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欢佛法,喜欢修行,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修行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具体怎么修行?在想这个问题答案的时候,先来看看生活中的一个现象。
电动车大家都用过吧,如果是新买来的电动车,那么必定速度快,骑行时间长,为什么?因为里面的电瓶是新的,能量还没有什么损耗,所以,特别有力量,耐久。单次能骑行很长距离,用完电后,及时充电,又可以骑行很久。这种良好使用性能,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是,如果新买的电动车,放着不用,电瓶闲置着,因为这种闲置,电瓶反而容易损坏,跑不了多少路程就耗尽了能量,并且再充电也很难充满,最终,很快就需要更换电池,远远没有经常骑行的电瓶车经久耐用。我想,这充分说明习惯的力量,任何东西,长时间不使用,要用的时候就没法用。
修行也是如此。很多人虽然信佛,也研究佛法的道理,看很多经书,甚至能把佛法的道理讲得头头是道,各种有趣的佛法故事信手拈来,高谈阔论,纵论古今,俨然很精通的样子。这样的人,肯定是很有慧根的人,与佛法有缘。但是,他就是不实修。在他们心里,修行是出家人的事情,他对于佛法,只是兴趣爱好。这样的朋友可能不少,如果成为习惯,一直不去实修,习惯最后也很难改掉,白白浪费宝贵时间,最终也得不到佛法的根本利益。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并不会减少,而且遇到事情的时候提不起观照,没有道力,到头来一场空。不仅如此,旁边的人看到这种学佛的人,会觉得佛法不过如此,这样也就间接地障碍了他人学佛的因缘。所以,偏于理论研究,不去实修,一无是处。
穿着百纳衣,庄严的出家人在路上那么,回到正题,如何开始修行,怎么修?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经验,修行可以从两个小方法开始,这两个方法都很容易做到,可以同时修习,也可以选一个重点修习。看个人的兴趣和用功的深浅。
第一个,当然是念佛。净土宗行人除了学习本宗的经典,了解教理之外,主要的修持方法就是念佛,念佛就是念阿弥陀佛四个字,或者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因为该方法简单,容易做到。而且很容易形成习惯。这种习惯,是通过第七识,第七识的特点是执着。一旦你养成了念佛的习惯,你会突然在某一天,某一个时刻,发现自己没有想念佛,却因为自己的动作,而引起心中升起佛号。比如说,走路的时候。走路是相对有节奏的运动,第七识会因为养成了习惯,自动在脑海里产生佛号。
当然也可能是其他任何时候,比如说你听到时钟嘀嗒嘀嗒地走动的声音,第七识也会跟着念起来。诸如此类的情况,会很多。这并没有什么奇特。学习佛法,不需要去期待什么特别的境界,一切以平常心对待,这些现象不用去管他,只要抓住那些可能的时间去念佛,这就是修行。并不是一定要穿着出家人住进寺庙里面,或者吃斋才算。这样一直念下去,你的思维会因为心中妄念越来越少减而变得特别清晰,对你的工作和生活,这都是有帮助的。
第二个,就是止语。止语简单来说,就是不说话。当然止语和念佛一样都要分情况,尽量灵活掌握,不要影响工作和生活,因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沟通很多,别因为修行而影响了其他。我们可以试着尽量不说话,不说多余的话。在有些独处的时候,可以完全不说话。
在你一直这样练习止语的时候,也会发现一些东西。因为念头是不会停留的,你在止语的时候,心中一定会有很多话想说,而你不能说,因为在止语。看见自己的念头,是止语的一个作用。并且,你很容易因为止语,减少很多麻烦,因为人这张嘴巴,最会惹麻烦。而且,止语的人,真正要说话的时候,都是说的该说的话,可以说到重点,深思熟虑的话,也总是恰当好处的。这样话不多而精干的形象,终究会帮助你成为更好的人。这样做的时候,你还会有一个收获,会能够体会到那些念头在头脑中飞舞,那些杂乱无章的念头,是给我们制造麻烦的罪魁祸首。当你开始练习止语的时候,你就会自然地发现自己前后很多念头,如果不是止语,也许你可能已经很多次和别人因为某些误会而吵起或者闹了矛盾,因为止语,你发现事情被你改变了,朝着更加让你舒适和自在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止语的用处。
佛法在修在行,研究理论,目的也是为了修行,只研究不修行,那就是本末倒置,时间久了,没有真实受用,反而会觉得佛法枯燥乏味。好像一辆新车,不去开动,那又有什么用呢?所以,真正的有心修行的人,应该两手抓,一边实修一边研究。不要误解修行,它没有一定的形式,也不是出家人的专利。只要有心,修行可以立刻开始,一旦开始了,你才算是真正的修行人。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