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音哈尔瓦庙
海音哈尔瓦,为梵文音泽,意为马头金刚,是藏传佛教密宗护法神之一。因此,庙内主供神为马头金刚。位于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巴彦查干苏木境内。
海音哈尔瓦庙是清代阿巴哈纳尔右翼旗旗庙,始建于雍正四年(1726年),据《锡林郭勒盟地名志》记载,该庙主要建筑曾有大雄室殿27间,其四周小殿五座.后加建“宗喀巴殿”12间,设有大红院墙,占地向积约1平方公里。僧房有百余间。香火兴盛时期,其喇嘛数达200余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清廷赐名“普祥寺”。
海音哈日瓦庙为清代阿巴嘎旗祭祀其祖先的地方。据传成吉恩汗之弟别勒古台的幼骨曾珍藏在此庙、“文革”中殿毁,但幸运的是庙中的重要文物已移至盟文物站。
探寻海音哈尔瓦庙
在位于阿巴嘎旗巴彦查干苏木境内西南20公里处,曾经有一座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且宏伟辉煌的寺庙建筑。对于这座将近300年的雄伟建筑,一直在吸引着我企图探寻它的神秘和具有当地古老渊源的人文历史。然而,这座曾被清廷赐名"普祥寺"的庞大建筑随当地另一座同具规模的汗贝庙在同一时期(上世纪70年代)被英勇的红卫兵一天之内夷为了平地。
2010年7月4日,笔者怀着迫切的心情和对草原遗迹的一种猎奇之心跟随当地的朋友,媒介写手于立平和档案局干部呼木踏上这片草原。当走近这块曾经神奇的土地,在遗迹的残垣瓦砾中,期望能寻找到这座古刹当年的魅影,然而一切都在荒凉与惋惜之中了。
寺庙建筑的轮廓还依稀可见。我凝视着这纵横交错依然有序的残破遗址唯有想象,这个30多年前还存在的历史建筑就这样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外了!为什么失去的总要留下这种想象来摧残亲临者的思维和怀想,眼底荡然无存的景象也只能是空灵的孤寂铺散在四野,带给我们的只是可惜和可叹了!
很多年以前,阿巴嘎旗境内有很多这样庞大的寺庙,都毁于那个荒唐的“文革”年代。
很多有名寺庙都有当朝皇帝赐予的寺名,在西藏布达拉宫都有注册或有派遣,每年各寺庙的活佛都要不远万里去到西藏朝拜取经。
上世纪60年代初,为满足内地奶粉供应,阿巴嘎旗乳品厂始建于此。就在海因庙高深的围墙内,我父亲在这座大院内的乳品厂里工作了一个月(那时工商业还没有分家)。这次我回到家乡,父亲给我讲述了这座大庙的建筑格局,也让我有对这座神秘的庙宇有了基本的一些概念。庙里主要建筑为两层的大雄宝殿以及四周小殿若干座,以路道为中轴线分两边设有大红院墙。另有喇嘛的睡房,吃饭的地方等等僧房有百余间。一年之后乳品厂搬迁到旗里,大庙当时没有受到任何毁损。
更为神奇的是,成吉思汗之弟别力古台的颈骨曾珍藏在此庙。因此,海音哈瓦庙为清代阿巴嘎旗祭祀其祖先的地方。时至今日,“文革”中殿毁,但幸运的是庙中的重要文物已移至锡林郭勒盟文物站。
这次探寻的这座海因庙与锡林浩特市内的贝子庙相同等,甚至有记载比贝子庙规模要大许多。
海音哈尔瓦,为梵文音译,意为马头金刚,是藏传佛教密宗护法神之一。因此,庙内主供神为马头金刚。
附近有经过初步考证的古墓群若干。有古代游牧民族遗留下来的,或突厥遗存或隋唐遗存,但更接近于是辽代古墓。目前古墓群已经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急需相应的保护措施。这次去没有更多时间去看看这些古墓葬的保护程度和外观状态,只是听管辖区大队部的书记介绍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现状,毁损情况令人担忧。
海音庙又称为“呼日格海音”,是清廷在阿巴嘎旗注册的12座喇嘛庙宇之一,也是阿巴哈纳尔右旗的旗庙。该庙初建于雍正四年(1726年),乾隆四十年(1775年)在胡尔干海彦重建,清廷御赐庙名“普祥寺”,授度牒21。首任坐床喇嘛是宁僧葛根。该庙主要建筑曾有大雄宝殿27问,其四周小殿五座,后加建"宗喀巴殿"12间,设有大红院墙,僧房有百余间。香火兴盛时期,其喇嘛数达200余人。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