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寺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岢箩坨村西。建于唐,初名会聚寺,元称玉永泉寺。寺内有胜泉池。英宗朱祁镇赐额名“西峰寺”。寺现存山门殿、天王殿以及两厢回廊禅房30余间。寺内有银杏一株,为元代所植。
戒台寺下院西峰寺
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苛罗坨村西沟内的李家峪。始建于唐代,原名慧聚寺,与当时马鞍山上的戒台寺同名。唐、辽、金、元时期为戒台寺圆寂僧人火化之处。元代改称圣泉诗。明正统元年(1436),惜薪厂掌厂太监陶容出资重修,于正统元年(1436)二月开工,第三年六月竣工。重修后的寺院布局为:山门内为钟鼓二楼,依次为天王殿,如来宝殿、毗卢殿、后楼。在寺院的东北角为塔院,原有唐代的俊公和尚塔和元代月泉新公和尚塔。“塔帝有一池名胜寒池,大旱不枯。”寺门外有石桥一座,石狮一对。明英宗亲赐寺名为“西峰寺”,景泰四年(1453)和隆庆六年(1572)分别赐与敕谕碑,明令对西峰寺进行保护。景泰四年(1453)还御赐经卷一藏。在重修西峰寺时,陶容还在寺院东南一里处建了一座茶棚院,为进香朝佛者休憩之所。从明代开始,西峰寺可独立进行佛事活动了。
清乾隆年间,大学士三宝的寡媳乌佳氏出资20000两白银,整修西峰寺并置办供器。当时顺义县民妇张李氏与其子张明德、广月、工匠任五等人妖言惑众,谎称张李氏为菩萨转世,号为“西峰老祖活佛”,骗人钱财,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被查获,轰动九城的“西山老祖”案就此终结,西峰寺也因此而衰落,到了光绪年间,已成废寺。
光绪年间,恭亲王奕忻住在戒台寺“养疾避难,选定西峰寺作为自己死后的陵寝之地,由于其死后朝延另赐了墓地,故而未能用上。宣统元年奕忻次子载滢死后,被其子溥伟和溥儒葬于西峰寺,营建了地宫、并将原茶棚院改建为阳宅。辛亥革命后,溥儒携全家住在戒台寺十余,在西峰寺的北沟里留有多处溥儒的该诗和刻字。民国初期,这里只有一名叫兴安的僧人看守废寺。西峰寺现已建为地矿部疗院,现存载滢地宫、石碑三通和一棵千年银杏树。 西峰寺崇公和尚塔
2001年8月24日,区文物所在永定镇岢罗坨村(原区博物馆西侧台地)发现一遗迹,经勘察,该处是一座和尚塔,塔下有地宫,地宫中出土石棺一口。地宫距地表1.5米深,附近散落有原塔的承露盘,覆钵的基座等石构件,石基座呈圆形,直径0.82米,高0.32米,座身有壶门开光,内刻“示寂崇公灵塔”,两侧也有刻字,因石质粗糙,无法辨认。
石棺呈梯形,下带座,座下四方足,座周雕云纹,座上三层叠涩。石棺通长48厘米,座宽30-34厘米,带座高28-44厘米,棺内长37厘米,宽18-20厘米,深16-17厘米。盖长方形,顶部略呈弧形,棺材盖头部雕成“山”字形,石棺身由一块青石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