼓伴僧残。画工绝俗歌棠棣,尤物宜人是牡丹。不为游春乘兴至,禅关已度放花天。”
1993年经乐至县政府批准,万寿寺列为开放寺院,现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完好保持明代古寺建筑风貌,另又建有观音殿、玉佛殿两个侧殿。现在每逢初一、十五,万寿寺都要举办活动。
本报记者郭静雯整理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