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学佛之人,你知道功德、福德和福报的区别吗?
在我们学佛修行时,经常都会出现德的部分,最常见的就是福德、功德两组词语,这两个词语也是佛教中的经典名词。那么,你真的弄懂了功德、福德以及福报的意思吗?福德是不是就是福报呢?今天,咱们就一起从佛教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佛法中的“德”,指的是什么
佛教中经常提到的经典名词“德”,泛指一种美好的品质与道德,它包含了人对自然、对规律的一种理解与底线。既然是人的一种理解和底线,那么这里就要进行区分。因为每个人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以及生长环境不同,那么,自然他对自然、对规律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同的。按照佛法的角度而言,还需要智慧来辨别什么是正知正法,这样才不至于走偏了路。
除此之外,佛法还认为,人对德的理解也是一种品质,而且带有自契性。也就是说,德是由内而外,自然而然的流露,短期的一个表现,或者说偶然的一个行为,这绝对称不上德。
二、福报就是福德吗?
福报和福德并不相同。前面已经提到过了,德带有自契性,也就是说它更像一颗可以繁衍生长的种子。当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善念、善行、善根起作用时,他呈现出来的,自然是一个慈悲善良的人。一个慈悲善良的人所做的善行义举就可以产生一种叫做“福报”的福利。福报可以带来经济环境,譬如说财富福报、寿福报以及禄福报。所以,这也就是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生活幸福,要啥有啥,而有的人却穷困潦倒,一身烦恼。
三、什么是功德?
功德也是“德”里面的一种,那么自然就带有自契性。为了“功德”所做的功德,顶多只能算作一次行为,并不说明它就是功德。因为他有可能是偶然为之,或者是故意为之,这种行为就与自契性的状态背道而驰,所以是不能叫做功德的。从佛法的角度而言,这种悖涅槃城的可以叫做妄想,叫做无明,或者是业力。
而自契性则是不同的!它是恒常的、动态的一种状态,不受外界影响,也不会被谁所改变。自契性又是圆满具足的,这也是佛法中经常讲到的“自性圆满”的状态。佛说,“自性拥有无上的般若智慧,自性是不能施加影响的,所以不染、不著、不坏、不生,也不缺少。”学佛修行之时,一定要注意,如果“德”无法和自性中的某种品质契合,那么这就不能称谓功德。因为简单通过行、做、想,就可以获得功德,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注意避免踏入这个误区。
四、福德与功德的区别?
佛教中的术语功德,指的是行善所获得的果报。佛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至诚谓功,至善谓德,至诚至善谓之功德。”功德不能沾染上功利性、利欲心,更不可将功德视作财物。但佛教认为布施、念佛、诵经、修建寺庙等这些善行,都是有功德的。功德的受众是自己。
功德是属于福德中的一种,可以说福德中包含了功德。但福德的受众比功德要广,福德可以是自己受众,也可以是他人。而功德则是善果,是戒定慧,是不能转赠给别人的。
今天就到这,感恩大家!南无阿弥陀佛!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